年轻护士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_邢健红,王裕珍

年轻护士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_邢健红,王裕珍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 江苏 启东 226200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4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希望得到更为舒适、科学的照顾[1],因此,社会对护理服务需求标准在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我院护理人员的结构偏年轻化,本文就年轻护士在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年轻护士的问题

1.1.1职业素质欠佳;有些护士本身并不热爱专业,同时知识面又狭窄,遇到问题总感到束手无策,因而不能安心工作,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奉献精神。

1.1.2职业责任感欠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态度不严谨[2],违反操作规程。年轻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例:护士每天14:00测体温时,均要询问病人24小时大便次数,有些护士不问清楚就随便在体温单上填写0次或多次,一方面会耽误患者的治疗,另一方面一旦出现纠纷,则无法有效举证。

1.1.3年轻护士专业素质薄弱:部分年轻护士工作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的能力薄弱。有些年轻护士只会机械地执行医嘱而不善于观察患者病情,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表现为理论与实际脱节,观察问题机械化。也有的年轻护士观察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她不会把四项生命体征的结果联合起来分析、判断,而只会机械的认为某项值正常或不正常。

1.1.4健康教育护患沟通不到位:尽管大家普遍认为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但仍有年轻护士不愿承担教育角色,因所学健康教育知识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如何实施健康教育没有明确认识。

1.1.5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年轻护士在轮换科室时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被遗忘心理。使年轻护士面对病人束手无策,面对护理操作陷入茫然。

1.1.6年轻护士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年轻护士的基础学历有中专、大专、本科,因而各自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临床新技术的理解、对科室工作的适应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2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1.2.1带教老师自身素质问题:由于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老师自身理论水平差又不善于接受新知识,只会做不会讲[3],因而影响了带教质量;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带教工作没有按计划执行,只吩咐年轻护士做事,不讲清为什么做,如何做,使年轻护士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2.2带教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护理工作繁杂琐碎,现阶段社会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护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因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为年轻护士理论讲课和操作示范,这也影响了年轻护士的成长与发展。

1.3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3.1带教老师选拔问题:论资排辈的选拔方式,严重阻碍了护理带教工作的发展。如:选择带教老师往往是由年龄大、护龄长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而不是通过对实际工作能力、带教能力的考评选择临床带教老师。

1.3.2护理人员缺编:基层医院床护比严重不达标,使带教老师忙碌于日常护理而疏于带教,年轻护士只能应付基础的治疗和护理,缺少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1.3.3排班不合理:未按病人的病情和数量适时调控人员班次;未按护士的能力、经验、责任心合理搭配。

1.3.4缺乏奖惩管理机制:对于临床带教老师缺少必要的奖惩机制,影响了带教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2.对策

2.1护士方面

2.1.1抓好入科教育,尽快熟悉病区环境[4]:新护士入科时均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主动热情地迎接,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医疗设施、规章制度、科室情况、医护人员等,指定认真负责的老师带教。使年轻护士尽快适应新环境。及时对新入科护士做好入科综合评估,包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只有真正热爱护理专业,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真正学到护理专业的精髓[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培养年轻护士的爱心、耐心、责任心:重视新毕业护士的岗前培训,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与教育,通过训练年轻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年轻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临床工作中通过护理查房、业务讲座、健康小讲堂、工休座谈会等护理活动来拓宽年轻护士的知识面,以提高年轻护士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

2.1.3培养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的组成包括分析、逻辑推理、解释、说明、归纳、演绎、评价、自我调控等。对护理预案的质疑—确定—实施—评价再质疑的循环过程中,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因而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不断观察、质疑、推理其实施的护理措施是否及时恰当,为患者实施有预见并有效的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2临床带教老师方面

2.2.1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带教老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带教老师学历层次,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临床带教,向年轻护士传授护理理论与护理经验,严格按带教计划进行带教,指导年轻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得更好等等,提高年轻护士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

2.2.2调整带教方式:充分挖掘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边示范边教学,在护理查房时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等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带教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年轻护士积累临床经验。

2.2.3提升临床带教老师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临床带教老师应正确认识评判性思维的内涵及意义,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6]。在临床带教中,要善于引导年轻护士,激发年轻护士探索的兴趣,让年轻护士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思考和查阅资料找出问题的症结及解决方法,而不是指挥年轻护士机械操作。

2.3管理方面

2.3.1建立和健全三级带教网络:首先应成立护理临床带教委员会应,建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片区总带教老师)-病区护士长(各病区总带教、病区带教老师)三级带教管理网络,同时明确各级带教人员的岗位职责,使临床带教工作有序进行。

2.3.2重视带老师的培养与选拔: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带教老师选拔模式,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结构等选拔优秀的带教队伍[7],提高带教队伍素质。师资选择标准应以大专学历、护师职称、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热爱护理事业,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工作严谨、关爱他人的临床护理人员担任。组织带教老师讲课比赛,让带教老师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使一些优秀的带教老师可以脱颖而出。定期让带教老师外出学习,拓宽知识面,丰富教学技巧,以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2.3.3不断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对带教老师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责、权、利统一[8]。认真听取年轻护士反馈,并根据综合评价,给予优秀带教老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2.3.4完善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制度:组织年轻护士学习相关制度,使他们在轮转科室前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我院护理部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年轻护士作了轮转安排:内外科各轮转6个月,然后进行科室意向选择,如选择外科的,大外科中随机3个科室各轮转6个月。年轻护士到院后第一年要完成百针穿刺计划、PICC轮训计划,第三年要完成急诊一个月、ICU一个月的轮训计划,所有的考核完成后发给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与晋级晋升挂钩。

2.3.5建立多向评价体系,包括带教老师、年轻护士间的互评,年轻护士平时理论、操作考核、日常工作考核等等,充分调动师生主观能动性,同时带教老师与学生能够经常沟通[9],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以增加教学互动性,提高带教满意度,使年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目前年轻护士在临床带教中主要存在年轻护士自身问题、带教老师的问题以及医院管理问题,我们应该从年轻护士、带教老师以及管理的各个层面来激励、强化、提高,使年轻护士能更快的适应环境,提高我们的临床带教效果,从而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廖春莲,刘继红,秦燕等.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带教中情商培养的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8):1267-1269.

[2]王艳芸,王肖华,常乐.浅谈年轻护士护理安全问题[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5):60-61.

[3]翁光碧,陈世芬.探讨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教体会[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0(19):127-128.

[4]张艳,郭丽芳.重症监护病房年轻护士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1.10(18):1106-1107.

[5]郑秀香.浅谈如何做好临床护理带教[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102-103.

[6]周静,高静,钟慧琴,等.中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6):96-98.

[7]颜丽芳.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带教管理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6):87-88.

[8]刘晓轶,张艳.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授课能力的研究与对策[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l5.9(2):69-72.

[9]姜继娜,陈庆友,刘志坚,等.浅谈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护理带教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9):1364-1365.

论文作者:邢健红,王裕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  ;  ;  ;  ;  ;  ;  ;  

年轻护士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_邢健红,王裕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