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山教授谈审计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授论文,案例论文,李若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审计学研究的范围那么广泛,您为什么将审计案例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您是怎么进入案例研究这一领域的?
李若山:这有点阴差阳错,有偶然因素在里面。我在厦门大学拿到审计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学校要我开课,很多课如审计学、会计学都开完了,学校问我自己开什么课。当时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兼职,兼职过程中我发现,审计准则也好,审计知识也好,在实际中并不是那么回事,所以留校后开的第一门课是审计案例课。
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广泛搜集国内外的审计案例。意想不到的是这门课特别受学生欢迎。学生觉得生动有趣,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这使我很受鼓舞,对我是很大鼓励。在案例教学的同时,我写了一些案例,出了一本国内外审计案例著作,反响不错,这样就鼓励我走上案例研究之路。
后来,通过到比利时留学,到美国作访问学者,我发现国外也非常重视案例研究,美国的审计理论、审计准则是在案例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他们把案例研究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这对我也是一个触动。
主持人:国内普遍存在忽视审计案例研究和教学的误区,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李若山:这和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跟“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有关。过去我们把书本的东西搞得太神秘化,把理论的东西放到象牙塔里,认为越玄的东西就越高深,所以很多人不愿搞案例研究;另一方面,与我们的经济体制有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什么东西国家政府都规划好了,政府说什么你就照着去做,出了问题有政府出面协调解决。这时有案例也好,没案例也好,无所谓。因为不会影响政府的决策,也不会影响政府的权力。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经济因为是法治经济,在各种法律框架既定的条件下,各方就没有超政治的权力了,都要按法律规则来办事,这时候案例的作用就非常大。市场经济越发达,法制经济越完善,案例教育的作用就越大。
主持人:案例研究对审计理论或者审计实务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李若山: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事业,特别是审计,推动其发展的就是案例。审计事业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发展的,怎么完善的,就是靠案例推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尽管很多情况可以预测,可以从理论上分析将来应该怎么样,帮我们制定独立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但是社会在转型中发展很快,制度上的规定你无法重建,比如审计中还会出现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漏洞,你再周密也不可能去预测所有的未来。但是暴露审计的漏洞,暴
露审计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是靠什么,案例!一连串的案例暴露出你原来在设想、规划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转型中,审计体系的完善、制度的完善,审计准则的完善完全是靠审计案例来推动的。离开案例,我们无法去发现这些问题,也无法去发展我们的审计理论。为什么这么说,从国际国内来看,现在暴露出很多审计案例,而这些案例恰恰堵上了不少的漏洞,弥补了不少的缺陷。
会计师、审计师走过一二百年的路,回过头来看,案例的推动起了很大作用。一个琼民源事件出来后,我们马上出台了中国第一个会计准则。当时财政部认为已经有会计制度了,没必要再搞会计准则,所以一直不批,但是琼民源事件的触动太大了,促使财政部出台了中国第一个会计准则———关联企业交易会计准则,这就是案例推动的结果。世纪星源一出,我们马上就制定了债务重组政策。中国第一个上市公司———深圳原野公司造假事件,当时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发现,引起社会动荡,让人们认识到对上市公司审计的重要性。老的三大案件还有海南中水、北京长城,新的案例有东方锅炉、红光实业、蓝田股份、银广夏、东方电子、大庆联谊等等,都暴露出审计中的问题。
可以说,案例对于发现理论上的漏洞,完善审计制度起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它代表着我们社会发展的期望,代表我们理论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能举几个具体的案例吗?
李若山:最典型的是在1996年到1998年,这段时间引起了许多法律诉讼,特别是验资中的问题。一大批注册会计师成为“两院院士”———干得好累得进医院,干得不好进法院。通过对案例的解剖,我们发现,我们在制定规则和政策的时候出了问题,我们验资程序本身有问题,我们的验资报告也有问题。过去我们没有验资业务,全世界只有中国大陆和台湾有验资业务,在没有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制定出一套验资程序,产生验资报告,从理论上讲非常完善,但实际上社会并不是这么理解的。后来我们发现存在很多漏洞,引起很多误解。比如讲在验资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话“客户提供真实完整的验资材料,我们对验资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你既然对验资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如果这个验资报告一旦不真实,一旦不合法,你就该承担责任,因为你已经作了承诺。实际上,我们讲的真实性、合法性,是程序上的真实和合法,我们并不保证结果的真实。你给我单据,我们验证这个单据盖过税务部门的统一印章了,我们就认为可以作为依据。我们不可能对过去的经济业务进行追溯。由于你的验资报告作了承诺,你内部强调的却是程序,而社会上不看你的程序,你说他资金到位了,实际没到位,你就得对真实性负责,那你就得承担责任了。就因为这么一个理论上的小小不周全,1997年,就有将近二三百起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很多赔得倾家荡产。
这些案例的发生,促使最高人民法院在1996年4月4日下达了56号法函,是对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的民事法律责任下达的第一个专门司法解释,掀开了注册会计师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序幕。从那以后,凡是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不实验资报告的,都要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来,根据这个案例,中注协和有关部门完善了我们的验资准则,也完善了我们的验资报告,这就是案例的推动。
同样,在国家审计中也有这个问题。过去认为,国家审计代表政府,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1983年成立以来,就代表国家行使这种权力。从理论上推导,国家审计爱怎么审就怎么审,结果后来连云港一家造纸厂事件就出现了国家审计当被告的情况。为什么?因为你没按《审计法》实施权力。在审计这个造纸厂时,厂长说我们工会办了个企业,有财务问题,你能不能帮我们审一审。国家审计说义不容辞,凡是损害国家利益的都可以进行审计。后来,不管从程序上来讲,还是从《审计法》条规来讲,它有很多不合审计规律的地方。比如讲没下达审计通知书;工会办的企业是不是国有企业,你有权没权进行审计等。这是我国第一例国家审计当被告的案例,原因就是没有依法审计。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后来修改了审计条例、审计法规,完善了审计职能。没有案例,我们的国家审计可能还不会这么规范。
主持人:国外这方面的情况怎样,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李若山:我在国外呆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会计也好,审计也好,本身是应用性的学科,实践性非常强,不像纯数学纯物理学,你的理论符不符合实际要求,要通过实际检验,通过案例来证明你的理论是对是错。重视案例研究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会计研究和审计研究时必不可少的手段。
国外对案例的强调和重视不说是绝后的,至少也是空前的。最典型的是美国的安然事件。安然事件在美国引起的震动不亚于“9.11”事件,被喻为美国经济上的“9.11”。安然事件的发生,不管是美国司法部、证券部、监管部还是议会,他们反应之快,对案例的重视,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蓝田、红光、东方锅炉,我们发生的案例也不少,但是案例发生后,一直到今天,我们相应的政策措施、理论有多大的变化?红光1998年至今已经4年了,投资者走过了漫漫的诉讼程序,今天仅有极少部分股民得到赔偿。蓝田现在还没有开庭。银广夏有关人员关了二年,到
现在还没有判决。当然,我们有我们的原因,我们转型中有很多问题;我们对案例的反思和采取的行动慢了很多,所以留下了很多后遗症,为防范和杜绝类似的案件,延误了时机。如果及时采取措施的话,银广夏发生后,蓝田就不应该出现了。安然事件从2001年11月到2002年7月,美国出台了不少措施,包括萨-奥法案,包括美国公众监督委员会最近出台的99号公告,他们的反应非常快,而且堵漏洞比我们快,通过案例研究,迅速采取措施,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灾难性的损失。
主持人:案例研究的难点是什么呢?
李若山:研究案例难就难在怎么从一个小案例中去发现深刻的问题,或者是从理论上、体系上、制度上,从法规等方面找到漏洞和缺陷,这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或者称之为学术素养。对于一个案例,大家看后哈哈一笑就完了,而对于一个好的理论研究者,他应该能从一个很小的事情中发现更多启示和教训。就像牛顿一样,看到一个苹果掉下来,马上联系到万有引力。所以,案例研究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点得益于我在厦门大学学习工作期间的积累。
理论功底深厚,你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同时,还需要了解很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要懂法律,要研究行为学、心理学、犯罪学。把这些知识积累了,看一个问题才能看得深一点,而且我一再要求我的学生要小题大做,从一个小案例中挖掘出一些东西来。
当然,光从案例到理论也不行,案例研究还要有审计的实践经验。审计的实务性很强,如果从来没有在实务中摸爬滚打,你光把理论积累得很深厚也没用。我在厦门大学期间做了十年的兼职注册会计师,做了上百个上市公司的查账、验资、评估,凡是跟审计有关的实务我都做过,这些经历对我从事案例研究的帮助很大。
主持人:您最近在做哪些案例的研究,您的研究成果怎样应用到实务中去?
李若山:最近研究的案例很多,上海佳宝实业给投资者赔偿800元,红光赔给投资者22万元,大庆联谊拒绝赔偿。大庆联谊在开庭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被告大庆联谊说你凭什么让我赔,你买股票不一定看我的报表,我报表是假的跟你有什么关系。报表不是我一个人出的,是由事务所出的,你去找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上如果投资者告上市公司,法律假定投资者是看过报表的,不用证明你没有看过报表,这在法律上叫依赖假定原则。大庆联谊还暴露出如何区分会计和审计的责任问题。会计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审计应该承担次要责任。但现在把会计和审计责任比喻成交通事故中汽车追尾,五六辆汽车撞到一起,由最后一辆车承担责任。审计和会计的责任区分和交通事故的责任不一样,不能让审计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李若山著名审计案例研究专家,中国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会计系主任,复旦大学金融期货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会计师。1949年出生,湖北汉阳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并师从著名的葛家澍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在厦门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继续师从葛教授攻读博士。1989年,李若山获审计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