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判断”教学的探究性改革论文_韦仲刚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二高级中学 737100

近期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化学平衡相关概念的教学挖的不深、分析的不到位,造成学生对化学平衡相关概念的理解肤浅、模糊不清,遇到应用性试题抓不住实质。为此,我们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判断教学进行了探究性的改革。

一、利用先进仪器探究可逆反应的过程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3B+4D6A+2C,用检测中心先进的PID气体探测器检测有毒性气体A的浓度变化,0-6秒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都在发生变化,6秒及6秒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用三列式表示可逆反应过程如下

3B + 4D 6A + 2C

始态/(mol) 110  0

反应的量/(mol) 0.6 0.8 1.2 0.4

终态/(mol) 0.4 0.2 1.2 0.4

也可以转换成如下反应过程的变化图

这样的改进让学生对可逆反应的过程有一个直观性、客观性认识,为后面的探究分析提供原始材料。

二、探究各物质的物理量不再改变的原因

可见,对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来说,(正)=(逆)引起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正)=(逆)是因,物理量不变是果。

把以上过程划分为:反应开始时及反应进行时的状态称作非平衡态,(正)=(逆)时的状态称作平衡态。

三、水到渠成引入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分析特征:动、等、定、变。

四、深入探究化学平衡特征中“等”和“定”

依据概念分析,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化学平衡态),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物理量保持不变,反过来说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理量保持不变,是否意味着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是化学平衡状态?那么我们针对以下可逆反应的过程来探究这些问题,以便弄清反应体系中有关物理量在非平衡态和平衡态的变化情况。

探究分析一:围绕某种物质从开始到平衡时间段其物质的量变化情况,以及由此引起其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的变化情况。

探究分析二:体系总物质的量从开始到平衡时间段变化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总压强、总体积、密度、平均摩尔质量的变化情况。

例1 I2(g) + H2(g) 2HI(g)(一定温度下1L密闭容器)

开始的量 1mol 1mol  0

反应的量 -0.4mol  -0.4mol  +0.8mol

平衡的量 0.6mol0.6mol   0.8mol

探究变化情况填写下表

结论:恒温恒容前后系数相等的可逆反应有四个物理量在平衡之前变化,平衡后不再改变。

例22SO2(g) + O2(g) 2SO3(g)(一定温度下1L密闭容器)

开始的量 2mol 1mol  0

反应的量 -0.8mol -0.4mol  +0.8mol

平衡的量 1.6mol0.6mol 0.8mol

结论:恒温恒容前后系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七个物理量在平衡之前变化,平衡后不再改变。

例3 2SO2(g)+O2(g)2SO3(g) (一定温度下恒压容器)

开始的量 2mol 1mol0

反应的量 -1mol  -0.5mol+1mol

平衡的量 1mol 0.5mol 1mol

结论:恒温恒压前后系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八个物理量在平衡之前变化,平衡后不再改变。

还可以讨论可逆反应C(s)+CO2(g)2CO(g)、A(s)+2B(g)C(g)+D(g)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总结论:哪些物理量在平衡之前变化,平衡后不再改变,要根据具体的可逆反应和反应条件来分析。

弄清这些物理量在非平衡态和平衡态的变化情况有何意义?

1.明确了可逆反应的建立过程,加深了概念的理解。

2.对某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时,把“反应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升级为“反应体系中各物理量肯定不变”更为科学。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更清楚。那就是在非平衡态变化,在平衡态不再变化的物理量。

4.可以把原先的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修改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关物质的物理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作化学平衡状态。更全面、科学。

5.通过改革创新学生普遍存在的概念模糊、不太理解、不会应用的现状得到显著改观,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论文作者:韦仲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判断”教学的探究性改革论文_韦仲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