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交易成本与区域经济一体化_经济一体化论文

内生交易费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经济论文,内生论文,费用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内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其概念的界定,国外首推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他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指出就过程而言,包括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的措施和行动;就状态来说,则是各国之间待遇差别的消灭。他认为,两个独立的国民经济之间,如果存在贸易关系就可以确认为是经济一体化,同时,经济一体化又是各国经济之间的完全联合,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代表着不同的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一种自由贸易区里,参加国之间的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被取消了,但每个国家都保留着自己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共同市场又超过了关税同盟,因为它还保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经济同盟则把对商品和要素流动的抑制与对各种国民经济政策的某种程度的协调结合起来,以减少由于这些政策的不一致而造成的歧视。最后,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意味着统一的经济政策,其最高形式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权威机构,该机构的决定对所有成员国都有约束力。

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主要表现为四个一体化。(1)生产一体化。生产一体化使全球的生产分工体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面前,世界各个国家、各个行业以至各个企业都存在一个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哪一层次和哪一环节的问题;(2)贸易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是贸易一体化的集中代表。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就成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的贸易一体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3)金融一体化。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集中代表,以超大规模的金融交易流量为主要体现,以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及对冲基金为手段。(4)信息一体化。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用最低的成本,寻求最高的效益,短短几年之内,信息一体化已经覆盖了全球。

丁伯根(注: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1903~1994)曾和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共同获得1969年经济奖。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从政府促进经济一体化的措施方面,把经济一体化分为“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体化”。前者要消除各种规章制度,即消除各国的物质、资金和人员流动的壁垒;后者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以纠正自由市场的错误信号并强化自由市场正确信号的效果,从而加强自由市场的统一力量。至于一体化过程和状态的本质问题,这里援借内生交易费用的经济学理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加以详细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到经济政策统一逐步演化,也就是倡导市场的交易成本降低,达到产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关税减免的角度看,关税降低产生大量贸易,必然产生一体化的贸易效应,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效应,而贸易效应和消费效应的产生,必然产生与互补性和竞争性相关的生产效应。从这种意义上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特殊的交易费用机制。

交易费用这一概念是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到的。科斯认为,市场交易并不象新古典经济理论所假定的那样不存在费用,而是有成本的。交易费用是运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企业可以依靠一定的方法在内部完成交易,从而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企业扩大到相当大的规模,使得其内部进行的交易费用等同于产品流向市场的费用。内生交易费用有广义和狭义的定义。我国经济学者杨小凯认为,凡是交易费用水平要在决策的交互作用发生后才能看到的,就是广义的内生交易费用。狭义的交易费用是指在零和博弈的交易中人们争夺分工的好处,每人都希望分得更多的好处,而不惜减少别人从分工中得到的好处。这种机会主义的行为,削减了分工给资源配置带来的好处,背离了帕累托最优原理。经济一体化正是解决这一区域经济对峙的局面,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内生交易费用,来提高分工水平,从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

一、帕累托最优的分工水平与经济一体化

产业内贸易是生产一体化的结果,可分为基于生产工艺分工的产业内贸易和基于产品差异化的产业内贸易。前者指企业将产品分成几个阶段,并由国内公司和国外子公司分别从事生产。其又可分为水平性工艺分工和垂直性工艺分工。水平性工艺分工指企业的国内和国外子公司都从事技术水平或密集度相同的工艺加工;垂直性工艺分工指根据国内和国外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由子公司分别从事技术水平或劳动密集度不同的工艺加工,如发达国家把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的工艺放在发展中国家,将需要知识或复杂劳动的工艺放在本国或其它发达国家。后者的产品差别化也可分成垂直差别化和水平差别化。

发展中国家间的一体化政策缺乏分工基础。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来看,当经济增长奇迹出现时,都是因为他们低成本地从发达国家转移来了一些制造业,而这些制造业又符合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因此,他们在参与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获得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但是,如果所有发展中国家都靠这种手段发展,他们将与发达国家的分工日益明显,但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却缺乏分工,产业结构日益趋同。在日益融入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间的一体化政策明显地缺乏国际分工基础。而发达国家间尽管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但国际分工却已从传统的产业分工发展到产业内的分工,这是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西方一体化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如果贸易一体化不能促进参与国间分工加强的话,更高层次的一体化便不可能出现。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向亚洲国家区域合作与协调的滞后,又从反面说明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外向经济发展并未促进该地区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所谓帕累托最优是指一种资源的分配和分工结构,当社会达到这一状况时,不可能在不减少任何其他人的效用的情况下再增加一个人的效用。也就是达到社会最优的状况。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效用最大化同时意味着生产力最大化。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转换函数。我们认为,不同的分工水平产生不同的转换函数,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最高的转换曲线。分工水平越高,生产力越发达。由于分工与交易费用的互逆性,所以帕累托最优不会在交易费用高的情况下出现。可以说,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分工能否实现,从而决定市场开放的规模,它也是衡量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尺度。反过来,经济一体化又能促进分工的进一步发展,达到帕累托最优境界。我们分别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如图1,代表的是选择自给自足生产方式的人,圆圈代表个人,箭头代表产品流向。当交易费用降至一定程度时,生产均衡会从自给自足向分工转变,会出现两个市场(图2)。此时一方的专业化水平在所卖产品的专业中从1/2增加到1,而在分工时放弃的专业从1/2降到0。其分工中的劳动生产率从(1/2)[α-1]升到1,而在放弃的专业中则降为0;另一方则正相反。在自给自足的活动中,个体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既没有比较优势也没有绝对优势。但分工后,卖者的劳动生产率是1而买者的是0,卖者和买者因分工而产生的生产率的差别就是内生的比较优势。

一个地区消费水平的高低、贸易依存度的强弱,表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这些也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条件。分工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在于,它不仅可以在整体范围内合理地分配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寻找并确定最有效的分工水平。分工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可以给资源配置带来诸多好处,分工的发展意味着信息不对称程度越来越高。例如,养鸡的人不知道牛奶产量高的原因;生产的电视机厂家不必知道电冰箱的制冷原理。而信息不对称会带来内生交易费用的增加,下面就来谈谈内生交易费用的产生和对策。

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内生交易费用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中有一方拥有另一方所不知道的信息。正如常言所说,“买者没有卖者精”。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分工专业化利益的来源,同时也是内生交易费用产生的重要根源。举个例子说,前几年我国打假的口号很流行,因为人人都知道假货的危害。假货之所以盛行一时,是因为所出售商品信息的不对称性。当买方不知道卖方商品的真正品质时,只会对该商品进行平均质量的猜测,而不会相信卖者对质量的描述。基于这样的心理,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即有的商品的质量原本很好,因此价格高于同类产品,但由于买者不信任其质量而不敢以高价购买。而那些价格明显低于优质品的伪劣产品,给人的信息却是比较确定的,人们认为,即使真的是伪劣品,由于价格低廉,还算是“划得来”,因此宁愿上估计得到的价格当,也不愿上看不见的质量当。这似乎很荒谬,然而事实确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次品模型。它试图证明,当信息不对称时,互利的可能因内生交易费用而不能实现。威廉姆森(注:[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从人这一经济运行基本单位入手,通过对其机会主义的本性分析,认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是现实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的机会主义导致了交易费用的增加,降低了市场效率。而这内生的交易费用都是一方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以欺骗来争夺更多分工的好处,而另一方由于该可能性的存在而产生不信任行为,从而导致贸易的障碍,影响经济的总体发展。

内生交易费用与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关系是负相关。我们可以利用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模型即次品模型来分析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内生交易费用情况。假定生产X商品的专业是专有技术(Know-how),内行和外行的差别很大,所谓“隔行如隔山”假设该生产厂家A的产量是H,H是个随机变量,如果该厂家把他的真实生产能力告诉另一厂家B,他的专业产品相对的产品的价格就反比于其生产能力H,如果他低报生产能力,即夸大成本,可以使他的贸易条件改善。假设厂家A的真实H是3/2,但对外谎报H为1/2,而厂家B知道对方会有欺骗,并不确信其为1/2,只会按常识判断其为3/2,并按H=2/3要价。因此在H=1/2时分工不可能实现。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原本互利的交易不能实现。这就是内生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源之一。广告的高昂费用,目的只是为了说服顾客增加对本产品的了解和信任,它也是一种内生的交易费用,因为可能存在的欺骗行为,使得各自付出了高额的交易费用。

以上是关于信息不对称的静态论述。在有信息不对称的动态对策中,不但人与人之间的投机行为会影响结局,信息和对策的交互作用也影响结局,这就是所谓的完美贝叶斯均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发挥市场的功能。足够规模的市场可以提供诸多选择,使价格无限趋近有效率的价格,从而限制内生交易费用。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在某种有效的制度设计下,诸如法律、规则、信誉等使重复对策促进合作成为可能,以更多互利的机会来创造更多合作的机会。

三、内生交易费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纯粹以商品为基础的经济联盟只会昙花一现,不能持久。经济一体化使得投资从储蓄相对富余的成员国流向劳动力相对丰富又没有足够就业岗位的国家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劳动力则从失业率高的经济体流向了失业率低的经济体,促进了由市场引致的劳动力市场平衡。我国经济学者余永定认为人们应该关注新型劳动分工的出现,新型劳动分工如同地区性生产网络一样,将对地区经济一体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他指出,“在雁型模式崩溃后,一种新型的地区性劳动分工出现了。这是跨国公司采取的适应信息技术革命的全球战略的结果。与传统的产业之间的垂直分工不同,新型的分工是产业内部的和产品内部的劳动分工”。(注:RIETI举办大型国际研讨会——“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其展望”,余永定出席会议并针对亚洲经济一体化展开讨论。)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有两种:产业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区域化。产业经济一体化是指产业内部,以企业为主,通过兼并、重组的形式,追求经营规模化、竞争规范化的产业整合模式。而经济区域化是指以国别经济为基本协调单位,通过多边、双边协议等规则、手段整合区域内部经济以期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模式。作为经济一体化的两种发展模式,产业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区域化是同时存在并且互相联系的。产业经济一体化是一种纵向化,经济区域化则是横向化。两者的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些产业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因为存在着经济差距而封闭市场保护国内幼稚产业,而另一方面一些产业发展水平先进国家期望短期内凭借发展水平差距,吞并落后国产业,占领其市场。产业发展的现实差距由此导致了对产业经济一体化认识上的差距。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产业经济一体化通过建立生产、贸易以及金融的跨国网络实现着经济的“非国家化”(Denationalization)、“非领土化”(Deterritorialization)。(宿景祥,1999)

国际大市场相对于各国市场来说,具有更为复杂的交易程序,国与国之间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通关检查、签证等手续,都使国际贸易相比于国内贸易要付出更多的交易费用。假定交易费用最初极高,则国家选择自给自足的经济,不需要国际贸易,国内贸易也十分稀少。当交易费用降低时,国内贸易产生,国内分为若干市场,每个市场中流通若干商品,而市场与市场之间却不相往来。当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时,则国内的若干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统一的市场,但国与国之间仍无贸易。直至交易费用降到相当少的程度时,个别国家之间开始出现相互贸易,这样就形成了若干个互相独立的贸易区,每个国家都在本贸易区内分别同其他各国进行贸易。最后,当交易费用降至极低乃至为零时,均衡的分工水平达到最大化,此时只有形成统一的世界大市场才能与此相称,于是经济一体化就实现了。一般而言,经济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所讲的内生交易费用使分工不发达。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贸易领域,而迅速扩大到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纠纷仲裁、资本流动、劳工流动、文化产品等领域,国际经济摩擦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各国服务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并购”和“重组”来追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内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并购”和“重组”愈演愈烈。一个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正在形成。

经济一体化是与国际化有着密切联系的。即通过越来越多的贸易交换、资本投资,以及其他各种经济联系,使一国的经济与外部相结合;从地区和世界范围来观察,则是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从而使各国的市场和经济运行密切联系起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在各国经济间形成相互联系和依赖的机制,使各种交易和流通的障碍减少和消除。一体化之所以能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

1.区域一体化能够消除地区内各国之间的壁垒,简化贸易层次程式,加速货物自由流通,并有利于资源跨国界流动,导致在地区内更加有效的配置。

2.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市场规模扩大,使各成员国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发挥规模经济的效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区域经济一体化促成各成员国研发和生产的结合,减少交易费用,使相互贸易与投资扩大。

经济一体化做为一个超国家层次的制度建设,它有助于节约各国之间的交易成本,降低各国的市场风险,减少各国之间的贸易磨擦,以制度化方式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规则,处理贸易冲突和争端解决机制。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贸易秩序日趋开放,由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从商品到服务的贸易壁垒消失,加上通讯和运输技术发达,市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交易方式也发生变化,减少了中介环节。游戏规则不公平是内生交易费用的主要原因,经济一体化将采用公平的游戏规则,这必然使内生交易费用大大降低,这样将会使全世界的分工网络扩大,所有国家将会直接或间接获利。如东北亚地区,东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与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在贸易一体化方面仍很落后。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相对松散的经济组织状态,制度性障碍和交易成本太高,诸如高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歧视性、非透明性、各行其是的国内贸易制度和限制投资的市场准入等,大大制约了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因此,东北亚地区各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前提下,必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进行超国家层次的制度建设,采用公平的游戏规则,必将大大降低内生交易费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各国人民福利的增长。

标签:;  ;  ;  ;  ;  ;  

内生交易成本与区域经济一体化_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