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论文_刘振岳,李明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250011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类型和影响因素,提出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2018.2-2019.2,选取本院采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的120名患者开展调研研究,42名不良反应患者,编为X组,78名用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编为Y组,对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不良反应的类型和患者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结果:X组在药后饮酒、过敏史、年龄、体质和情绪状态等因素中均与Y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变态反应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P<0.05);胃肠道反应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除变态反应的其他不良反应类型(P<0.05)。结论:变态反应和胃肠道反应是头孢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用药过程中应做好特殊人群规范用药、控制患者饮食和情绪、注意患者体质和过敏史和加强用药后观察等预防措施。

关键词:头孢类抗生素;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头孢类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数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因此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分析,提出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通过实验进行详细论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2-2019.2,选取本院采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的120名患者开展调研研究,其中42名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编为X组;78名患者用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编为Y组。本次实验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调研者均同意实验并签订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对所有调研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后饮酒情况、体质、情绪状态、过敏史等进行收集,对X组和Y组中各条件下患者占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引发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并且对不良反应的类型和患者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头孢类抗生素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类型。然后引发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并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探讨预防头孢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0.0分析,计数数据(%)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3]。

2结果

2.1X组与Y组临床基础资料对比分析

结果如表一所示:

2.2头孢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类型分析

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结果显示:变态反应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P<0.05);胃肠道反应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除变态反应的其他不良反应类型(P<0.05),除变态反应和胃肠道反应的其他不良反应类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类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且随着第四代的研发,其抗菌活性更高。但临床实践表明,随着此类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耐药患者数量和不良反应患者数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对此,在此类药物应用中如何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成为重要的医学研究课题。

上述结果显示:头孢类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包含变态反应、肝毒性反应、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和肾毒性反应等类型,其中以变态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对此类抗生素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药后饮酒、过敏史、年龄、体质和情绪状态是诱发不良反应出现的几个主要因素。因此在头孢类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必须做好如下预防措施:

(1)加强对特殊人群的规范用药:特殊人群主要包含儿童患者和老年患者,其中前者的造血系统和凝血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后者由于年龄增长,身体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因此对于这些人群在用药时必须控制好给药量、给药时间和配伍等指标,避免长期大剂量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同时对于此类患者用药期间应给予一定量维生素K辅助治疗,预防药物抑制患者机体肠道菌群生长,引发出血等不良症状。

(2)对用药期间患者的饮食和情绪进行控制:用药时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用药期间不要饮酒,也不要使用富含乙醇成分的药物和食物。另外对患者做好心理干预,让患者的情绪保持稳定,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

(3)用药时注意患者的体质和过敏史:用药前护理人员应有效判断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并询问其过敏史,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4)加强用药后观察:用药后30min内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一旦不良反应出现,及时对其进行对症干预。

综上所述,变态反应和胃肠道反应是头孢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用药过程中应做好特殊人群规范用药、控制患者饮食和情绪、注意患者体质和过敏史和加强用药后观察等预防措施。

论文作者:刘振岳,李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  ;  ;  ;  ;  ;  ;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论文_刘振岳,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