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442000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我们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 阅读教学
一、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端
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深隧而独到的诠释正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阶梯。文本解读应着眼于阅读教学目标,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原文,更要着眼于学生。只有这样,文本内容在教师心中才是立体的、鲜活的。
此外,教师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感悟并非是原文内容的复制,而是揉进了自己的理解、加进了自己的想象、融入了自己感情的艺术形象的“再创造”。通过教师充满情感的解读,授课时,一方面可以实现以情激情,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另一方面,有助于再现课文的“形象”或“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受到形象化的感染和教育。
二、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熟稔四个方面
1.精彩语言。
精彩语言是指课文中某些表达准确、生动而又含蕴丰富的语言。对精彩语言的解读,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句子或某个片段。通过评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同时是抓住文章概貌的突破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深挖这些词、句。
2.写作规律。
写作规律是指同类型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所具有的共性特点。既然是规律,就有一定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的表现形式,对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还应抓住教材的写作规律,在这方面有所积累。
3.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指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体会文中作者要讲述的道理,同时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但不能是偏激的、消极的、错误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与文本中心思想间的偏差,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地想到学生可能想出的回答,备足相应的评价语和指导语。教师首先对课文有所感受才会让学生有所感受。
4.嵌入课外知识。
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加入介绍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来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一定要注意加入课外知识的深度、广度、长度及讲到哪里需要加入,这些都是教师在加入课外知识前都要明确的问题。
三、指导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基石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四、有效策略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4.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相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是以说AI写作,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
论文作者:肖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学生论文; 文本论文; 教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语言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