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对专项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文/张欣欣
武术对专项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体现在武术教学的文化过程中,重塑武术道德核心素养,形成基础教育与大学体育的一体化,实现从学科到专项化核心素养的转变。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提出武术专项的具体核心素养目标。对于武术专项大学生的培养,从武术专项课程改革入手,制定培养计划,全面把握武术专项学生的发展;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注重提高专项技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扬长补短,实现全面发展。
一、研究现状
体育核心素养是《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根据国际体育课程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凝炼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本文在“健康中国2030”的大背景下,以教学改革为契机,以期进一步细化和提升对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
二、培养武术专项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1.武术教学文化过程的体现
体育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以全新而生动的武术文化教学过程来具体呈现。一堂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目标为一体的武术课,一定是将武术教学文化过程的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武术是文化,体现为武术的三层次文化含义,外显层即可观测并体验到武术技术的内容;中间层即武术的传播和文化扩散的内容;内隐层即武术精气神对练武人群的影响。武术文化与中国古典哲学、中医理论等相互交融,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史,先后被赋予战争、表演、防身自卫、民族复兴等重要意义,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要体现出武术教学的文化过程,弘扬武术文化,树立民族自信。
2.重塑武术道德核心素养
武术道德即武德,武德的要义精髓为尊师重道,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体育核心素养中对体育品德的培养和对武德提出了新要求。通过体育核心素养中“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与武术中独特的“尊师重道”观念相融合,将武德拓展为武术精神、武术道德、武术品格三方面,重塑当代武德的核心素养。
李荣融担任国资委主任时期,就遇到过乘坐某央企航班晚点,通过秘书希望得到晚点的解释时吃闭门羹的情况。而不兼任党委书记的国资委主任,虽然是行政一把手,但党务还要倚重党委书记及其主持的党委委员会。这也是为什么在蒋洁敏被调查及被免职后,国资委仍能平稳运行、不受太大冲击的原因之一。
3.形成基础教育与大学体育的一体化
当代大学生的健康行为素养是一个共性问题。熬夜、爱打游戏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方面,专业优秀运动员是否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行为,还需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武术自古以来有“闻鸡起舞”的说法,因此在大学期间,武术专项的学生应保持自己的运动量,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习得良好的武术习惯。武术专项学生应会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能保持健康体型,远离亚健康。能够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懂得及时消除运动疲劳,做好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武术专业学生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武术锻炼意识与习惯、武术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把控自身情绪、快速适应环境。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测量学生平时的运动习惯,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通过设定复杂情景贯彻学生的情绪调控,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中衡量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4.实现从学科到专项化的核心素养转变
目前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宏观层面上,或者中小学的体育核心素养如何培养方面,从学科到专项化的研究较少。因此,通过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结合武术专项教学中的特点,实现从学科到专项化的转变,将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使武术专项教学的课程改革有据可依。
三、培养武术专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
多年来,专项课程的学生所选择从事的都是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但也会出现技术发展瓶颈期。其中一种现象是,学生通过多年习练,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从心理上却容易产生松懈,不想再继续练习了,从而转移注意力到玩乐或其他事务上;还有的现象是,因为多年来的运动生涯,身体状况经过千锤百炼虽然技艺逐渐成熟,但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病情况,上了大学在没有比赛硬性任务的情况下,几乎大负荷的运动量都参加不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专项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就要有所改变。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多元化,可从教案上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学理,所要达到的目标都要标示清楚,让人一目了然。首先是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目前的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是国家体育总局推行实施,并在各类大赛中采用的,教学内容中可设置刀、枪、剑、棍及长拳的课程。另外,武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竞技武术,之前的传统武术也是中华瑰宝,如少林拳、大红拳等,在教学内容中也可以进行设置。其次,运用学理改革教学方法,能够丰富武术教学内容,提高组织效率。如一堂课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任务为中心,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促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大学体育课程丰富多彩,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观念,建立起新的观念。建立大学专项武术课程多种教学模式,实现大学武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使大学体育课程呈现出本土本校特色,使学生个性与能力得到发展,也推动教师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得以发挥。武术专项课程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将来的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学理。如学习金字塔理论、问题导向法、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法、注意力曲线规律、认知精制理论等,让学生既懂学理,又能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以便为社会实践及就业奠定基础,实现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1.运动能力素养方面的具体目标
运动员群体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特殊组成部分,他们所上的学科核心课程中,占很大一部分学分的就是专业课。让具有武术专项技能的大学生在专项课程中不断全面提高,从体育核心素养要求出发,帮助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高竞技运动水平。除此之外,应该突出体育运动是为了健康的目的,因此强调武术专项大学生在练习体能、学习技能和文化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与安全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真正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武术教学中,“天人合一”是古代武术追求的崇高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定本项目的崇高追求,如太极拳的“行云流水”,器械的“身械合一”等,影响与熏陶学生建立崇高的追求目标。培养学生可以独立从事俱乐经营,管理、教学、训练;可以独立带训练队,并能参加各种规格比赛;可以独立组织小规模比赛或者在大型比赛中起到重要作用;从事武术等项目教学可以独立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从事非教学工作或自己创业可以有所建树并能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贯穿到武术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武术教学的文化过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健康行为素养方面的具体目标
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5个水平,到大学的武术专项化,通过体育核心素养进行无缝衔接,实现武术项目学习的一体化。因为评价体系的一脉贯穿,学生可以从小学就开始进行一个项目的多个模块选项,从专业角度来看,可以培养学生逐渐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扩大后备人才力量,从而实现国家对于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目的。
3.体育品德素养方面的具体目标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对武术课程的重视,武术课程改革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结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把握武术发展趋势,针对学生就业等方面,建设校本武术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通过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学生能打、擅练、精养生,紧扣当地武术的地域特色,能够从事武术套路、散打、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及其它武术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旨在满足学校、学生、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社会适应三维健康全面发展。
当今世界,抽水马桶已被公认是考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卫生水准的标尺。英国人当年发明抽水马桶的历史功勋,理应彪炳史册。
四、“体育核心素养”的武术专项课程改革方案
1.制定培养计划,全面把握武术专项学生的发展
武术关于体育品德方面自古以来就有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即武德。古代的武德包括侠肝义胆、行侠仗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从武术精神、武术道德和武术品格三个方面,具体量化为自尊自信、持之以恒、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等。武术道德包括遵守竞赛规则、诚信友善、公平公正等,武术品格包括尊师重道、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求实敬业精神、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其评价方式多元化,在4年间对武术专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将武德教育贯穿在武术教学的文化过程始终。
2.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要素,制定武术专项的具体核心素养目标。
3.注重提高专项技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通过单独提前招生就读高校的大学生,技能水平达到二级专业运动员。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积累了5-10年的专项运动经历。因此从体能状况、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来检测武术运动员大学期间的专项运动能力是全面而细致的。通过每学期末的期末考试制定不同的、螺旋上升的体能目标进行测定学生的体能状况;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和技能考核法考查学生对运动认知及技战术的运用情况,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技能目标;通过在不同的年级规定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如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等,或按照学生参加体育展示演出的次数,判定学生的体育展示与比赛的水平,从而反应其对运动能力的具体目标掌握程度。
4.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扬长补短全面发展
根据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构建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重视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使体育核心素养成为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表征。对其进行细化为大学1-4年级具体可测量的目标。如运动能力方面,细化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技战术运用、武术展示、武术比赛5个方面。在大1—4年级期间,依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实现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扬长补短,全面发展。
螺栓强度等级的含义是国际通用的标准,相同性能等级的螺栓,不管其材料和产地是否相同,只要性能相同,更换时选用相同性能等级即可。换用强度较低的螺栓容易折断,强度较高的螺栓也并不总是安全的,强度更高的螺栓往往更脆,可能会在特定的应用中出现故障,而且成本也更高。螺母上的等级标记与螺栓上的标记相同,如图3中右图所示。
考核评价从平时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可改成体育核心素养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评价体系,比例指数可调整为4:3:3,更加全面与具体的评价。每项评价目标中都有具体可测量的标准,教师根据标准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最终给出评价成绩。激励学生扬长补短,全面发展。首先,运动能力评价体系中,可以设置通过武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与组织武术展示和比赛活动,掌握和运用武术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能够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武术训练计划,并对练习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对国内外的重大武术赛事和事件能够具体分析,具有运动欣赏及学习能力。其次,健康行为评价体系中,通过武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运会等活动。学会自我健康管理,乐观豁达,不骄不躁,积极向上,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最后,体育品德方面,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不同的运动角色。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团队合作,遵守竞赛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我国校园足球竞赛多以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这会导致足球竞赛成绩优势学校与劣势学校差距进一步加大,影响学校参赛积极性,造成劣势学校优秀足球人才流失。建议增设以区级、市级、省级为单位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尤其是以区为单位的校园足球赛事,促进片区内学校间足球优势资源共享,将散落于区域内的各学校优秀球员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一同训练与比赛的机会,通过高水平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构建,也为职业足球发现与选拔基层青少年人才提供平台。
(编辑/周镠超)
标签:武术教学论文; 学生体育论文; 大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培养论文; 综合实践能力论文; 学习评价体系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