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品老化失效机理分析与探讨论文_黄捷铭

LED产品老化失效机理分析与探讨论文_黄捷铭

黄捷铭

广东德力光电有限公司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本文按照失效分析的流程,对一款失效的LED产品进行分析。外观检查发现失效LED表面发黑,X-Ray探测仪发现LED内部引线断开,SEM电镜检测表明LED芯片外延层烧毁,线径端口烧融的现象,EDS能谱仪成分分析并未发现异常元素,温度测试结果表明LED产品温度超出了LED正常使用的环境温度,热阻分析表明LED芯片结温远高于芯片允许的极限结温,因此LED在老化过程中出现死灯,是由于LED贴片过于密集,热量无法散出,导致芯片结温过高而失效,同时驱动电源输出存在尖峰脉冲,加剧芯片囤积热量,导致失效。因此优化散热和电源的设计是提高LED可靠性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LED驱动电源;芯片失效;热阻;可靠性;失效分析

引言

2017年,全球LED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481亿美元,预计2020年中国LED照明的渗透率达到60%-70%,将逐步成为新一代的照明光源。对使用者来说,LED灯具寿命是所有参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上,LED灯具的寿命能达到10万小时,但其电光转换效率仅有10%到15%,其余部分则全部变为热量排放,影响其发光性能及缩短了实际寿命。业界普遍认为只有解决了LED灯具实际寿命远小于理论寿命的问题,才能真正取代传统照明得到大面积推广。普通条件外推法为最常见的灯具寿命测试方法。但根据LED的理论寿命,其测试时间将长达十数年,此试验周期长、成本高,并不适用LED灯具。因此,对LED寿命加速试验模型及其可靠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概述

1.1LED失效时期

LED器件的失效率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失效期,产品使用初期的故障率较高,且具有迅速下降的特点。使用一段时间后,产品的性能处于平稳状态,这一阶段称为随机失效期。产品投入使用相当长的时间后,随着老化、疲劳、磨损、腐蚀等耗损性因素的产生,产品将进入耗损失效期,其故障率会随时间迅速上升,并随时会出现报废现象。

1.2恒定应力加速老化研究进展

为了实现LED照明产品寿命的快速估算,许多科研人员针对在恒定应力加速下的老化实验研究。S.I.Chan等人研究了恒定温度与湿度,加速对LED光源的老化,研究其失效机理。袁长安等人根据LM-80-08标准,研究了LED灯具恒定温度应力条件下的加速老化实验,该实验根据e指数衰减理论,将LM-80-08标准规定的测试时间从6000小时最终降至1300小时,大大缩减了寿命老化时间。张斌等人对LED灯具进行了高温高湿的加速老化实验,其针对影响LED失效的主要模式,选择采用Conffin-Manson加速模型,计算出不同水平应力下失效模型的寿命分布。经过大量文献总结,发现LED照明在恒定应力寿命预测实验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实验适当的结束时间,另一个为建模方法的选龋

2LED灯具的失效分析

LED灯具的失效主要可以从电应力、热应力、机械应力、封装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电应力导致的失效主要指LED产品遭电流过载或静电冲击而引起的失效,热应力失效主要是由于灯具内部温度过高,超过其额定值,使某些系统或模块发生失效。机械应力失效是LED灯具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内部组件遭到超过其承受值的应力导致结构位移而引发的失效。封装失效则是设计或生产工艺不合理而引起的失效。在进行LED灯具失效分析时,不仅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还要对各子系统及模块进行失效分析。综合相关资料,根据灯具的实际情况,分析各个子系统的失效模式及此模式对灯具性能的影响。

3对产品进行老化测试

老化是电子产品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是产品生产的最后必不可少的一步。LED产品在老化后可以提升效能,并有助于后期使用的效能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LED老化测试在产品质t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在很多时候往往被忽视,无法进行正确有效的老化。LED老化测试是根据产品的故障率曲线即浴盆曲线的特征而采取的对策,以此来提高产品的可旅性,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必需的,毕竟老化测试是以牺牲单颗LED产品的寿命为代价的。LED老化方式包括恒流老化及恒压老化。恒流源是指电流在任何时间都恒定不变的。有频率的问题,就不是恒流了,那是交流或脉动电流。交流或脉动电流源可以设计成有效值恒定不变,但这种电源无法称做恒流源。恒流老化是最符合LED电流工作特征,是最科学的LED老化方式;过电流冲击老化也是厂家最新采用的一种老化手段,通过使用频率可调,电流可调的恒流源进行此类老化.以期在短时间内判断LED的质t预期寿命,并且可挑出很多常规老化无法挑出的隐患LED。

4案例分析

4.1无损检测

取下外观发黑的LED样品,对失效样品进行无损检测,用光学显微镜对失效样品外观检查,发现LED芯片外围存在发黑的现象,利用恒流源表对发黑LED进行光电参数测试,LED呈现开路状态,利用X-Ray检测仪对失效样品进行X射线无损探测,发现LED内部芯片电极与引线的结合处出现断开的现象.

4.2SEM及能谱分析

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失效LED芯片外延层发黑处定点分析,芯片外延层烧毁,引线端口与芯片电极出现烧融现象,芯片外延烧毁处含有C、O、Al、Si、Ga元素,分别来自荧光粉和芯片外延层,并未发现异常元素;由此可以推断,LED芯片在大电流下外延层和引线被烧毁是LED失效的主要原因。

4.3化学开封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失效机理,对失效的LED进行化学开封分析,利用化学溶液,对失效LED表面的封装胶进行溶解,分析其内部的结构,成分等问题。利用基恩士三维显微镜对化学开封后的LED外观检查,LED芯片外延层表面电极附近存在发黑的现象,芯片电极与引线断开,初步判定LED失效的原因是LED芯片失效。化学开封分析得出,LED失效的原因是大电流下芯片外延层和引线被烧毁。为了追溯失效源头,对LED产品上的驱动电源进行分析,利用示波器检测LED上的回路电流,示波器测试结果表明,电源稳定时输出电流峰峰值为67.2mA,平均值为38.7mA,电源输出峰峰值为87.6mA,平均值为30.9mA,而LED额定电流为60mA,其最大值比额定值要高,因此驱动电源输出存在较大的电流波动及较高瞬间脉冲电流。故电源输出存在较大隐患,需优化电源输出设计。

4.4优化验证

由于灯板上LED设计过于密集,导致散热不良,而且电源输出存在较大的电流波动及较高瞬间脉冲电流。为了再次验证其失效机理,进行优化验证,取良品LED,贴老化板做常温25℃和高温105℃老化4h测试,LED老化4h无死灯,外观无异常。由此推测,LED失效是由于散热设计和电源输出上存在不足,因此优化散热性能和电源的稳定性,来提高LED的可靠性。

结语

综合上述,利用X-Ray探测仪,SEM电镜,EDS能谱仪,温升测试仪,热阻分析仪等设备对一款失效的LED产品分析,其失效原因是散热设计和驱动电源恒流输出存在不足,最终导致LED失效死灯。因此过高的结温会引起LED封装材料的物理性能变化,严重时导致LED失效。所以降低PN结温和选择抗干扰能力强,输出稳定,散热性能好的驱动电源,是LED照明应用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方志烈.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J].物理,2003(5):16-22.

[2]赵阿玲,尚守锦,陈建新.大功率白光LED寿命试验及失效分析[J].照明工程学报,2010,21(1):48-52+57.

[3]薛正群,黄生荣,张保平,等.GaN基白光发光二极管失效机理分析[J].物理学报,2010,59(7):5002-5009.

论文作者:黄捷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LED产品老化失效机理分析与探讨论文_黄捷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