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评价_高职高专论文

关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职高专论文,评价论文,教育教学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5X(2000)04—0104—06

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高等工业学校教学工作评估课题研究组”,已完成了高等工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研究任务,其成果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但是,对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教育部十分重视这一跨学科领域的研究, 教高司已下发了[2000]40号文件,批准了本人申报的“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作为首批立项的60个重大项目中的108 —4号项目。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高职高专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模型,以促进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质量宏观调控体系与评价制度。

一、评价高职高专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优劣的标准

1993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32条明确指出:“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对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要采取领导、专家和社会用人部门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评估和检查。各类学校都要重视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1]1999 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要接受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各组织的评估。”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有关精神,原国家教委和各省、市教委,组织了高校教学工作评价的研究,并进行了普通高校的教学工作合格或优秀评估,获得了大量有益的实践经验。对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虽然少数省、市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但教育部于2000年7月才立项, 全国大多数省市还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是对这类学校教学工作的社会价值进行的判断,即是依据社会需要和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的判断,其社会价值就是教育质量和效益。教育主管部门作为评价的主体,高职高专学校作为评价的客体。评价标准有一定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又常有很强的社会性。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评价标准应是客观存在的。

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社会价值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评价依据是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岗位型人才。人才规格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的基本技能、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对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定位为这类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标准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标准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对不同的高等学校,采取相同的框架结构和不同的评价标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教育、成人教育。不仅有学历教育,而且有非学历教育;不但有全日制教育,还有业余教育。办学类型和层次较为复杂。高专教育有二年和三年制两类。高职有四年本科高职、二、三年专科高职,还有3+X等多种学制改革模式。单独招生的高职的起点有中职和中专等不同状况。为了适应对不同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分类宏观指导的需要,我们对全国10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根据它们的历史状况、基础条件、所属主管部门,服务面向、承担的任务、学生来源和办学类型和层次的不同,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和要求这类学校,将这类学校办成统一模式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必要的。

因此,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整体优劣的标准还需要考虑其特点和原则。

根据教学论的基本原理,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学。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基本特点是:

(1)教学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教师(教育者)、 学生(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

(2)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 大量是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学生的认识大量是从接受间接经验开始的。

(3)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全面素质。 高职高专更要突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4)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 贯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共同活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增强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5)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以及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出发,应遵循的总原则是三结合三突出,即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素质相结合,突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践教学;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结合,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共同作用。

依据上述总原则,衡量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是解决“是不是”、“能不能”和“有没有”三个问题。

(1)教学工作是不是有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是不是得到保证。是不是正确处理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安排是不是体现了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特点和原则。是不是有符合校情的教学工作特色。

(2)能不能满足实现培养目标所必需的、良好的师资队伍、 教学设施、资金投入、教学手段、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条件。

(3)教学工作有没有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包括学生学习的效果、毕业生质量和社会各方面对教学效果的反映。

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各个评价项目依据上述标准予以制定、充分体现其整体性。

二、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对高职高专学校工作状况的考察,评价指标是多方面的,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也各有区别。

其指标和标准的复杂程度远比普通本科院校更突出。为使教学工作评价较完整、合理,采用图论中的有向树的概念,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对多因子的筛选和各级因子之间关系的描述和计算。对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研究,大致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可测性及简易性原则。其科学性和导向性表现在评价指标体系既正确体现教学工作的目标,又引导深化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既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根据社会需要和办学条件,调整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既使各项指标和评价标准成为学校教学工作评价合格与否的客观标准,又对学校营造自己内部的教学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借以促使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基本建设的加强,以利保证教学质量。其可测性即为评价因子可测量。评价因子分定性评价项目和定量评价项目。对定性评价项目内涵,评价方法及等级标准尽可能作明确规定,便于定性项目的测试。为适应不同类型的高职高专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不采取统一的定量标准,运用较为普通的评价标准,作为专家综合评判的依据。其简易性表现在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简化,评价要素及评价因子反映的是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本质特征的最关键的要素和因子。例如,在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突出高职高专特色;在师资队伍中突出“双师”素质要求;在教学设施中突出普遍薄弱的实践教学条件等等。评价因子的个数尽可能少,且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删去那些区分度不高、对目标值贡献不大的因子,合并相关性较强的因子,有否决功能的核心项目应是那些重要的、可测的和区分度的因子。 对每一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分成A、B、C、D四个等级,抓住区分优秀与一般、合格与不合格的A和C 级的关键标准线,使不优秀与不合格者不点自明,符合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则,使指标体系简洁、清晰、易于理解和掌握。

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见图一)

图一 高职高专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

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作如下叙述:

(1)评价的总目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优秀或合格。 总目标分解为4个子目标项(主要评价方面)及因子项(评价项目), 使指标体系成为系统整体化的指标集。评价总目标、主要评价方面和评价项目的关系,用有向树来描述(见图二)

图二 指标体系有向树示意图

图中总目标M[,0]为“根”,评价项目是末梢节点为“叶”。 总目标和主要评价方面,主要评价方面和评价项目之间用有向弧相联,弧长表示分配的权重。记为a[,I],a[,ij],a[,ijk]。同一子目标下的因子项权重之和为1。

(2)评价因子和权重系数的确定。根据总目标, 确定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目标、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效果来考察教学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将子目标具体化为评价因子。在许多因子中选取重要的、关键的和能取得有效信息的因子。图一中所列出的26项评价因子为重要度和可测度较高的因子。权重系数表示各评价因子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每一个评价因子都有一个权重系数与之对应。主要评价方面的权重系数为a[,i],a[,i]=M[,i],M[,i]为重要性系数,评价要素的权重系数记为a[,ij]。评价项目的权重系数为a[,ijk]与评价因子重要性系数M[,ijk]密切相关。

(3)采用等级状态方程输出评价结果。 由于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是一个多维性的复杂系统,采用简单加权求和输出评价结果是不够科学和有效的。对评价项目的各评价等级不赋予分值,分别计算各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的权重系数之和a、b、c、d,用等级状态方程V=aA+bB+cC+dD输出评价结果。 这种输出方式属于模糊综合评判,不进行评价客体排队,但可分类,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改进功能。综合输出评价结果与分块、分项输出相结合,使评价较全面和客观。

三、关于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的再思考

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指标项目、权重集合和评价方法等要素组成的系统”[3]。 指标体系的本质是社会进行价值判断的质和量方面的尺度,也就是将教育目标具体化、行为化,以相应的权重和量化方法,使大家的价值认识趋同,获得良好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应用性的评价信息。这是产生评价效果的基础。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吸取高职高专教育的丰富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表现出应有的水平。要仔细分析指标的内涵,以保证指标的独立性和整体完备性,评价方法应有与指标体系相适应的评价目的和应用范围。必须抓住关键要素,如在教学设施中加大普遍薄弱的实践教学条件的权重;在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突出高职高专的特色;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突出“双师”素质要求,等。

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采取4 项子目标的相同框架结构和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其框架结构中突出教学过程管理的评价,以建设、改革、管理为重点;同时把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效果紧密结合,以利指标体系的督促、激励和自律功能的发挥。要重视教师、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素质标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管理者的工作作风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改革总体规划和实施,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监控手段和方法的效果,青年教师的培养,领导者和教师精力的投入、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都对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中,采取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问卷调查多用于定性指标,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有代表性。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办法。听课调查包括基础课、实验课、专业课和实习课,各层次教师按类型随机抽样。座谈会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可获取更全面、更系统的信息。理论知识测试,一般采取2—3门课程的随机测和整群抽测相结合的方法,要合理确定上一学期和本学期所学课程的样本含量。试题要尽量从题库中抽卷。试卷和评分标准要在专家组进校前定好,要加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分量。学生能力的测试也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量要小,把学生的绘图、计算机、外语、实验动手、基本工艺操作等能力的测试作为重点。毕业设计和论文是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学效果的的集中体现,也应作为考察的重要项目。用人部门对毕业生的反映调查是一项比较复杂和实施困难的项目,调查用人部门对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道德品质、工作态度、知识结构、工作能力、操作能力和相容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不仅可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有利于政府和学校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科学、有效和可行的决策。

对我国来说,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还是一项较新的课题,然而坚我国高职高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探讨仅仅是一种尝试,有待进一步深化。

收稿日期:2000—11—25

标签:;  ;  ;  ;  ;  ;  

浅谈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评价_高职高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