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灸与康复配合治疗中风偏瘫探究论文_王彦

关于针灸与康复配合治疗中风偏瘫探究论文_王彦

王彦

(内江市中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中风是属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的常见发病症状,中风在老年人中的发兵概率比较高,并且中风后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中风也成为很多突发性死亡的原因,但是我国医学一直在用传统中医学针灸治疗来配合治疗中风偏瘫,并且配合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中风;脑血管;康复;偏瘫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344-02

在中风患者中很多患者都因为中风导致了肢体偏瘫,在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记载过用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可以帮助致残患者逐渐的康复,当然针灸治疗的方法也更加的多元化和层次化。对于中风后遗症,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治疗。一般是在康复期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因为神经系统受损后,在康复阶段,可以恢复部分功能,这时进行积极的治疗,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如果超过康复期,神经组织完全坏死,再做康复治疗效果会大幅降低。

1.我国目前针灸与康复配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方式

中风的类型在医学上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称作缺血性脑卒,以外一种就是相反的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中风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个星期之内叫做中风的急性期,两周到半年之间叫做中风的恢复期,半年之后属于中风后遗症期。中风的恢复时间与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体质、病灶大小、发病血管的条件、侧支循环等有关,需要通过综合的评估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风针灸治疗方法包括:(1)三通法:包括微通法、温通法和强通法,采取普通的毫针治疗,包括火针、放血、艾灸等方法;

(2)中风十三治:对各类型中风的患者,选择有效的穴位,逐渐积累、归纳,考证疗效,形成精确、合理的十三套配穴处方。

在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倡导分期辨证论治,主要运用的治疗针法是醒脑开窍针刺法,这种针法一般是运用在急性发作的患者中,并且要配合对头、耳、体针施治。在中风的稳定期、恢复期要阴阳两经结合,这个时候就要体针和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一起运用。在恢复期中的患者一般在临床上的表现是有肢体痉挛症状有叫做中风患者的痉挛期。这一时期就需要针灸师用“关刺法”和“轻刺法”,“缓刺法”为主的治疗,同时也要配合一定的耳针、醒脑开窍针法。在中风患者的后遗症期醒脑开窍针法是需要体针和电针一起运用,还要配合背俞穴铺灸。

在临床中,我们采用效果尤佳的针刺配合电针治疗。有研究者将中风的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的患者中研究者主要是运用针刺督脉经,所取的督脉经中的穴位都是一些主要穴位,例如风府、大椎、筋缩、命门等一些穴位。所需要配合的穴位是写作用在肝脏中的穴位,例如合谷、太仲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者在对照组的患者中主要所选用的穴位是肩隅、肩骸、曲池、合谷、外关、风市、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一些不在督脉经穴的穴位,每次选6-8个穴位,这些穴位可以每次交替所用。运用此类方法治疗30天后研究者检测到有明显的数据表加明实验组的患者疗效成果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提高血液流速和载氧能力的一些指标。还有研究者对中风的患者所用的是全经针刺法治疗 ,在大概50例中风偏瘫患者中研究发现:治疗过程中每天针刺了全部的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有关喻穴。研究者将所有患者治疗3~10个疗程后,恢复的患者占到总患者的60%,症状明显改善的占有15%,这样的总体有效率大概达到了98%。

还有研究者也将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实验组,各自采用周围神经探测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和提高患者肌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还有中医主要对患者的用针手法是针刺治疗方法主穴选阴郄、郄门、梁丘、水泉。针用捻转法,梁丘穴用泻法,余穴均用补法。每日2次,连续共针刺10天,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3~5分钟行针1次。头痛加刺太阳,头晕加刺风池,睡眠不佳加神门,上肢痛加肩髃,下肢痛加髀关,中枢性面舌瘫加地仓投颊车、上廉泉,语言不利加上廉泉(廉泉穴上1寸)、通里穴、半身不遂加瘫痪异功点(曲池与手三里之间)。

2.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优点所在

针灸治疗中风的效果较好,得到了医生、患者的广泛认可。通过针灸治疗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吞咽功能、言语功能、排便功能等都能得到较好的改善,相比于西医治疗,患者的食欲差、情绪差也能通过针灸治疗。部分在西医做完急性期溶栓的治疗,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去做相应的针灸治疗。

3.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的侧重点

在中医的针灸方法中注重的是“切”指切按全身表经络及其“脉动”之处;“循”指循摸、推压经络表浅的循行部位。最终了解经脉充盈还是虚小,有无结节、条索样、凹陷样改变;确定具体的经脉异常变动情况。正如《灵枢•背腧》云:“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机理研究,针灸确有一定的增加缺血性脑组织血流量,抑制脑细胞的凋亡,保护脑组织,改善脑功能的作用。应该改变目前普遍认为的针灸多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缓解期和后遗症期的观点,尽早应用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早期介入有切实的临术价值,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4.小结

早期治疗就是要抓住这个“黄金时间”,尽快地积极采取以针灸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保护脑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功能丧失,促使康复,减少后遗症。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等急症都要强调一个“早”字,即早期准确诊断、早期有效治疗。现在治疗用的全部是一次性治疗针,而且针灸消毒方面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大家放心没有污染的危险。在针灸治疗的同时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病人的生活质量会改善得更快。近年来我国很多中医在中风后遗症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配合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诊疗方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收效显著且基本都是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戴珍.针灸与康复配合治疗中风偏瘫[J].河南中医,2004,24(9):65-66.

[2]胡修强,杨骏.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162-164.

[3]梁永瑛,徐平.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规律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0):28-30.

论文作者:王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关于针灸与康复配合治疗中风偏瘫探究论文_王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