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要从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中产生活动,加强实践过程指导,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语文学习,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赢得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关键词:拓宽空间 开展活动 用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多处提出要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交流;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新大纲”十分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学生以往不良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新大纲明确指出故事会、朗诵会、课本剧等形式都可以引进课堂教学,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经过多年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的探索、尝试,觉得只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完《长城》这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同学们,我们要组织大家到长城游玩,请你当导游。你们要根据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好解说词。”这样的题目不仅能调动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的积极性,还会主动对资料进行再加工,教学效果自然好。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展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每个单元练习都安排有口语交际,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是当面交谈。上好口语交际,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达情意方面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充分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三年级学习了以“春”为主题的一个单元的课文后,在单元内容回顾时,每个学生说出与春有关的词语,每个学生背诵与春有关的名句、古诗等。在说词、背句、播放录音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兴趣盎然。同学们还结成了对子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争意识强,合作精神好,活动效果佳。
诵读经典,让学生每天至少诵读20-30分钟;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举办朗诵会、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养成,利用手抄报、班级学习专栏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还有,从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中产生活动,加强实践过程指导,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如五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的美丽景色,品德和社会课上有调查家乡环境污染情况的活动,美术课上有以“美丽的家乡”为主题的颜料画,于是,我引导学生把几课教材的内容整合起来开展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绘画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既加强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语文学习,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赢得了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要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发布会等。
比如“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把学生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去翻阅书报杂志,考查大街小巷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汇总、分类,最后交有关部门。这样,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结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它始终贯穿于语文学习与实践,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我们应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
[3]张玉霞 小学语文活动课浅谈.《教育》。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用语论文; 学生在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