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医院 235100)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18 年9 月至2019 年6 月52例来我院接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6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和SF-36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plastic anemia.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2018 and June 2019,52 cases of chronic aplastic anemia treated to our hospital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randomly split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accepted routine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negative mood,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96.1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0.76 %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nursing,SAS,SDS and sf-36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hronic aplastic anemia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depression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effect is significan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 psychological nursing;Chronic;Ap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类贫血,其临床特征为外周全血细胞减少和造血干细胞损伤,该病在我国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男性多于女性[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造成患者出现虚弱、疲倦、心跳过速、脸色苍白、食欲下降、心悸、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同时也会降低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负性情绪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我院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护理,并和传统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8 年9 月至2019 年6 月52例来我院接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6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13 例,女性13 例,年龄55~74 岁,平均65.23±11.98 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6.67±2.31 年,对照组中男性14 例,女性12 例,年龄56~71 岁,平均年龄64.86±11.37 岁,病程4~9年,平均病程6.41±2.82 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患者常规的入院指导、用药指导和心理疏导。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即①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主动提升自己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的关心和尊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对于部分病情危重的患者,患者易丧失生存的信心[2],护理人员可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神和肢体动作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告知患者治疗进展,并给予积极的鼓励、支持,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工作中经常与患者进行聊天,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通过向患者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3],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鼓励病友之间进行相互鼓励,建立和谐、积极的治疗氛围;② 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 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病房可以适宜的温湿度,保证病房的整洁、干净、卫生,将室内设备的音量调低,日常护理工作动作应轻柔,尽可能避免产生噪音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合理调节室内光线,保证患者的生理舒适度;③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产生原因、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患者的日常饮食的用药,耐心、详细的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纠正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和不当生活习惯,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
1.2.2 评价指标 以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负性情绪分别考察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分别使用Zung焦虑度(SAS)和抑郁度(SDS)自评量表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生活质量使用SF-36 量表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AS、SDS、SF-36评分进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和SF-36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常承受着长时间的病痛折磨,且由于临床检查和治疗的特殊性,造成患者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 骨髓检查存在紧张、恐惧、胆怯心理;② 患者担心长期激素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尤其对自身容貌的影响,易造成抵触情绪;③ 病情的反复和并发症的发生,造成患者认为自己的疾病比医生诊断的更加严重,甚者怀疑自己得了白血病;④ 患者对未来生活的消极态度和焦虑不安情绪 [4],上述不良心理均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临床服务模式已发展成为以“患者为中心”,临床护理服务在满足患者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全面的提升临床服务质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SAS 评分、SDS 评分、SF-36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琴. 6 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90 - 92.
[2] 王璐.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8,25(14):109-110.
[3] 李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4-25.
[4] 白素春.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250.
论文作者:任月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性情论文; 病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