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青年怀旧情结论文

正确看待青年怀旧情结论文

正确看待青年怀旧情结

朱新秤

【摘要】 青年怀旧绝不是一种“心理障碍”,也不是心理的“早衰”,怀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普遍的情绪。怀旧是重要心理资源,是一个积聚心理能量的过程,有利于青年建立自我同一性,增加对生命意义的感知。

【关键词】 青年 怀旧情结 积极情感

近些年,青年怀旧似乎成为一种潮流和风尚。自媒体时代,青年的怀旧情结一触即发,吃过的零食、玩过的游戏和看过的动画片都会引起部分青年浓厚的怀旧情结。有人认为,青年怀旧是“不想长大的表现”,是一种“溃败”和“心理障碍”,“是由于社会的变迁、价值观的改变以及个人的失落感引起的异常心理”;也有人认为,“年轻人的早衰心态助推了怀旧的风潮”,“怀旧本身也是一种压力释放的方式,通过乡愁式的怅惘能让心灵获得片刻安宁,但席卷全社会的暮气沉沉,也让全社会都显出了几分迟暮”;还有人认为,怀旧阻碍“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绊脚石”。那么,怀旧对于青年来说,到底是一种积极情绪,还是一种消极情绪?它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探察队员将包裹搬入肖特拉洞内井状通道,其中有些井状通道有36层大厦那么高。他们绕过地下瀑布攀登,沿着水平通道爬行,在黑暗的地下营地度过了好几个星期,晚上就穿着潮湿的衣服睡觉。

怀旧内涵的历史演变

要理解青年的怀旧情结或情绪“泛滥”现象,必须弄清怀旧的内涵以及诱发青年怀旧的因素。在英语中,怀旧(nostalgia)是一个复合词,是由希腊文的nostos(返回家乡)及algos(痛苦)组合而成,其字面意思是因思慕家乡而引起的痛苦。而怀旧作为一种专业术语则是在17世纪由瑞士内科医生Johaness Hofer提出来的。他观察发现,在瑞士的异乡雇佣兵都有持续想家、焦虑、不规则心跳、厌食、失眠、哭泣和试图自杀等症状,他把这些症状解释为怀旧或思乡病。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的学者,尽管对于怀旧产生的具体原因解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认为怀旧是一种神经损害导致的生理疾病。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期,怀旧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神经紊乱,而被当作一种忧郁症或抑郁症,或一种“移民精神病”,或精神压抑性强迫障碍,是与失败、悲伤、抑郁等有密切关系的退化性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怀旧的这种暗淡观与人们把怀旧等同于乡愁或思乡病有密切的关系。

直到20世纪的后半期,怀旧概念的内涵才发生根本变化,怀旧的内涵也从生理层面转向心理层面,怀旧与思乡病两个概念逐渐被区别开来。思乡病是个体随着生活的转变,由于对自己家乡的思念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而怀旧解释为“对于过去的一种情感渴望”,这种渴望的对象是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地方,它更多的与温暖的过去时光、快乐童年等联系在一起。这两个概念尽管有一些相同点,但却有巨大的区别。怀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怀旧不分年龄,青年怀旧无可厚非。

为何有些青年怀旧情绪“泛滥”

消极生活事件和社会经历是怀旧产生的诱因。怀旧研究方面的心理学家克莱·劳特利奇(Clay Routledge)在《怀旧:一种心理资源》中总结了诱发怀旧的四种主要因素:一是消极的心情:当经历不愉快的情绪时,人们倾向于怀旧;二是寂寞:寂寞、归属感的缺乏是最常见的诱发怀旧的因素;三是存在的空虚:当人感到生活无意义和目的,对生活感到厌倦时容易产生怀旧;四是自我的不连续性: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过去自我与现在自我之间的断裂或不连贯时,容易产生怀旧。

大众传媒对青年怀旧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影响个人怀旧的因素,除了消极的生活事件和不幸经历以外,还包括大众传媒利用人们怀旧的倾向,频繁呈现那些引起人们共鸣的过去的人或事,从而获得商业利益。怀旧一直是广告和消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研究发现,个人早年喜爱的产品风格会影响个人终身的偏好,怀旧是引起人们消费的重要因素。老字号的产品、老的电影、音乐、游戏甚至某种气味都会引起人们的怀旧倾向,从而增加购买欲望。在自媒体时代,这种营销方式更加普遍,成为青年怀旧情结“泛滥”的另一重要诱因。

怀旧有利于青年认识真正的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青年期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时期,青年想了解真实的自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社会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影响,个人的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是存在差异的,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我的混乱。怀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真实自我的窗口。在怀旧的过程中,外在的控制和影响处于最小程度,个人真实的特质能够充分展现。怀旧提供了个人内在真实自我的清晰画面,然后同化到自我概念中。另一方面,怀旧是“引领我们的连续性的心理资源”,促进个人过去和现在的连续感,促进了个人自我同一性。在怀旧的过程中,许多重要的人物(家人、朋友、伴侣等)和重大事件(节日聚会、生日、毕业典礼、结婚纪念日等)会出现,形成我们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连续的感受,有利于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青年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生理、心理等方面会产生较大变化的时期。青年期是人生逐渐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期,一些人离开原生家庭外出求学,一些人远离家乡外出务工,在异地他乡,他们必须独立面对各种困难和艰辛,挫折和失败、寂寞、孤独是常有的。青年期,年轻人要结婚生子,建立家庭,求职谋生,要进入新的组织和团体,重新建立人际关系,他们要承担多种角色,工作和生活时常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青年期也是个人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他们追寻人生的意义,青年思考最多的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活着为什么?有何意义”,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怀旧是青年成长的“加油站”

怀旧是重要心理资源,是一个积聚心理能量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怀旧诱发人的积极情感。怀旧给人带来欢乐、愉快、温暖、甜蜜、平静等正向的情感。怀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与童年有关,个人会沉浸在一种喜欢的有意义的情景,渴望回到童年美好的时光。尽管怀旧是由消极的生活事件和社会经历所诱发,有时候怀旧者也会有苦乐参半的情感,但怀旧的结果往往是救赎式的反应,成功会战胜失败,怀旧者会最大程度上感到幸福或快乐,有时会有淡淡的渴望或悲伤。怀旧具有一种心情补偿的功能:消极的情感导致怀旧,而怀旧导致积极的情感。第二,怀旧会间接满足人的归属感。怀旧是一种很深的社会情绪,当青年感到孤独和寂寞时,怀旧是一种满足归属感的间接策略。怀旧的重要特征是它的社会性,反映个人与重要他人如父母、朋友、恋人的社会关系。在怀旧的过程中,个人能体会到一种归属感和接受感,降低了人们的依恋焦虑,有利于重建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学者加德纳把怀旧称为“社会的小吃”,快速地满足人们归属的需要。第三,怀旧能维持和提升自尊。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个人可以通过怀旧,把家人、朋友或其他群体作为自我肯定的资源,避开威胁并恢复自我概念和自尊,缓冲并减轻现存的压力。因此,可以说,怀旧是青年在人生遇到挫折或失败时的一种应付机制,可以帮助青年调节资源,积聚能量。

为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老师就要常常出新招。我所教的班级每学期都搞点活动,如带学生旅游和野餐、扮蛋与斗蛋等,至少这样自由的空间、欢乐的氛围,孩子们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很多孩子事后在日记中描述了野餐的情况和快乐。有个孩子写道:“今天我真高兴啊!野餐让我体会到品尝是快乐的,分享更是快乐的。”班级活动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体验生活,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们的天性、个性、创造力更好发展。活动后的体验是真实的,写出的文章也是鲜活的。

实践证明在场头废地中采用统一质量的扦插苗、统一的肥料、统一的修剪、统一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采用不同的株行距、不同的水位管理,研究出苗木的不同生长量,得出在废场头只要科学合理地扦插管理,也能生长出优质苗木。

怀旧具有存在的意义。人要面对的基本挑战就是在不稳定的现实中创造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意识到生命中的转变和不可避免的死亡成为这一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此,一些青年会产生焦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和目的,形成一种厌倦感。怀旧能够通过在脑海中呈现重要的社会关系、重大事件,阐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减少焦虑。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在死亡突显的情景中,怀旧倾向高的人更多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更少激活与死亡相关的认知体验。怀旧不仅增加了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感知,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资源缓冲现存的危险。

青年怀旧绝不是一种“心理障碍”,也不是心理的“早衰”,不是青年“不想长大”的表现。怀旧不会成为改革和思想解放的“绊脚石”,更不会造成社会的“暮气沉沉”,怀旧是青年成长的“加油站”。

【参考文献】

①薛婧、黄希庭:《怀旧心理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 G446

【文献标识码】 A

责编/赵橙涔 美编/陈媛媛

(作者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标签:;  ;  ;  ;  

正确看待青年怀旧情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