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线损管理与采集运维消缺论文_李浩慧,孙海平

浅谈线损管理与采集运维消缺论文_李浩慧,孙海平

国网古县供电公司 山西古县 042400

摘要:在我国城市环网供电的主要网络是配电网。所以无论是由于哪些原因所引起的配网线路的损耗现象,都必须要格外的注重这些因素。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漏洞,要加强安全实施教育,施工单位要确保就业人员的施工素质和作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完成,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有序的进行。结合具体工程的施工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安全的配网线路方案,在施工单位内设定定期安全检修部门及工作人员,确保工程收尾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线损管理;采集运维

引言

“日采集成功率”成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上线后的新型线损管理指标,它和日常线损管理一样,不仅直接影响日线损率的高低,而且对线损的测算和预测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线损管理和集抄管理缺一不可,是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

1线损概述及其分类

发电厂在完成电能生产后,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分别是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还需要用到一些电力设施设备,例如变电站、配电网、区域配电设备等,才能实现终端电力用户电能供给,在这整个过程中,发电厂电能并不能完全将电能运输至用电终端,总会有一些电能在运输过程中被损耗,例如线路发热损耗、电能经过变压设备产生的功率损耗等,损耗的电能,我们称之为线损。线损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技术线损,这种线损属于不可避免线损,多是在电能运输过程中,转化为热能或以电晕的方式被损耗掉,同时这种线损能够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具体的线损值,若实际线损值过大,能够采取技术手段实现降损。另一类是管理线损,管理线损多是由于线损管理能力不足,而引发的不必要的线路损耗,例如抄表人员存在漏超问题,不法分子存在偷电问题,因此这种线路上能够得到有效避免,可通过加强线损管理,降低甚至杜绝管理线损的损耗,通过对线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了解线损问题的成因,可使得制定的降损方案更加具有可行性,有效降低电能损耗,提升电能利用率,对于电力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亦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

2集抄管理方面

如果初步判断为“日采集成功率”造成的线损异常,就需进行现场检查和处理,同步开展采集档案参数的核查。采集不成功的常见现象和处理方法如下。(1)采集器485线接反,导致采集器无法将数据回传到集中器,集中器485线接反造成台区考核表无法进行采集,无法进行数据的召测,形成台区供电能量为零。(2)采集器载波芯片配错,即采集器载波芯片与集中器载波芯片不一致导致无法采集,尤其是负荷较大用户端的采集器载波芯片一旦配错,对台区线损率的影响占比更大。(3)集中器丢失数据或参数导致采集成功率下降,需通过下发参数或进行终端调试后方能恢复正常。集中器、采集器电压线虚接或直接不接导致集中器、采集器没有电压,形成集中器、采集器无法工作而导致采集失败。(4)通信方式错误导致无法采集,台区考核表的通信方式是RS 485,其他为窄带载波。从采集系统中查询测量点号从1至18内只有台区考核表,如果出现其他表计,则说明用户表计在采集方案中通信方式选错导致采集失败。(5)分户或移表时不对原表计的采集方案进行拆除而导致一台区多终端,并且无法进行采集或召测。(6)现场检查要仔细,详细检查采集器上下行以及电源灯有无指示。盲目更换采集器,没有真正找出原因,只能导致采集失败。(7)充分利用采集系统功能,有些缺陷就可以通过采集系统中参数查出,如通信方式错误、参数丢失、一台区多终端、模块配错等,查出问题后可以直接到现场进行处理。(8)在采集系统中检查参数是否正确,在运行管理—现场管理—终端参数设置—F10终端电能表/交流采样装置配置参数中查看有无主站历史值/主站值/终端值,如果没有主站值和终端值,就在此功能下发参数。下发后进行召测,查看是否下发成功,下发成功后在单户召测中进行召测即可。(9)集中器中的行政区域码错误现象较多,导致集中器无法上线。行政区域码是唯一的,现场必须与系统行政区域码相符,如果有错误必须在集中器进行更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线损影响因素

3.1电网管理因素

电网管理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多是由于没有做好对线损的高效管理,导致各种线损问题发生,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用户私拉电线,存在违章用电,或者存在违规偷电;二是电网运维管理力度不足,导致电网中一些老化电气元件迟迟得不到更换,绝缘水平较差,存在漏电问题,或者电能计量装置老化,本身计量存在较大误差;三是抄表人员责任心不足,存在误抄、漏超问题;上述这些线损问题均是由于线损维护管理工作力度不足所造成,因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多,因此缺乏一定规律性,无法进行准确计算,只能结合实际统计数据进行评估,一般而言,管理线损=发电厂供电量-电力企业售电量-技术线损。

3.2电网规划因素

电网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电网布局、电气设备选择等,在执行上述内容时,也会存在一些因素导致对线损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农村偏远地区,受客观地形条件、资金等原因限制,存在输电线路过长、电网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等问题,从而大大增加了输电线路的损耗。二是对于一般的配电线路而言,在接线方式上,通常都是采取分支辐射方式,以便能够“照顾”到更多的负荷点,无形之中拉长了供电半径,公共变压器设备过多,供电线路过于曲折迂回,导致选择的供电线路截面不匹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或者存在负荷率较低问题,从而大大增加了线路损耗。三是线路负荷分布不够科学合理,难以在电网之中实现良好的均衡,导致在部分线路末端,在用电高峰期间,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荷,致使线路损耗大大增加。四是在电网内部,在进行电力设备配置时,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用电规律,导致电力设备配置不够合理,存在“空载”或“过载”问题,致使线路损耗过高。

4降低线损措施

4.1做好电网结构的合理规划布局

首先,做好供电线路半径的合理规划,结合实际,做好供电电源位置选择,可以有效缩短供电半径。例如在城市地区,电源点设置应相对密集,容量要大,半径要短;针对农村地区,电源点设置容量要小,半径要短,分布应较密集。与此同时,在进行供电半径规划时,还应考虑供电稳定性、负荷密度等因素,针对10kv线路,需要结合上述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并注意留有一定的余地。针对380V线路,在进行供电半径规划时,应结合电压允许偏差值来加以确定。同时在线路选择上,应尽量避免采取多级串供线路,可以有效减少迂回供电,降低线损。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大导线截面积,结合选现有的电网拓扑结构,使其进一步完善,可有效降低配电网线损。

4.2加强线损的考核管理

在实际进行线损考核时,通过参考不同地区理论线损值,结合所在地区实际线路损耗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线路损耗考核指标,并将考核指标具体落实到小组或个人,结合考核指标具体完成度,予以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措施,从而有效激发线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线损管理效果。

结束语

电网在实际运行时,主要存在两类损耗,一种是技术线损,一种是管理线损,无法完全避免,但具有一定规律性,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线损量,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采取优化电网结构等措施,尽可能降低损耗。另一种是管理线损,能够采取措施避免,应结合上述两种线损,做好线损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可实现线损降低。

参考文献

[1]李辉.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4):159.

[2]曲学勇.线损分析预测在供电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24):47.

[3]黄建英.浅析配电网的线损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35):104-105

论文作者:李浩慧,孙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  ;  ;  ;  ;  ;  ;  ;  

浅谈线损管理与采集运维消缺论文_李浩慧,孙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