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之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电器设备也在逐渐的增多,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虽然这些电器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便利,但是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日常生活中大功率电器的增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供配电线路存在严重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了资源浪费严重。基于此,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一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对建筑工程中的供配电线路进行不断的完善,确保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电气;供配电线路设计;控制要点
1导言
建筑电气的供配电系统设计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从而保证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如果在设计中只考虑某一项设计因素而忽视其他的影响方面,就会导致系统设计缺乏合理性,也不能将所有存在的风险因素消除掉,一旦外部出现影响问题就会导致系统出现严重损坏,从而导致配电线路运行无法保证安全,甚至引发严重人员伤亡事故。
2建筑电气供配电设计的原则
建筑电气供配电设计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建筑电气供配电设计的质量,设计人员需在设计工作中坚持供配线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下笔者就将对建筑电气供配电设计中需要坚持的功能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以及高利用率原则进行简要阐述。
首先,功能性原则。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需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如居民楼建设中应满足住户的居住功能,工厂建设中需满足工厂操作加工的基本要求,展览馆和博物馆的建设中要为人们带来较好的视觉享受,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建筑电气设计的功能性原则。
其次,经济性原则。在建筑电气工程配电线路设计阶段,要求满足节水和节能的基本要求,且工程效益应高于工程的资源投入。如在投入大量的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后无法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则无法满足企业工程建设的初期目标。为此,在节能的同时也需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的成本和效益问题,在保证工程经济性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建筑电气供配电设计形式。
最后,高利用率原则。若要增大能源的利用率,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减少不需要的能耗。这就需要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站在多个角度对不同环节的电能损耗予以科学分析,改良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较大,照明环节会消耗大量的电能。所以,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有效减少照明过程中损耗的电能。
3当前我国供配电线路的设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所需要的建筑数量越来越多,消耗的电力资源也同步增长。我国的人均电力资源本来就不高,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建筑电气的节能方案设计也越来越重要。然而我们国家现状的建筑节能效果却不尽人意,许多设计师不明白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性,而是重点关注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和外观设计,这样下去会增加建筑的居住成本,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绿色环保节能的今天,显得特别不合时宜。我国正处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电气设计人员设计出合理的设计方案,既能保证生活质量,又能实现节能环保。这样可以提高对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了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4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控制要点分析
4.1合理分配配电回路,合理制定控制方案
建筑物内通常存在负载性质不同的用电设备,有的是稳定负荷,有的是波动性较大的负荷;有的是线性负荷,有的是非线性负荷。正确区分不同负载性质的用电设备在节能方面也是很有效的。在建筑电气设计时性质不同的负荷不能放在一个回路,应采用多回路分别配电的方式进行配线,这样不同的用电设备就能得到分别控制,不会造成不良的相互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建筑照明光源中的荧光灯是一种非线性负荷,其产生的谐波会对正常运行的线性负荷线路及用电设备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为这些非线性负荷分配一个独立的配电回路,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用电负荷进行分隔。
4.2线路设计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地埋式是当前供电母线的主要方式,因为负载与输送间存在直接的影响,此时就要从各个方面的负载具体状况分析,选择合适的母线供电方式,还要结合具体应用情况来实施分路供电,并且要选择不同导线来进行电器的供电。之所以用这种合理的方式来消除线路中存在的影响,是因为一些电器在工作的过程中,线路间存在影响就会出现一定的谐波,从而导致了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应该选择合理的措施来消除意外的问题,从而避免出现突然断电,避免导致不必要的影响与损失。最后,在建筑的结构中,用电量集中的区域中应该布置有专门的配电室来进行配电系统的控制,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控制以降低电能的消耗。
4.3提高配电系统功率因数
在电网设置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功率因数予以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功率因素在电气设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高功率因数可有效减少无功损耗,进而避免由于无功损耗而引发的各类问题。另外,及时设置无功补偿设备。如下图。变压器低压端应科学利用集中补偿的方式予以处理。在普通的民用建筑设计中,无功补偿装置可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有效降低无功消耗,从而提高高压线路输送的质量,且用户功率因数也会因此显著提高。但是变压器低压母线传输线路的电压却没有明显的变化,故而无法确保每一个用户位置的低压线路无功传输均在合理范围内,进而也影响了该位置的节能性。
4.4分路供电设计
因为建筑结构内部存在有大量的高负载电器设备,电源与接地要求等都会受到负载大小的影响,因此,进行分路供电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照明线路中的荧光灯,其是一种非线性负荷,电器设备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工作状态而出现谐波的情况。再比如,计算机房等负载比较大的供电设备在进行线路的设计时应该进行独立设计,同时还应该使用不间断电源,这样就能够消除意外停电的问题。在进行大型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时,应该设置集中控制的装置,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电能损耗。
4.5改善线路防雷设计
在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防雷设计作为重要的内容。为了有效降低雷电对线路的影响,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雷电导入地表当中。设计中通常要在建筑的顶端设置接闪带/接闪杆,有加强雷电屏蔽、耦合及分流的效果。而且屏蔽可有效降低感应电压,耦合可减少绝缘子电压电路输送量,分流能够显著减少雷电在铁塔当中的电流量,有效降低电位。此外,在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中,接闪带的科学设置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可有效降低雷电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供电线路的平稳运行,为系统后期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安装接闪带后,应第一时间完成接闪带安装环节,其直接关系到防雷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效果,一方面其可将雷电以较快的速度导入大地,另一方面也规避了系统运行后期,由于电压过高而产生的各类安全问题,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供配电系统的性能与供配电线路设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为了保证供配电线路设计的质量,需全面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趋势,设计供配电线路,从而充分满足现阶段供配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降低能源消耗,最终有效减少线路运行产生的环境污染,维系自然与工程建设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育桉.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研究[J].居舍,2018(02):88+35.
[2]孙振勇.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14):195.
[3]贾新元.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探究[J].建设科技,2017(18):68.
[4]马金婷.建筑电气供配电线路设计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226
论文作者:吴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线路论文; 供配电论文; 建筑电气论文; 建筑论文; 系统论文; 负荷论文; 负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