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晓亮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汉江医院药剂科 湖北 十堰 442700)

【摘要】 目的:分析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瑞舒伐他汀的药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的药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的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发生率8.0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18.00%的发生率,同时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的比对照组的低,(P<0.05)。结论:抗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采用瑞舒伐他汀的药理,能够有效的抵抗患者的疾病,降低不良的发生率,临床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理;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9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67-02

动脉粥样[1]硬化在临床上主要是脑梗死、冠心病及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一般在临床上主要是脂质代谢障碍中的病变基础,临床上的主要特点为复合糖类与脂质积聚等,而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2],血管腔狭窄而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的病因为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等其他的因素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3]。本次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对我院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所取得的具体分析的内容与分析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5.5±2.6)岁;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6.7±3.2)岁,两组患者中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可以进行分析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片剂,批准文号:J20080078,药品类型: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0.3~0.6g/次,3次/日,以4h为一次,进行6个月的治疗周期;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其中规格为片剂,10mg/20mg/40mg每片,口服,10mg/d,每天1次,进行6个月的治疗周期。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并分析两组患者中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不良观察不良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分析数据均统一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录入,患者的平均资料以(x-±s)形式表示,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用t检验,其对比率则用卡方检验,并借助[n(%)]表示例数的资料,当P<0.05时,表示对比的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指标比较分析,(P<0.05),如表。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的药理治疗,其中(2例)患者出现腹痛,(1例)患者出现肌肉痛,(1例)患者出现便秘的不良症状,因而不良放应的发生率为8.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其中(3例)患者出现恶心,(2例)患者出现呕吐,(2例)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2例)患者出现眩晕不良的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00%,观察患者的不良发生率明显的比对照组的不良发生率低,P<0.05。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4]疾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取决于血管病变以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常见的病因与高血压、高血脂和大量吸烟及糖尿病、肥胖以及遗传的因素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在医学上没有特异性的症状[5],其在临床上若管径在75%的狭窄上,会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严重的则会发生猝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饱餐后腹部疼、便秘等现象。其中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6]能够有效的通过患者的在短期之内的血管扩张中起到缓解头痛的主作用,具有镇痛解热,消炎抗风湿,治疗关节炎,抗血栓,控制血小板凝集等方面的功效,但是其在临床上的治疗中,相对于瑞舒伐他汀[7]的药理中对患者斑块的稳定及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方面的治疗效果一般,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效率明显比较高,因而影响了患者临床上的用药治疗的效果;因此观察组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采用瑞舒伐他汀的药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血脂,避免患者块的破裂,并进行患者的抗血小板,扩张血管以及溶血栓与抗凝血方面的药物治疗[8]。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瑞舒伐他汀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抗炎的治疗,在临床的治疗中对患者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并有效的降低患者疾病中的血清超敏的蛋白反应,从而有效的帮助患者治疗抗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中低密度中的蛋白以及胆固醇,减少患者中血脂内部血管的沉积,有效的控制患中的炎症中因子的释放,并改善患者中内皮的功能,促进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经上述的临床治疗的分析得出观察组在经过上述的治疗后,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较分析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发生率8.0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18.00%的发生率,P<0.05。

综上所述,抗动脉粥硬化在临床上采用瑞舒伐他汀的药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判断病情,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促进抗动脉粥硬化的临床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欢彩.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北方药学,2016,13(9):118-119.

[2]吴丽华.解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6,10(1):81-82.

[3]任培.解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145-146.

[4]尹晓姝.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钙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6,29(16):346-346.

[5]利玲.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87-89.

[6]杜瑞雪,叶平,颜光涛,等.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PARs的调控作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2):93-95.

[7]王慧,王博,郭瑄.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细胞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10):1243-1246.

[8]施铁,赵兴胜.瑞舒伐他汀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6,6(9):8-9.

论文作者:刘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晓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