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发展越来越机械化,然而气候灾害也愈来愈严重,所以,加强水利灌溉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提高灌溉技术能够促进农田的粮食丰收;另外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能够节约劳动力,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率。在水利灌溉技术的分析中,主要是针对农田的水利灌溉技术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农田灌溉技术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农田种植;水利灌溉;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一、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水利灌溉效率与质量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能有效提升农作物灌溉的有效性、科学性与及时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的顺利实现;其次,科学、合理的水利灌溉管理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缺乏这一重严重问题,可以有效缓解与避免农民争抢水带来的矛盾与纠纷;然后,水利灌溉管理还有利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灌溉用水的盲目性;最后,水利灌溉管理是关系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的水利灌溉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
二、当前农业灌溉管理工作面对的不利现象
1、政事未能有效分隔
当前的管理体制还是过去的计划模式下的管理体系,水管机构的关键工作是防汛抗旱,管控项目,收取费用,未真正的将本身看成是市场主体,未借助经济措施和市场法规,合理的利用水资产,没有发展水利经济。除此之外,政府多部门管水,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多头管水,多头治水和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未实行管养分离的现象严重存在。
2、管控制度设置不当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此时水利项目管理费用增加,因为制度设置不当,使得费用收取的过低。而且,在具体的收费的时候效率低下,一些区域未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取,有时候还拖欠,个别区域的费用被不当使用,导致区域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因为管控工作者的工资不一致,使得工作状态不佳,干扰到灌区的正常发展。
3、不关注基建设置
只有做好水利项目建设工作,才可以合理浇灌田地,才能够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才能够增加收益。我们国家在水利设施层面上花费的资金非常多,每年国家都非常重视此类投资,不过绝大多数的资金被用到了治理江河湖泊,或是那些大规模的水利项目上面了,几乎没有用到农田水利方面,而所在区域的政府机构出于自身的原因,也不想将太多的资金放到这上面。作为广大农户,他们的能力有限,无法靠着本身之力开展基建工作,这就导致当前现存的水利设施均是多年之前建设的,绝大多数早就老化了,而且也未得以合理的维护,此时就使得这些设施无法很好的发挥效益了,水库也被泥沙堵塞,渠道多被用以排放污物,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意义了。
4、配套工作不到位
很多小规模的水利项目所处的区域较为偏僻,比如山地区域,其所属的县区也较为贫困,经济能力不高,此时政府没有能力开展水利建设工作,自筹费用也无法落实到位,这就导致项目无法启动,加上山地区域本身建设难度就非常大,项目的主体建设好之后,此时就没有资金在建设配套项目了。目前还有很多的项目存在这类问题,导致工程的效益发挥不出来。
5、灌溉效益低下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每年的降雨量都不是很多,加上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水利项目的存水量过少,各个行业的需水量不断增加,水污染问题严重,导致农业以及广大群众的生活用水不断减少。除此之外,水利主管机构所在区域较为偏僻,体制革新速率太慢,费用收取不及时,时常面临收入无法应对付出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应对策略简述
1、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继续深入开展国有水利建设单位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落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开支,中央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力度。进一步明确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将责任的承担落到实处,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水利设施管理模式,寻求建立多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本着节约用水、减少农民开支、有效灌溉的目的出发,实行水价改革与政府适当补贴并行的举措,从根本上为农民谋取利益。
2、注重人才的聘用
人才是水利事业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水里设施管理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水利人才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基层人才进行学习深造,以适应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学习,不断提职工个人的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成为自己业务的行家手里。水利灌溉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方法,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源泉。因此,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3、扩展有效灌溉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展是提高我国农业产量的有效措施,但不能为了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破坏,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不能造成先开采后补救的局面。要根据全国的地区粮食的产能调查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都很充备的地区开发具有潜力的新灌区。
4、引进节约型灌溉技术
很多农村在开展灌溉活动的时候,都是使用漫灌措施,所谓的漫灌具体的说,就是直接地从源头地方挖掘沟渠,将水引入田地之中,假如渠道太长,输送渠道是土质的,就会导致严重的浪费现象。在资源非常短缺的时代,我们最好不要使用该种措施。为了节省资源,可以在植被的生长阶段使用比如滴灌或是喷灌之类的方法。
5、提高灌溉收益
对水利灌溉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后,能够保持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由此以来,则能够不断完善现代水费计收制度,防止了早期灌溉用水收费出现的问题,如:收费不齐、价格不清等。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保持了正常的用水秩序后,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农业价值。灌溉管理实现了用水透明局势,在节约用水、精耕细作、结构调整等方面作用显著。
6、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有所计划、有所侧重。首先,制定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严格的按照计划执行,避免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浪费。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即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情况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基础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特殊性的特点。这样,在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下能够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化和合理化。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田水利灌溉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证,只有在完善的基础设施建条件下才能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7、强化管理和维修工作
强化维修工作时针对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地区而言的,针对这些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维修。首先,针对一些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相对完整的地区,需要在使用者前进行检查,这样就能避免因为坏损影响使用,同时也能够解决资金,还需要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解决。其次针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相对不全面的地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尽可能重复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进行重新修建,节约成本,避免重复修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业来说,水利灌溉设施是较为重要的,一旦水利灌溉出现问题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现状来看却存在着很多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加强管理,尤其是要提高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确保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田金燕,赵红.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7)
[2]孙成文.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01)
论文作者:杨卓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水利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基础设施建设论文; 设施论文; 工作论文; 用水论文; 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