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40例体验论文_李莹

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40例体验论文_李莹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 10140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即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又称Bell麻痹(Bell’s palsy),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国外报道本病发病率在(11.5~53.3)/10万[1],而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该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考虑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神经功能不稳定有关[2]。临床表现主要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或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极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若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也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本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不受年龄限制。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将其归属中医“中风——中经络”,“面瘫”,“吊线风”范畴[3]。其病因病机多因“正气”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引起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于经脉之中,导致筋脉失养所致。中医治疗主要依靠局部针刺疏通经络治疗为主,效果可观。但是在临床上也常遇到惧怕针刺疼痛及惧怕针刺后留斑点、疤痕者及不能耐受针刺的患者,对此我们从中医整体观为治疗出发点,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为大法,治疗本类疾病,发现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0例,均来源于本院门急诊,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8岁, 以20—40岁居多。病程最长6月,病程最短1天。其中38例为初发面瘫,2例为复发面瘫。所有病例均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并且经头颅CT排除颅内其他病变。

2 治疗方法

2.1中药治疗 中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 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地龙10g,全蝎 10g,蜈蚣2条,僵蚕10g,蝉衣10g,防风10g,1剂/日,3次 /日。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

2.2其他 (1)嘱咐患者要多休息、少外出,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吹风及感冒,外出戴口罩。(2)脸部护理可用湿热毛巾外敷患者侧面部,每日3-4次,每次15~20min;指导病人对镜按摩瘫痪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min。(3)服药期间,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面部多做 抬眉、皱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动作,以配合治疗,加快康复。(4)进食后要及时做好口腔护理,通过漱口,刷牙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有些患者因病眼睑难以闭合,嘱咐其在睡眠或外出时,应戴眼罩,避免粉尘等入眼,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保护角膜及预防结膜炎。

3 适应体质 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者使用上方。平和质者,黄芪10g,以防补益过度,致气过旺而生火;阳虚质者,加桂枝10g以振奋阳气,温通经脉。兼夹痰湿,湿热,气郁者,临症化裁。

4 疗效观察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者面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面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较健侧浅;有效:患者面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结果:本组40例经上法治疗后,治愈36例,显效1例,无效3例,疗程最短7天,最长30天,平均15天,治愈率达90%。

结论: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是内外兼顾,其中内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因为内虚中干,故外邪侵扰,才有可乘之机。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有头面部受风受寒病史,所以通常认为六邪中风邪外袭是本病的最主要原因。《金匱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4]云:“脉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认为与营卫失和有关,内因主要有正虚与邪滞二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隋代《诸病源候论?偏风口?侯》指出:“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僻也。”认为本病为体虚外感风贼邪所致。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风论治》中说:“口眼?僻,因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指出周围性面瘫是由人体内血液衰涸,不能荣润面部筋脉所引起。风自外邪以致面瘫,必然存在易感的内因。正虚易招风邪,御邪无力,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是风邪外袭的主要根据。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且足阳明经起于迎香,环绕口唇,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营卫气血乏源而卫外无力,清气不得上提至头面,头面失养,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经脉,造成气血痹阻,经筋失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此病[5]。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以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中重用黄芪,以大补元气,取气旺血行之义,为主药,当归尾补血活血为辅 药,兼能祛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四味,协同当归尾活血祛瘀,同为佐药。地龙通经活络,其性善走,配合诸药以行 药势,以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祛瘀通络,诸症可愈。该方以补为通,以通用补,通补兼备,另加祛风通络之全蝎、蜈蚣、防风等,正切周围性面瘫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之病因,益气活血,通络祛风兼备,扶正与驱邪并进,故临床运用取得良效。临床需考虑体质及辩证,不可一概用之。阴虚体质慎用,以免伤阴,阴虚阳亢者勿用,免助阳亢。兼夹痰湿,湿热,气郁者,可灵活加减化裁。运用中医治疗面神经炎不仅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少,能起到简、便、灵、验的效果,希望今后继续深入探索这方面的研究,使之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BaughrR, BasuraG, IshiiL,etal.Clinical practicr guideline:Bell’s spalsy[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3,149 (3 Suppl):S1-27.DOI:10.1177/0194599813505967.

[2]孙玉萍,陈武,李良平.针刺配合中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面神经炎6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12:1826.

[3]王永炎主编. 中医内科学(第1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6

[4]孟如,张家礼,周衡等. 金匮要略选读(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

[5]丁元庆. 急性口僻从阳明论治. 光明中医, 2001,6(3)

论文作者:李莹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40例体验论文_李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