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156-01
初中语文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都离不开语文的的基础。初中语文从小学语文跨越,知识难度有所增加,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阔,语文能力的要求提高,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树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观念,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把握好此特点开展语文兴趣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应把握好教学方向正确的引领学生将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启迪学生的语文思维,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首先要老师热爱语文,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语文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语文不仅实用,而且美丽。如果仅仅让学生把语文当成升学的必修课,为考试而学,势必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要经常给学生传授些关于语言、文章强大功能的知识和典故,让学生喜以语文为工具。这样,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就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和思考语言问题。比如,教学生在日常口语中采用修辞手法,让语言风趣幽默,或者分析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一些语言,这样,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情。
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
新课标的中心思想就是从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转移,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怎样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认清课堂中的主体,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则应成为教学活动的辅导者和指导者。这一观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拘泥于课本知识,还应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材,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
其次,尊重学生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和谐的。这样学生就能对一些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尊重主体就是全面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在提问、作业和考核中都有层次性,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兴趣教学开展,为语文课堂注新鲜感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设备成为辅助语文课教学的最佳选择,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在课堂纸上。多媒体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综合图像、音频、文字等教学素材的功能,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利、良好的教学平台,由传统的“黑板——笔记”的模式转变为新型教育模式。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设备,合理的、科学的将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与现行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地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价值和有用性,不断地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情感渗透
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后,他们就会积极思维,提出许多问题。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幼稚和无知的发问,常常会在课堂上出现,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甚至会把老师推到很尴尬的地位上。遇此情形,学生总急于观察老师的脸色,甚至怀有一定的紧张的情绪。为了消除学生的顾虑,不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作为老师不应批评、责备学生,而是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积极善诱。这种和颜悦色的诱导过程,往往渗透着情感教学。其实语文教学的本身,就是认知和情感交织在一起的。设想:一个语文教师板着脸,凶巴巴地往讲台上一站,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魏巍的作品《我的老师)”。当讲到蔡芸芝老师如何教学生跳舞、观察、读诗时,站在讲台上的那位老师又将作何感想?同学们把书上写的老师与现实中的老师进行对比,还会喜欢你吗?还会认真听你的课吗?因此在上课前,一定要先认真备好课,发掘出课文中更深一层的内涵,尽量让自己象演员一样,全身心地投入角色,缩小师和生心理差距,融治师生关系。事实说明,轻松、融治的气氛,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教学内容,并打上深刻的烙印;而过于严肃、刻板中的强迫接受的知识,一晃就烟消云散。课堂不应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应是笑声叠起剧场。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的差异,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只要师生之间心心相通,就能共同步人有趣的语言领地。
五、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事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所以,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要百问不厌,诲人不倦。授课时要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不能麻不仁,对学生的要求置若罔。要尽量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心情愉快的接受教育。这时学生的思维最敏捷,学习效果也一定是最佳的。要建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让学生在老师的真诚热情的鼓励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这样,自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了。
总之,语文教学要求老师转变观念,坚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重积累、重感悟、重阅读,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绘声绘色,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论文作者:韦火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老师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就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