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道路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陈丽

市政工程道路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陈丽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170

摘要: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枢纽,是关系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民生工程,畅通便捷的市政道路关系着城市的管理和发展,更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加大对市政建设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对施工过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市政道路施工中需要采用各类施工技术和方法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本文分析了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特点,对市政道路施工的技术运用作了简要介绍,提出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一、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特点

(一)工期紧,投入大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多为政府出资建设,为减少市政施工对城市正常运行产生过多影响,市政道路工程工期比较紧,工程只能提前不能迟后,加之市政工程具有较强实用性,所以施工单位在市政道路施工时多按工期,倒排工期进度计划。城市道路施工中需用大量材料,材料占工程投资比例大,城市道路施工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工程监理的选择影响工程质量好坏。

(二)施工场地空间受限

城市道路工程是在城市大街小巷进行,施工场地相对狭窄,需要拆迁旧房工程量大,影响道路施工路线周围环境和交通,给市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也影响道路工程进度安排和控制。例如在城市道路工程雨水、污水排水工程,会遇到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等问题,需要积极采取井点、深井降水措施,待水位降低才能满足施工条件,才能进行沟槽开挖。

(三)施工环境复杂多变

城市道路施工容易受现场地质条件影响,如果没有对施工地地质条件准确把握草率施工,势必给工程带来消极后果,比如管道埋设较深而土质较差时需要在沟槽边加强边坡支护,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安全。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还会遇到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网布置不清的现象,如盲目施工可能会挖断管线,给市政工程带来极大损失,也会给道路施工带来消极影响,严重影响市政道路施工。

二、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运用

(一)水泥稳定碎石技术

使用水泥稳定碎石时要选用初凝时间超过3小时和终凝时间较长的合格水泥,普通水泥均可用于拌制水泥制作稳定碎石混合料。水泥选用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初凝、终凝时间,确保终凝时间达6小时以上。摊铺后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的±1% 时着手碾压,碾压时要先慢后快,先两边后中间匀速前进,若发现松散、起皮需翻开混合料重新拌和再实施压实,直到无明显碾压轮印且压实符合要求为止。最后利用水准仪检测修补找平,高处铲平低处填补。施工中要注意尽量减少接缝,对有接缝的地方要先湿润或加水泥后再次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沥青混凝土拌合。选定合适筛孔的热料筛,以避免产生超大颗粒。在配合比验证后进行试拌、试铺,试铺后由相关职能部门检测验收直至达到要求再批量生产。观察混合料拌和均匀度、矿料颗料是否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来控制拌合时间。出厂沥青混合料前要先测量运料车中混合料温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沥青材料和矿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得低于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沥青材料和矿料加热温度,通过调节沥青和矿料的加热温度来确保拌和沥青混凝土出厂温度,不能使用过高温度的混合料。拌和混合料时要注意粗、细集料分类堆放,不同料源的集料分开堆放,而且要对料源材料进行抽样试验。

2、沥清混凝土运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连续摊铺中运料车要在离摊铺机不远处停住,以防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将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推动前,混合料运输中当运输时间超过半小时或气温低于10 时,要用篷布将运料车覆盖。施工中不能使用已经离析或结块的物料、卸料时留在车上的混合料、被雨淋湿的混合料和当班没有完成压实的混合料等。

3、沥清混凝土摊铺。摊铺温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经专人指挥保持摊铺机匀速行驶、摊铺室内送料均匀,以保证 混合料均匀、不间断摊铺。摊铺前先检查下层污染情况,对下层先铺,不符合要求需处理完善再摊铺,要严格每车沥青混合料质量,发现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4、沥清混凝土压实。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步。初压和振动碾压速度过快会导致热料推移和开裂,碾压时需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初压在摊铺之后立即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高温碾压。复压是在初压后先用振动压路机碾压路面3到4遍,再用轮胎压路机碾压4至6遍,以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实度。终压是利用压路机碾压路面以消除轮迹。

三、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一)做好施工各项准备

在市政道路工施工中要做好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前期规划设计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抓好图纸设计、评审能够有效避免设计粗糙、设计漏项和缺乏深入勘测等现象发生,也能避免施工中频繁变更规划设计。要了解市政道路设计目的和施工图纸,加强施工和设计双方沟通,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明确施工执行相关标准和技术。

(二)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一是选用素质高,采购能力强的人担任材料采购工作;二是深入建筑材料市场调查,选用实力强、信誉高、质优价廉的供货商家供货;三是做好材料入库质量检测和试验,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四是做好材料采购和施工进度节点把控,防止采购不及影响施工进度,同时也要防止材料过量采购造成积压和资金占用;五是加强材料领用和管理,对余料及时回收,做好材料堆放和管理,防止材料性能降低,质量受损。

(三)加强施工队伍和选用

要加强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资质审查,重要岗位和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要选用较强组织管理能力,文化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为提高市政工程质量要精选施工队伍,通过竞标报价、实地考察等方式来选择优秀施工队伍,确保被选施工队伍施工方法先进、施工组织得力、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施工能力强。

(四)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相关部门工作配合

要加强对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管理,确保各方自行担负责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严格履行职能职责,并在工作中相互配合,有效沟通协调,合力促进工程质量目标顺利实现。设计单位要做好规划设计,切忌朝令夕改;建设单位要做好服务协,严格规范执法,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发现施工项目存在问题要及时督促采取措施;监理单位要做好全程服务,转变只管监理不管其他的传统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要为施工单位提供参考意见,促进施工单位改进运用新工艺和先进方法;施工单位要全面贯彻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组织、制度和措施管理,严格控制,细化管理,把质量意识落实到人头、各个工序,确保工程质量得以有效实现。

(五)建立质量监督约束机制

政工程质量监督包括外部监督约束和内部监督约,外部监督约束是指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受政府相关部门、质量监督管理专门机构和社会坏境的共同约束,社会环境约束包括公共媒介监督、用户评价、社会监督、社会检测和社会担保等。内部监督约束是由施工企业施工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项目主要负责人相互作用而形成,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能够规范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行为,提高监督机构监督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监督管理机构应用的作用,确保市政工程质量。

(六)有效实施质量验评管理

质量评定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要逐项对照检查,检查覆盖面要大,班组操作要全数检查,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要做好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从细处着手,以便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结束语:

市政道路施工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市政道路施工安全性和通畅性,需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遵守各项规范、标准和施工条例,从根本上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施工质量,进而促进工程整体质量,顺利完成市政道路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龚文贵.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思路及控制措施[J]科技促进发展2010(08)

[2]马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

[3]刘涛.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创新导报20010(12)

论文作者:陈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市政工程道路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陈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