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假字成因较为复杂:有以简单易写字替代笔画繁难的;有抄写之误,以讹传讹的;有以委婉代粗俗的;有追求古雅而刻意存古的。文字通假是汉字趋向表音化、简化的真实纪录。
关键词:借字 本字 成因
一、通假,是指古汉语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即“用其形不用其义,而取其音者”。“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也叫“通借”。假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之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一种是“往往本字现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王引之《经义述闻序》)即“本有其字”之假借。
关于通假字成因的探讨,最早是由东汉学者郑玄发端的,他说:“其始书之也,仓促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引)这段话告诉我们通假字的产生,类似与我们今天的“写别字”。郑玄之后,清代小学家对通假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得结论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在前人探讨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全面深入的探讨。
二、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以简代繁,以熟代生。这主要是由汉字难写难记的特点所造成的。在印刷术未发明之前,古书是由人工抄写或用刀刻在竹简或木片上的,一个笔画繁多的字抄写或刻起来相当费时,往往用笔画少的字来代替笔画繁多的字,用常见的字来代替生僻、少见难写的字,即由简到繁。这是通假字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2.传抄之误,以讹传讹。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古代书写工具有许多不便,书面材料展转相抄过程中出现抄写讹误所形成的。正如郑玄所说:其始书之也,仓促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遂生矣。(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
“仓促无其字”是说作者或抄写文章的人一时想不起那个字,遂用自己方言中某个与那个字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这是抄写者或作者羼入了自己方言音的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抄写有讹误,“书三写,鱼成兽,虚成虎”。(《地朴子•遐第》)是说古书在传抄过程中经常有因形体近似而讹写的情况。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一文中说:
假借字的产生,大约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原因是本来有一个正字,但是写书或抄书的人由于一时笔误(等于写别字),后来相沿下来,得到社会承认,或者由于地方习惯,写成另一个字,例如早写成蚤之类。
3.以委婉代粗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交际中,出于特定场合和礼节方面的考虑,忌讳提到一些不“雅”和“粗俗”的事物,往往使用一些委婉的词语,从而使特定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含蓄委婉些、好听些。
4.刻意存古。这种情况是指本字已经通用,但后来著书者为了古雅而“尊古”,仍用前代的通假字。比《史记》晚出的《汉书》好用古字,我们做一简单的比较。
(1)《史记•高祖本纪》:“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也。”《汉书•高帝纪》:“填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也。”
(2)《史记•项羽本纪》:“汉王逃。”《汉书•陈胜项籍传》:“汉王跳。”
以上例句中“填”通“镇”,“跳”通“逃”。《史记》用本字而《汉书》却用通假字。典籍中的刻意仿古尊古现象代代都有,唐宋时尤为盛行。如:
“锡”通“赐”,赐予。唐卢肇《汉堤时》:“尔成尔堤,必锡尔勤。”
“信”通“伸”,伸展。宋苏轼《东新桥》:“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等等。
三、通过对其成因的探讨研究,我们可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通假字现象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写别字”或“笔误”。它的产生是汉语言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为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
2.通假字的产生与汉语上古音韵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假字与本字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是在音同音近的条件下使用通假字的,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今音韵并不完全相同,探讨其成因可帮助我们了解上古音韵,为我们研究上古音韵及上古地域方言提供宝贵资料。
3.通假字是汉字趋向简化的反映。“以简代繁”的通假字说明古人已意识到汉字的繁难给语言交际带来的不便,因而有意选择音同音近的简便易写、常见的字来代替繁难生僻的字。通假字虽然给我们阅读古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它对古书的记载和流传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锡良 主编 《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吕思勉 《文字学四种》.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版。
[3]王力 《王力文集》(4-5)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版。
[4]欧绍华 《常用通假字字典》.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
[5][汉]许慎 [宋]徐铉校点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版。
论文作者:高增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通假论文; 本字论文; 史记论文; 成因论文; 汉字论文; 音韵论文; 繁难论文; 《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