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与城市更新,城市建筑拆除产生了大量废旧建筑材料。以粉碎回收为手段的材料资源化利用因减少废物与污染而受到关注,却忽视了经历岁月洗礼的旧物蕴含的文化属性。很多建筑师已发觉废旧材料的潜在价值,依靠重构设计策略将旧物重新组织,将废旧材料作为唤醒人们集体记忆的时间提示,引发人们对城市文化历史的关注。因此文章重点就废旧建筑材料在新环境设计中的再应用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废旧建筑材料;新环境设计;再应用
唐代韩愈《送张道士》开篇中的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说的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不会扔掉任何材料,材料无论长短都有用武之地。所谓废旧建筑材料一说不过是人们仍未发现其价值,它蕴含着历史信息与岁月痕迹,旧砖旧木都会勾起人们一丝愁绪与对往昔的眷恋。若不加区分地粉碎回收,则了对材料文化价值提升的机会。
一、建筑材料在建筑形式设计上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表面和体块单调的情况下,不同的建筑装饰材料和构造手法能给建筑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吉隆坡 Starhill Gallery 购物中心在马来西亚是很具有代表性的超级购物中心,也是吉隆坡的地标性建筑,高品质、豪华的商品门店和高级餐厅的入驻,都为购物中心提供了超高的名气。购物中心的外部墙面装饰运用了石材和玻璃,大面积的运用了规则和不规则的三角性拼接,整体运用了轻钢结构石材和玻璃外挂的形式,独特的设计语言,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冲击力,跟周围的建筑形成很鲜明的对比,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这个具有代表性的购物中心在建筑的造型十分的独特,在进行表面装饰运用了玻璃和石材从光泽、质感和造型,甚至在传统的装饰材料中进行了大胆的设计语言表现,给我们带来的视觉体验是十分强烈的。大胆的设想,把着个建筑整体只用一种材料石材或者是玻璃,在内容的丰富程度上和趣味性上绝对没有石材和玻璃结合这样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以看出,同样的建筑造型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装饰,它给建筑形式带来的变化远远比单纯的建筑体块变化带来的视觉冲击要强的多。成功的挖掘不同的建筑材料在设计中的展现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中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砖、石头、混凝土、木材等到现在的塑料、钢材、复合材料等。设计要无孔不入,要使每一个建筑物都有它自己的特性充满精神,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受甚至震撼。
二、废旧建筑材料的设计方法
对废旧建筑材料新利用取得优良的装饰效果,要求设计师要了解废旧建筑材料的属性。废旧建筑材料是从建筑改造或拆迁的过程中替换下来的,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要具体针对性的对材料进行归纳,对材料的耐用程度和种类进行分类。材料是设计的基础,要针对材料谈设计,否则就是徒托空言了。材料自身都有不同的特性,在空间环境中对它的形态、色彩、质感、肌理进行分析,针对空间和环境的特性,会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
(一)找出材料的共性
建筑材料通常是多种材料在一起混合使用的,这些材料在某些特点上都有其一定的共性,能够协调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可以通过材料的种类来表现它们的共性。材料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在这种相互影响的共性关系中,各种材料表现的强弱是不一样,影响空间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些表现的内容可以从材料的色彩、质感、触感、光泽等各方面体现出来。例如,材料的色彩相同可以通过材料的光泽、触感和质感的不同来体现材料的表现力,或者材料的光泽度相同,可以通过材料的色彩、触感和质感等各方面来表现。这就给设计创造了更多无限的可能性。
通常情况下,材料的色彩相同,可以十分明确的感受到这种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体验是相同的,材料的质感相同,可以通过材料的触感分析出这类材料在应用中的共通性。从材料的属性都可以这样分析。在设计最终表现出来时十分微妙的,会有十分出彩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找出材料的秩序感
秩序感从广义的程度上来讲是以通过观察周边环境来的发展变化规律来确定接受的信息。通过材料的分析是要了解材料的属性,因为这种规律是十分多变的。可以通过材料的同一方向、角度、顺序或者是通过材料的数字变化规律来表现。
(三)找出材料的主题性
找出材料的主题性就意味着强调设计中的主场,就好比是一套房子设计中的电视背景墙设计。通过对比使材料的之间的差异感更加明显,来强调场所的主要部分。也并不要求必须要用金属和织物这么明显的强烈冲击,而是为了强调多种材料在一起组合使用的时候可以装饰性明显的材料相互影响,也可以选择对比明显的材料,在一起相互对比,在对比中找到均衡。也就是寻找动态均衡的平衡点。
(四)找出材料的习惯性
在环境认知的过程中,许多的需求都是不明显的,表现为含糊和隐藏,用户很难具体说出或者感知到。这就需要设计师采取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和行为学这些科学方法的加以分析,对消费体验者的心理进行下意识的分析,发现设计中的闪光点和特有的生活习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意识的习惯性来解决对环境的认同性。选材的同时尽量选择材料相互组合的关系来符合体验者的习惯。在废旧建筑材料重新设计的过程中,当中最好选择有感情归属的材料设计在体验者经常察觉到的位置,以此来加重他们对这个环境的依赖。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绝对的,随着人们对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废旧材料的运用会使不同人感受到的氛围不同,这些就需要设计师的基本素养和对环境敏锐的观察力。
三、再生建材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一)宁波博物馆
废旧砖瓦的组砌可以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建筑外观上大量使用旧城改造中积累下来的上百万块青砖、龙骨砖、瓦等旧材料,大小不等、材质不同的几种旧砖瓦砌筑在一起,使建筑外观呈现错落斑驳的纹样。这一做法是对传统民居“出砖入石”做法的回应,石为竖砌,砖为横迭,前后砖石对搭,用灰土砂浆砌筑,砌到一定高度后,石与砖相互对调,以使受力状态平衡。建筑墙面虽然简单粗糙,但砖瓦、毛石的搭配,简朴自然。废旧材料的历史之美,并非要复制历史,而是力图在重组的建筑空间中展现历史的片断。虽然博物馆的整体形式是现代的,但在材料肌理上是传统的,这样的组合方式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二)天津万科水晶城居住区
再比如天津万科水晶城居住区所在位置原是天津玻璃厂,用一系列工厂遗迹记录天津近现代工业历史。粗糙的混凝土表面暴露在外,与之相叠加的是崭新的钢材、玻璃和全新的使用功能。小区绿地中间隔摆放了造型独特的雕塑,是用两块玻璃厂拆下的旧水泥板夹着生锈铁管创作而成的;住宅前方长长的锈蚀铁轨也是原厂区运输方式的印证,铁轨上还布置了几组生活用具式的艺术品;原吊装车间的巨型混凝土牛腿柱,限定着小区活动场地;社区中心旁的机车车头,也在提示着往昔的工业生产场景。回眸望向今日崭新舒适的社区,不禁感慨时光流逝。
总之,废旧材料经历了岁月洗礼,包含着城市几代人的记忆,对其舍弃或粉碎,都将使废旧材料丧失其社会历史价值。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并非仅仅要复制历史,而是力图在重组的建筑空间中展现历史的片断。观者在历史与现代的不断碰撞中思索,以自我视角体会文化的传承。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相应的科学技术,也都有代表时代需求与工艺水平的建筑材料。旧材料承载了时代的历史信息,是我们研究前人文明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帆.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废旧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探讨[J].建筑与预算,2016,04.
[2]贾琳琳,崔健.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管窥[J].科技经济导刊,2016,04.
论文作者:李春芳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材料论文; 废旧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都有论文; 历史论文; 可以通过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