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224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颅脑外伤急诊急救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择在我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急诊急救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1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率比对照组高,无效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颅脑外伤急诊急救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颅脑外伤;急诊;急救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86-01
现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择在我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急诊急救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颅脑外伤急诊急救的效果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急诊急救患者8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1例。在观察组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18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3.46±10.59)岁,在对照组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2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3.29±10.17)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伤口包扎、静脉输液、补液、吸氧等措施。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其内容主要有:
1.2.1建立急诊护理路径。科室所有护理人员均参与规范化护理培训,护理人员掌握评估患者受伤情况以及急救护理方法,建立规范急诊护理路径,让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急诊急救过程中应当实施的相关护理措施,保证护理人员能及时、主动地实施相关护理措施。
1.2.2院外护理
1.2.2.1院外急救
护理人员抵达事发地点后,及时帮助医师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查看患者意识、颅脑损伤状况、出血、呼吸等情况,并对患者的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测量,之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实施抢救措施。护理人员予以患者高浓度、高流量吸氧,患者意识模糊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如有需要则行气管插管等措施。如果患者发生躁动,则及时妥当约束患者,并遵照医嘱给患者使用镇静药物,之后开通静脉,遵照医嘱进行降低颅内压、预防休克等控制病情的措施。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病情稳定后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受伤的基本情况,包括受伤方式、时间等。
1.2.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及时安抚急躁、恐惧的患者,告知患者医师正在全力抢救,使用坚定、柔和的语气以及正面的语言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在回医院的途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安抚患者家属,指导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
1.2.3院内急救
1.2.3.1急救准备
急救中心接到颅脑损伤患者汇报时,立即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工作,包括调动急诊医师、护理人员,并与手术室保持联系,做好随时转科室的准备工作,如有需要则及时邀请专家参与抢救。
1.2.3.2急救措施
护理人员将急诊室内各类仪器以及相关急救药物准备好,及时予以患者吸氧,遵照医嘱给患者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患者颅脑出血时,护理人员迅速开通3条以上静脉通路,并给患者输血。护理人员帮助医师对伤口进行清洁、包扎,并对患者意识、瞳孔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深慢、脉搏和血压改变、深度昏迷、瞳孔散大等情况,则及时向医师汇报,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
1.2.3.3急救后护理
由专人对抢救后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如果患者清醒,则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鼓励患者,告知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情况以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抢救情况分为无效、有效、痊愈,无效:患者死亡或临床症状无改善,神经功能未好转;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神志清醒。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观察组痊愈率比对照组高,无效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死亡率。急救该类患者的措施包括止血、降低颅内压、纠正脑缺氧等措施,工作量较大,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需要护理人员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1]。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率比对照组高,无效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颅脑外伤急诊急救的效果较好。在综合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均经过专业急诊急救准备,且建立规范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可促使护理人员知晓急救过程中应当做的事情,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急救的能力,减少以往由于被动护理而耽误急救的情况发生[2]。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协助医师进行专业、系统的急诊急救,及时控制患者病情,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患者尽快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且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3]。总之,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颅脑外伤急诊急救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小花.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急诊急救中应用的临床意义研究[J].北方药学,2014,13(10):191.
[2]冯灿,莫丽丹.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急诊急救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5,17(12):1873-1875.
[3]蔡国容.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5,22(19):3012-3014.
论文作者:孙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急诊论文; 外伤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对照组论文; 措施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