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贺街特色小镇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贺街特色小镇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贺街特色小镇发展对策研究

蒙清榕 罗 云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 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以特色小镇的缘起和政策导向为背景,总结和梳理学者的相关观点,并结合广西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发展战略,深入广西贺州市贺街镇当地考察,了解贺街发展特色小镇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从明确自身定位、完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产业融合五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特色小镇;困境;对策;贺街小镇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刻不容缓,而特色小镇建设是其重要突破口。我国学者对特色小镇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丰富,如缪军翔、张世龙、吕君(2019年)以舟山特色小镇为例,提出小镇建设要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应宜小而精,不能盲目跟风,要因地制宜。只有真正把握住特色小镇发展内涵,才能实现小镇高质量创新发展。盛世豪(2016年)认为特色小镇的特色在于产业、主体也是产业,所以建设特色小镇的关键是发展特色产业,重要基础是历史人文内涵的挖掘。也就是说,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而当地特殊的资源环境优势和自然禀赋是其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赵佩佩、丁元(2016年)认为融合发展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而融合发展恰恰又是特色小镇的典型特点;特色小镇建设的这种融合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间的融合,即三大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问题;二是产业内的融合,即三大产业内部的直接融合和发展;三是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布局之间的融合发展。结合学者成果,本文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重点分析作为广西贺州贺街小镇发展现状,综合自身特征,考虑其自然禀赋,挖掘产业特色和人文底蕴,找出贺街镇在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对将贺街小镇打造成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理想小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特色小镇的内涵及建设必要性

1.1 特色小镇的内涵

特色小镇是具备特色以及相关文化气氛的现代化群落,它区别于传统概念上的小镇,此类小镇独立存在,不归属于行政单元,也不属于开展建设中的“区”,不同于工业园区或者旅游园区;但单一产业、不同功能的简单重叠也不能体现出特色小镇的本质内涵。作为特色小镇,必须拥有特色,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定位和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要考虑当地的自然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文化等各项因素,还要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产业的生命周期、龙头企业的优势和可有效整合的资源等。

1.2 建设特色小镇的必要性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成名于浙江,它不是简单的城镇发展规划,而是继经济特区、开发区、高新区之后是我国又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物。它能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经济转型升级带来强劲动力,同时又能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难题补充新的解决方案,因此近年来国家政策导向有所侧重。2017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广西预计培育30个左右全国特色小镇,同时建设100个左右自治区级特色小镇以及20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培育特色产业,做强特色优势企业,建成百个经济(生态)强镇,激活20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培育形成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融合发展的生态链。因此,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大县城和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投资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适应海外华人社会和华文教育的需求及需要,“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已经成为中国国务院侨办和海外交流协会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一个知名品牌。

课程设置滞后、不合理,课程之间缺乏关联,相邻近的学科、相交叉的学科,总体设置不够,创新类和实践操作类课程设置偏少;教材覆盖面较窄,内容老化;课程内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重复,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习得的知识陈旧,知识结构也不合理,缺乏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创新能力差。

2 广西贺州市贺街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2.1 充分发挥“党建+ ”引领作用

贺街镇文化底蕴浓厚,因其独特的历史传承为闻名,体现在其“宗祠文化”上,目前是世界上保留姓氏宗祠建筑最完整的古镇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罗、刘、莫三姓宗祠,2001 年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长期遭受雨水腐蚀等灾害,以及人为破坏因素的存在,导致部分宗祠破旧不堪,甚至有的被遗弃成为“孤祠”。但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贺街镇先后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西特色名镇”、入选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和中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当地政府逐渐有意识地保护和发展“宗祠文化”,增大对维护宗祠资金的投入,并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宗祠的保护建设。对于破旧的、已经荒废的宗祠,采取还原重建措施;对于保存尚好的宗祠,也派专业的团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整修加固。

2.2 积极培育特色小镇发展所需新型经营主体

贺街镇要想建设好特色小镇,必须明确发展路径,规划先行。在政策和服务保障方面,政府要着力于规划引领发展、强化市场监管、科学数据统计、建设配套设施。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还要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对如何进行特色农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做好更充足的战略准备。与传统城镇规划建设相比,特色小镇规划应着重于把握产业规划的核心定位,搞清楚贺街小镇的核心产业是什么。既要考虑小镇的基础条件,如区位、交通、资源条件等,更要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等因素,与传统产业园区的规划相比,特色小镇的规划应更关注文化、环境、资源的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寻求居民生活环境与旅游环境的协调统一性,以真正实现小镇“产”“城”“人”“文”的融合。政府可以创建专门的特色小镇管理团队,不仅可以进行专业的规划,还有助于各项计划落实到位。

2.3 重视保护和传承发展“宗祠文脉”

近年来,贺街镇围绕 “百年菜乡”品牌内涵,通过“党建+”模式塑造现代化农业,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特色农业品牌。为了推动“一村一品”发展,贺街镇以党支部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辅以一定的激励机制,支持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大型农产品基地。 目前,依托“中国李子之乡”品牌优势,以贺街镇为种植核心的贺州八步三华李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满天下李子产业核心示范区顺利获得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贺街镇西南村(八步三华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贺街淮山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工作全面启动。贺街镇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中党员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党员从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服务,从而推动绿色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抓好农产品安全检测,逐步完善乡镇农产品的流动检测制度,采用“定性”、“定量”两种方法,实现蔬菜产品从基地到货架的无缝隙监管,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产品监管等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做到警示教育常抓不懈,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保护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多年来,贺街镇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均达99.96%,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4 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特色小镇旅游产业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贺街小镇宗祠数量众多、保存完好,自然景观也独具特色。但小镇的建筑风貌混乱,建筑特色不突出,有“千城一面”的嫌疑。此外,小镇的基础设施达不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首先,小镇的交通条件受限,通往小镇的道路偏窄而小,而且只有少量的公交线路可以到达,出行受限,行程不便。其次,小镇内的基础设施薄弱,政府对硬件设施,如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康体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无法满足需求。小镇内垃圾乱倒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的现象非常突出,指定垃圾回收站数量不足,排污管道、排污沟的建设十分欠缺。电力通讯线路乱接乱答、小广告的随意粘贴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因此与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还有较大差距。发展产业只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基础和依托,但拥有和谐生活环境,才是建设特色小镇的最终目的。

返乡创业农民工是壮大非遗文化产业的重要主体。由于返乡创业农民工了解外面的市场需求,当家乡的乡村旅游、文化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起来时,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文化产品逐渐被人接受与熟识,因此返乡创业农民工能够参与市场竞争,做大做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项目,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多渠道引进资金、人力来实现中小非遗文化企业的培育,有利于壮大非遗文化产业发展队伍,提升非遗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来建设特色小镇明显是不够的,资金短缺阻碍贺街特色小镇发展的因素之一。首先,贺街特色小镇建设的大部分资金来自政府的财政投入(包括土地收入),除了上级政府的支持外,大部分建设资金来自土地开发收入和城市建设维护税,这说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其次,贺街镇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主体,政府不能成为独立的融资实体,乡镇企业由于规模小,效率低,加上声誉度不够,因此想要从银行获得融资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小镇人口规模小、居民收入整体偏低、经济承受能力不强、投资回报周期长等不利因素也制约了社会资金建设的投入。

3 广西贺州市贺街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自身定位不清晰

目前,贺街小镇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大力发展“党建+”特色农业,走“企业+合作社”模式,同时兼顾“宗祠文化”和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在实际发展中,这三大产业并未深入融合发展。贺街是著名的李子、蔬菜大镇,但据走访调查发现,这些产业仅仅是停留在普通的种植、成品销售阶段,也就是农户将自家的李子或蔬菜成熟后卖给固定的批发商,从中获取小额利润差。但很多时候,由于销售渠道受限、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农户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有时无法获得正常的市场利润,甚至是亏本出售。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模式很难带动产业链延伸,也导致难以找到“宗祠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共通点。其次,贺街镇的旅游产品仅停留在“宗祠文化”的表面,没有深度挖掘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没有结合“宗祠文化”开发具有象征意义的旅游产品,也就是说缺少代表性的地方“吉祥物”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

3.2 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度不够

贺街镇对于如何打造自身特色,缺少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战略。就政府层面而言,贺街特色小镇目前的规划缺乏未来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缺乏全面长期的发展计划。从贺街镇成功入选特色小镇到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贺街镇还未完全进入特色小镇的发展状态,对于其“特色”的把握程度不够,仅仅是按照普通小镇的规划进行特色发展,如发展古镇模式、文化旅游模式,对于如何全面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相关部门还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根据实地调查发现,贺街小镇因历史的特殊性形成独一无二的 “宗脉文化”。但是,目前该古镇的发展仍停留在传统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上,无法跟其他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小镇区别开来。广西是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同区内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小镇数量较多,如果贺街小镇仅停留在表层传统文化的开发上,则无法同其他的特色小镇区别开来,难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定位,以及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3.3 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自2012年成功申报广西特色文化名镇以来,贺街镇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拉开建设特色文化名镇序幕,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目前,总投资达数千万元的临贺故城风貌改造工程已完成,成果丰富、成效显著。主要街道外立面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石板街改造等主要建设内容,故城内旅游标识系统等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丰富“千年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内涵,该镇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等措施,进一步打造浮山歌节、宗祠文化等文化旅游载体的品牌,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该镇把临贺故城旅游与采摘杨梅、三华李等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进一步延长旅游产业链。随着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区内外到临贺故城旅游的人数不断增长。

3.4 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小

目前,该镇正在实施古城修复、临贺山庄、特色果蔬科技园、大型游乐场等项目建设,建成后,临贺故城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化休闲旅游与特色农业生态观光游目的地。据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政府公开贺街镇人民政2019年部门预算安排及“三公经费”预算信息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2.08万元,占支出总预算0.89%,同比增加0.57万元,增长4.94%。

4 完善广西贺州市贺街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明确发展路径

贺街镇积极发展“企业+合作社”模式,先后引进广西九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贺州市恒宏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贺州市贺街业旺蔬菜专业合作社、贺州市飞龙种养专业合作社和贺州市贺街白沙马蹄专业合作社等20多家合作社在政策引导下蓬勃发展,同时成立富雄家庭农场、莫青山家庭农场2家家庭农场及各类农技协会10余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坚持互利共赢,在带动特色小镇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4.2 以农为本,文旅融合,促进历史传承

农业是小镇发展的基础。根据201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的广西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录可以发现,以文化+旅游为发展战略的小镇占绝大部分特色小镇。但文旅类小镇大多模式相同,容易面临过剩和泡沫风险,很少能做到宜居、宜业。所以,贺街小镇应该以其特色农业为基础,发展龙头产业,建立相应的产业体系,延伸深加工产业链,发挥市场资源整合作用,聚集人气,达到宜业、宜居的目的。同时,将核心产业或者特色产品与小镇的“宗脉文化”融为一体,让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有沟通的桥梁,更能引导人们回顾历史,理解传统文化。例如浙江嘉善县的巧克力小镇,以“巧克力文化”为特色产业,采用“巧克力产业+文化+旅游”模式,并将该模式引入到产品的制作过程中,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风情的相通点,将两者巧妙融合,探索出中西文化相结合的特色小镇模式。

2)评审子系统。项目评审工作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项目管理系统的评审子系统,可以实现对教改项目立项评审、中期检查评审、结题评审等在线评审功能;项目申报者提出各项申请后,校级管理者根据项目所属的专业及研究方向,从系统建立的评审专家库中找到相关专家,进行评审任务的分配。评审专家可以包含校内外、区内外的各个权威专家,通过专家评审意见的反馈,达到指导教师开展教改项目申报及研究的作用。同时,通过在线评审与会议评审相结合的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项目评审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4.3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观景台等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设施,因此贺街镇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建设,以吸引游客来镇旅游,聚集人气;继续完善农村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要让游客“望路生畏”,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与休闲旅游农业交叉融合发展进程中,扩大交通道路是必不可少,如村镇农产品到批发市场、物流市场的、加工企业的主要运输道路。同时,提高民间环境卫生的管理要求,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厕所革命”改造,加大处理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的力度,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确保小镇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4.4 完善“社会资本+ 财政资金”的资金扶持模式

在资金供应链上,小镇的建设需要慢慢地由以政府供应为主体转向以企业为供应为主体,例如和广西九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由企业招商,充分吸引社会资金,进一步健全小镇建设融资模式,发展社会上常见众筹、债券等融资方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这样不仅能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还能提高成效。同时为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各级政府可以对发展定位明确、经济效益显著的特色小镇给予财政资金奖励,继续推行贷款利息下降等政策,还可以单独建立产业融合转型资金、小镇文化建设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出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全面实现专项资金专项使用,确保贺街镇特色小镇建设拥有充足的资金。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n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existing buildings

参考文献

[1] 缪军翔,张世龙,吕君.舟山特色小镇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9,(04):105-107.

[2] 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36-38.

[3] 赵佩佩,丁元.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剖析[J].规划师,2016,(12):57-62.

[4] 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xzjt.gov.cn/News/shownews.aspx?id=194995,2017-07-28.

[5] 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贺街镇人民政2019年部门预算安排及“三公经费”预算信息公开 [EB/OL].http://www.gxbabu.gov.cn/new_list_XQ?ID=391517,2019-03-22.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广西特色小镇培育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gxta.gov.cn/home/list?signname=xzsp,2018-4-13.

[7] 刘淑萍.苏州市特色小镇建设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0):15-17.

基金项目: 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贺州贺街镇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产业融合角度”(201811548035)。

作者简介: 蒙清榕(1997-),女,汉族,广西财经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罗云(1998-),男,壮族,广西财经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06

标签:;  ;  ;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贺街特色小镇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