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货膨胀的几个问题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关于通货膨胀的几个问题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有关通货膨胀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有几个问题还需要讨论。

一、如何估计当前的通货膨胀

从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出现四次通货膨胀。即1980年第一次,1985年第二次,1988年到1989年第三次,当前的为第四次。同以前几次相比,当前这次通货膨胀相对比较严重:

1.物价上涨的幅度较大。全国零售物价年上涨率,1980年为6%,1985年8.8%,1988年、1989年分别为18.5%和17.8%,而去年则为21.7%。去年的物价上涨率,是1951年以来最高的,较上述前三次通货膨胀中最高的物价年上涨率18.5%,还高出三点二个百分点。

2.持续的时间较长。1980年和1985年的两次通货膨胀持续时间均比较短,1988年到1989年的那次稍长,但从1988年下半年物价涨幅加大,到1989年下半年物价明显回落,也只一年多点时间。而当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3月物价涨幅加大为10.2%起,到现在已过去近两年时间,物价涨幅尚无明显的回落。

据此,对当前这次通货膨胀,绝不能麻痹大意。如果说,1980年和1985年的中度通货膨胀,国家尚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治理,那么治理当前这次通货膨胀,更应采取有力措施,准备付出一定代价。

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是不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产生当前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经济界多数人认为,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快,部分农副产品一度供应紧张和人民银行外汇占款增加较多等。另一部分人认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算太大,不是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治理通货膨胀不但不应该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应增大投资,以增加市场商品供应,平抑物价。坚持后一种观点的主要理由是,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如果扣除货币贬值因素,实际投资的增幅是不大的。以199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例,投资额159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27.8%,扣除零售物价上涨率21.7%,实际增长率只有6%多一点,远低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1.8%的增长率。这种观点表面上看很有说服力。然而实际上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前面已经说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是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直接原因。而既然固定资产投资能够扣除货币贬值因素,测量是否过多,则消费基金也可以如此。这就造成这样一种假象,似乎不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才引起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所以增长过快,反而是因为出现了通货膨胀。这显然是不符合我国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的。如果接受这种观点,在当前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为了冲销货币贬值的影响,不但不应减少,反而应该进一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数额。这样通货膨胀自然将更严重,货币贬值的程度更大,从而又需要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更多增加。循环下去,通货膨胀还能治理吗!

其次,如果不考虑国际收支状况,全国的积累资金(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规模,是以国民收入为最大限度的,它们的实际价值,不可能超过国民收入。当然现在已进入货币经济时期,国民收入分配,即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的安排,都基本上通过货币来进行。这就可能出现国民收入超分配,即用货币进行的分配额,大于国民收入实际价值,必然要通过通货膨胀,单位货币价值贬低,把分配量再回归到国民收入价值之内。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所以发生贬值,正是因为它们的货币分配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实际价值。贬值幅度基本上是超分配额的具体反映。扣除物价上涨或货币贬值因素,衡量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是否过多,就是扣除超分配部分,考察剩余部分是否过多,那还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如果扣除货币贬值因素能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不大的话,那么用经济增长率加实际物价上涨率的增率来衡量货币发行量是否正常的公式也就能够成立了。然而人们知道,这是一个掩盖通货膨胀早已被我们抛弃的公式。物价所以上升,是因为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客观需要。以经济增长率加实际物价上涨率的增率为标准,就是用按客观需要发行的货币加超过客观需要多发行货币的合计额为标准,衡量实际发行货币是否正常。很显然采用这种办法就是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也不会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

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些,产生通货膨胀的各个原因力度不同,货币投放对物价的影响有一个时滞过程。目前的物价上涨,可能是由上期甚至更早多投放货币所引起,而现在投放的货币对币值的影响,又可能稍后才表现出来。然而不管怎样,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说,衡量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是否过快,是不应该扣除货币贬值因素的。

再次,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同固定资金投资增长率不是对应的经济范畴。因此,退一步说,假如衡量固定资产是否过大,能够扣除物价因素,那也不能按零售物价上涨率扣除。这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购买基建物资和其它生产资料,按现行物价统计办法,这些物价价格未包括在零售物价指数之内。而当前基建物资和其它生产资料的价格相对比较平稳。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去年逐月下降,全年平均下降3.8%。如果按零售物价指数扣除,就高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贬值程度。

此外,衡量固定资产投资是否过大,是不是产生或激化通货膨胀的原因,还要同当年具体情况结合。我国从1993年一季度起,通货膨胀已明显表现出来,且逐步激化。1994年是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一年,本应更多压缩固定资产,原计划13000亿元已经不小,实际达到15900多亿元,显然过大,成了通货膨胀激化的因素之一。不考虑当前需要紧缩银根,缓解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只一般地考察增长率,是难于作出准确判断的。

三、在经济转轨时期通货膨胀能否避免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即在经济转轨时期,通货膨胀能不能避免?这首先要看怎样理解通货膨胀这个概念。

有一种观点认为,凡出现物价总水平上升,币值下跌,不管幅度多大,均为通货膨胀现象。例如物价水平上升0.5%,就认为通货膨胀率是0.5%。按照这种观点,流通纸币的国家,不仅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就是没有经济转轨问题的国家,通货膨胀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绝大部分流通纸币的国家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我国在产品经济时期,物价由国家统一管理,人民币为世界上少有的最稳定货币,年物价平均上涨率尚超过1%。近些年来,西方主要国家的年物价平均上涨率也都在1%以上。这样通货膨胀就成为纸币流通的一般状态,研究通货膨胀能否避免,也就成了一种无意义的活动。

然而我国经济界多数人是按照另一种观点理解通货膨胀的。这就是,只要把物价水平的上涨率控制在居民可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就算币值基本稳定,不存在通货膨胀。而所谓居民可以承受的物价水平上涨率,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应该为1-3%,最高不超过4%。在这个上涨率下,居民一般就认为,物价不成为一个问题,不会对自己的生活带来明显的冲击。我国正在争论的,在经济转轨时期通货膨胀能否避免问题,就是在这样理解通货膨胀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持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通货膨胀可以避免观点的,也不认为物价水平可能完全不动,而是认为可以把上涨率稳定在4%之内,持通货膨胀不可避免观点的,认为物价上涨率不可能控制在4%之内,如能控制在10%或略高,就算不错了。

按照这种币值基本稳定就算没有通货膨胀的观念,我们认为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通货膨胀是有可能避免的。我国经济从1979年开始转轨,至今已16个年头,除存在通货膨胀时期外,其余年份的物价上涨率,都在4%之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经济转轨时期,原来的宏观调控手段,有的已经失效,有的作用减弱,而新的调控手段尚未全部建立,已建立的由于条件不完全具备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加大,但绝不是必然会出现通货膨胀。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决心和措施具有巨大意义。根据以往经验,如果坚决实行稳定货币的政策,采取果断措施,用强有力的外部调控填补起经济内部自我约束的不足,通货膨胀是可以避免,出现了也能够治理的。当然,如果认定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只能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发展经济和实现改革,从而不采取有力措施去治理,那通货膨胀就真的不可避免。我们一定要坚持前一种观点,坚定信心,尽快制止当前的通货膨胀,并力求避免今后再发生新的通货膨胀。

四、怎样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对当前的通货膨胀,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行综合治理,而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坚决把经济发展速度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之内。任何国家都想加快经济发展,然而能够支持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是有限的,发展速度必然要限定在可能的范围之内。我国出现当前这次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是经济发展过热,连续几年保持经济超高速发展。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例。1992年为13.6%,1993年为13.4%,1994年略有降低仍为11.8%,比大家公认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最高增长率9%,三年累计竞超过近12个百分点。因此要真正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就应在今后一二年内把经济发展速度压到低于9%的范围之内,忍痛将以往几年超过的速度抵消一部分。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应为8-9%。从治理通货膨胀的要求看,这已是比较高的速度,应坚持执行,不能再超过。

2.增加短缺商品的供应。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又可以具体化为社会总供给同总需求的不平衡。即相对于社会总供给来说,总需求过大;或相对于社会总需求来说总供给不足。因此,对那些市场迫切需要,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大的产品,适当增大投资,以增加市场商品供应,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办法之一。在这方面我国有过成功的经验。例如,在治理1980年的通货膨胀时,我国银行利用中短期设备货款,积极支持短缺的轻工业增加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年国家又决定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增加粮棉和蔬菜等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也必然对治理当前通货膨胀发挥应有作用。同时,去年外汇库存增加较多,可考虑使用一部分,进口我国最迫切需要的商品,用于发展生产,增大市场商品供应。

3.继续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的增长。增加投资,增多市场商品供应,固然是治理通货膨胀的办法之一,但根据我国多年来的经验,只能限用于上述少数商品,不能用于更大的范围,从而不宜作为主要的治通货膨胀手段。因为一般来说,从货币资金投下去,到产品出来,运到市场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的很长。在此时间,投下去的货币形成购买力,扩大了总需求,而产品尚未出来,总供给没有增加,扩大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差额。如投资额多,且主要投向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就不但不能治理,反而要加剧通货膨胀。因此,我国治理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应该是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的增加。要把投资总额坚决控制在治理通货膨胀允许的范围之内。大力改善投资结构,在确定的投资总额内,该增加的投资要增加,该减少的投资减少。消费基金的增长也应严格控制,制止乱发奖金和津贴等,坚决压缩集团性消费开支。

4.加强对商品市场和物价的管理。畅通流通渠道。扩大商品流转。反对随意涨价和哄抬物价。(略)

标签:;  ;  ;  ;  ;  ;  

关于通货膨胀的几个问题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