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初探
隋先辉 余鹏飞 刘 亿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导弹与舰炮系,辽宁 大连 116018)
【摘 要】 结合军事教育改革实际情况,介绍军事院校课程教学设计的现状问题,阐述模块化教学设计含义,分析了模块化教学设计原则,为军事院校课程设计的优化完善和质量提升提供建议。
【关键词】 模块化教学;教学设计
军事教育改革正在向着专业性和实践性方向发展, 注重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应用能力。 根据最新的军事教育大纲要求, 教学实践应当向实践性教学倾斜, 实践性教学比例显著提高, 这就要求军事院校课程设计要转变理论授课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模式, 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整改革。 如何优化课程设计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岗位的人才培养需求, 提高军事指挥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军事院校课程设计所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 教学设计现状问题
1.1 教材内容限制教学思路
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与其他类课程类似, 基本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将课程知识按照章节划分。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教材作者个人的教学思路, 但是当教学人员变更后, 往往无法迅速适应教材思路, 只得按照自身理解,易用之处慢慢体会,难用之处推倒重来,延续性差,效率不高。
英国虽然有容量市场,但目前竞拍的容量尚未交付。英国对于机组的备用服务补偿一般通过备用市场的机制来解决。英国电力市场模式下电力供需也基本均衡,且电厂能得到充分的补偿。其备用市场的补偿金额要低于PJM市场,备用机组一般为了争取高峰时刻的稀缺性电价,所以备用市场的价格是以能量市场的价格为基础的[3]。
1.2 教学对象限制教学内容
随着军事院校教学对象由本科学员向基层官兵和外训学员的拓展,不同班次、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教学任务也成为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 使用原有以本科学员为教学对象的理论基础内容对专业素质存在差异的基层官兵和外训学员实施教学,明显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 而重新针对教学对象进行新一轮的教学准备,往往无法聚焦,要点分散。
2013年,Sellita位于拉绍德封的厂商在瑞士和德国共有500名员工,总共供应了140万枚机心:80万枚Sellita机心和组装并再售出的60万枚ETA机心。但斯沃琪集团已经开始减少对Sellita的供应:早在2011年,Sellita报道的总产量为160万枚。
1.3 知识交叉限制教学效果
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明确的课程实施顺序, 但由于相近知识在不同课程的重复出现、 侧重程度和详略情况等原因, 往往出现先行课程开始讲,后续课程接着讲,首次学习听不懂,再次学习不愿听的情况, 对教学资源和学员精力造成极大浪费,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事倍功半。
呈现方式具体体现在序列编号、内容描述、知识要点、难易程度、教学对象、方式手段、大致体量和应用建议等多个方面。 标准规范、 风格相近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学模块的制作, 关系紧密、 内在统一的教学要件有利于教学模块的组合。
2 模块化教学设计含义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各种功能的教学系统[1]。 军事院校课程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大纲总体指导下, 落实军事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要求,通过明确目标、梳理内容、筹划思路、实施教学和组织考核等过程, 完成教学准备、 教学实施和教学考核等一系列工作。 教学设计源于教学要求,行于教学内容,是教学总体目标的执行环节, 教学组织工作的筹划环节,教学知识内容的落实环节。
模块化教学设计是以教学模块为基础单元, 包含准确梳理零散知识内容、 充分理清相互逻辑关系、灵活设置接续入口出口、 统一设计课堂呈现方式、 具体区分不同课程要求、 侧重研究多类教学对象、 合理实现教学模块组合和最终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等环节步骤的教学设计方法。 通过模块化教学设计, 可以实现知识精细化、内容模块化、组织整体化,达到集约资源、节省精力和提高效率的效果, 有效解决现有教学设计中,教材内容限制教学思路,教学对象限制教学内容,知识交叉限制教学效果等现状问题。
3 模块化教学设计原则
3.1 知识内容要完整
知识点是教学内容的最小独立单元, 是教学模块的主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根据自身包含的独立知识,与存在总分关系、 类比关系、 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其他知识点密切联系,配合使用。
据统计,6—8月,全省各县(市、区)通过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共发布预警短信153.5万条次,涉及相关防汛责任人达12.1万人次,启动预警广播11 157站次,有效指导危险区6万多群众进行避灾转移。
在梳理知识点时,需要确保知识点的完整,即知识点的不可分割性和相对独立性。 不可分割性方面,如果一个知识点还可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单元, 则认为划分不彻底,不能称为知识点。 相对独立性方面,如果一个知识点不能完全描述一个概念或事物, 还需要其他知识点进行补充或完善, 则认为定位不准确, 也不能称为知识点。
3.2 逻辑关系要准确
具体到特定课程, 需要预先了解前序教学模块和后续教学模块的知识概况, 以便选取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块入口和教学模块出口, 实现前后内容的前引后连。 同时, 还可以对教学模块入口和教学模块出口进行二次加工, 将普遍性转化为特殊性, 发挥不同授课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 上述的逻辑关系单纯是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它是独立于教学对象的,因此,我们称之为基础联系。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一个知识点往往可与多个知识点建立联系, 最终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 对于一次教学活动来讲,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个网状的结构中梳理出一条知识点脉络, 这需要由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来确定。 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要求中往往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 (同样这些教学内容也是由不同的知识点来构成的),这实际上就明确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走向问题,依据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可以有效构建系统的知识点脉络。
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是完成知识内容的外在联系。 通过逻辑关系, 完成将多个知识点内容的基础联系, 形成简要的教学模块设计主线, 有利于构建基于知识内容的教学模块, 贯彻基于逻辑关系的设计方法。
为了满足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 在设计知识点时需要对知识点的入口和出口进行多样化设计。
3.3 入口出口要多样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双向互动,教师和学生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来增强学习活动之间的积极效应,弱化消极影响[2]。 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应当明确教学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迁移方向, 突出整体知识框架的重点问题和关键要点, 灵活教学组织工作的主线意识和设计观念, 强化课堂教学双方的渠道拓展和良性交流, 有利于教学人员的组织和教学对象的接收。
模块化教学的服务目标是教学对象, 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模块化教学的课程组织也有所不同。 本科学员的理论基础较强、 专业知识不足, 教学设计上需要理清总体思路,引入普遍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基层官兵的岗位经验丰富、 原理知识薄弱, 教学设计上需要了解知识需求,把握重点环节,解决实际问题。 外训学员的求知欲望旺盛、 框架观念欠缺, 教学设计上需要弄清课程目的,关注需求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同样, 在知识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的详略层次上也应有所考虑。
3.4 呈现方式要统一
为了体现模块化教学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需要在呈现方式方面做到标准统一。 模块化教学的呈现方式包括教学模块、专业教材、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设计等教学要件的具体制作。
这张特殊的统计表,引发了我的兴趣。因为,一提到奢侈品,人们立刻就会想到珠宝钻石什么的。而这张别致的统计表,里面的“奢侈品”,几乎全是免费的,比如不老的童心,比如拎包就走的健康体魄,比如爱情,比如品味美好的心情,比如自由的心态与宽广的胸襟,比如拥有给予他人希望的精神动力。
呈现方式的统一归根到底一句话: 就是在对教学模块重组时,形成统一的风格,整齐划一,不显突兀,便于灵活使用。 因此, 在教学模块设计之初就应当对教学模块的呈现方式进行预先设计, 要求是美观大方,简便灵活。
3.5 课程要求要清晰
模块化教学的承载主体是专业课程,依据不同的课程要求,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框架也有所不同。 原理型课程侧重概念介绍、 过程推导和结论分析等内容介绍,需要以原理型知识点为重点,辅以对应的武器系统和使用方法作为前后引题; 武器型课程侧重一般功用、 基本组成、 主要性能和总体过程等内容传授,需要以武器型知识点为重点,引入相关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实现前后串联; 使用型课程侧重影响因素、基本原则和使用方法等内容讲解,需要以使用型知识点为重点, 介绍相关的工作原理和武器系统体现前后呼应。
因此, 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在编写的重点上也有侧重, 同时兼顾其他类型课程使用。 可以在教学模块中明确同一个知识点对不同类型课程的使用建议,供使用者参考。
3.6 教学对象要区分
教学模块入口和教学模块出口的设计要求大致类似,但体现方式略有区别。 设计要求上,应当体现知识内容的主要特点, 衡量知识内容的定位功用, 广泛利用多种手段完成知识内容的过渡。 体现方法上, 教学模块入口在于前序教学模块引入, 通常包括导入问题、 讨论题目和相关案例等体现方式。 教学模块出口在于导出后续教学模块, 通常包括总结概括、 归纳分析和课后作业等体现方式。 另外, 教学模块往往需要多个不同类型入口出口, 实现教学模块的有效串联和方便使用。
3.7 模块组合要合理
模块化教学的实际任务是课程设计, 在教学模块设计完毕、 课程要求充分明确和教学对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拼接、组合教学模块,是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
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类型一般包括顺序型、并列型和循环型关系。 当知识点稍多时, 还会出现包含多种关系的综合型关系。
教学模块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需要多名授课教员,甚至几代授课教员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因此, 充分发挥授课教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模块化课程设计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原则。 不同授课人员编写好的针对特定对象的教学模块需要进行分类汇总, 必要时组织教学小组进行集体攻关,优中选优,进一步完善后纳入基础教学模块库,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模块库建设。
3.8 理论体系要全面
模块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体系,组合知识点,形成知识树。 构建课程知识树的目的是全面整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节点和重点关键, 系统梳理教学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影响, 合理搭建教学实施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手段, 有效提高主要教学对象的学习效果和互动效应。
知识内容和逻辑关系确定教学模块主体。 要实现教学模块的有效联系, 还需要依据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模块入口和教学模块出口的设计, 体现教学模块之间的思路和关系。
本项目采用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从需求方和供给方两个角度研究高速公路旅游厕所革命的制约因素。通过走访A地区大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亲子旅游厕所,实地调查记录,得到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总结出对策。以“旅游厕所革命”为研究背景,旨在整合A地区17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亲子旅游厕所设施情况,总结出一些有借鉴意义的举措以期为相关部门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提供理论指导。
模块化教学以“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3]。为了实现精准需求、精准对象、精准设计、精准实施的教学目标,落实强化总体、强化能力、强化联系、强化应用的教学要求,需要内容全面、思路清晰、规范统一、灵活多样的模块化教学设计, 形成良好的课程设计方案,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欣.程序模块化设计思想在高师教学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73-74.
[2]李丽华,邱春荣.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高职模块化教学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3):37-40.
[3]邵雨舟.高职教育中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9):72-77.
中图分类号: TP311.1-4;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0-0096-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0.049
作者简介:
隋先辉(1974—),男,副教授,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根据式(14)、式(15)和式(16)得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后,得出CI=0.061 6,符合检验标准。
余鹏飞(1984—),男,助教,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高职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政校行企”四方的联合培养,学校和企业需要参与教师的培养,在监督方面存在一定嫌疑。对此,行业应该发挥出考核官的作用,有效地监督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的情况。目前,随着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不断完善合作过程中的各种细节。然而,对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监督方面,行业并没有起到明显的监督作用。行业发展规划中并没有涉及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的培养,缺乏对教师核心素养、能力和行业人才教育之间关系的梳理。行业应该把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作为企业认证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大校企双方合作的力度。
刘亿(1983—),男,讲师,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为验证所设计文丘里管的引射效果,选取柴油机TBD234V12推进特性下的75%负荷,EGR率分别为5.80%、11.20%时,对其进行三维流场分析。这2个工况点能够较好代表中等和偏大废气回流量的文丘里管混合情况。
标签:模块化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导弹与舰炮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