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初中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当前中刁洋的现状来看,无论从哪个角度,课堂教学都理应成为实施家质教育,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如何选择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现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
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形成了“提出目标—指导自学—探究创新—归纳小结—变式训练”五步课堂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整体、系统、动态的观点处理好课标、教材、教师和学生四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间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开展模仿性尝试和探究性尝试活动,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法。在这种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索、研究,教师通过给出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制订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随时调节教学的进度和方法,把启发思维、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及时进行归纳小结,并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念结合起来。它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初步体验和把握探究的情趣和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巩固知识与技能,训练思维品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既抓“实”,又抓“活”,实而不死,活而不虚,真正做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学会学习”.一、提出目标目标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布香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教学法。教师在每堂课之前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好当堂课的目标要求,它主要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德育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做到“三位一体”。
二、指导自学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独立阅读能力、抽象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这种教学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线,而是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线。自学的结构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训练。
自学: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及其结构,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习题、思考题。教师只是根据学生自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课堂上巡回视察,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讨论:是就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或展开辩论,让学生们从彼此的讨论交流中受到启迪,找到解决间题的方法。
启发: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进行重点讲解或点拨,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结论、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引、扶、放”的关系。
引—即引导。在于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能及时独立完成的知识点,进行点拨启发,给他们提示进一步自学的方法、思想,将他们引人深一层次的学习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得出结论。对于学生的自学过程中,产生疑惑、争议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出正确的结论。
扶—即挽扶。就像挽扶刚刚学走路的婴儿,要百般呵护,但路要自己走。在此阶段:教师指导自学和重点是对教学内容的指点、讲解,并在指点、讲解中,授予学生必要的自学方法,如新知识的导人方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何将新知识转化成为已学过的知识、新知识的探究方法过程等。
放—即放手。就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知识,估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的要切实放手,不要成为“家长”(一切包办代替)和“首长”(我说了算),要相信学生,给他们自学、探究提供机会,让他们在自学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获得学习成功的心理体验。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也要随着学习的进程,一次比一次更高,进而达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一次比一次深人。此外,教师应介绍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去学习,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训练:是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巩固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训练思维,发展智力。“练”要有梯度,可分为形成性练习的巩固性练习,即练习要分层次,练习分层进行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练习是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练”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练习应以基础题目为主,练习时教师对后进生要重点提间辅导,其方法是结合相应气质类型对症下药。
三、探究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贵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育中,传统的教师一味要求学生以教师为“榜样”,照教师的“想”,照教师的“做”,照教师的“说”,以“教师为中心”,不管其合理不合理,都是强制学生接受教师的愿望、兴趣、思维、意志,使学生完全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泯灭了他们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才能,使原本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变得墨守成规,严重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世纪之初,学校教育面临着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视为自已的神圣使命,改变传统的、阵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错误作法,自觉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的开发。
2、突破旧的教学法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活泼、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中小学生的“创新”往往源于其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源于其一定的新体验和新探索。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家长(一切包办代替)和首长(我说了算)。师生关系是使命与服从的关系,使得学生的思维总是束缚在教师的思维框框之内,很难有所创新。法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这就是说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其想去创造、敢去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营造一个能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自由释放其创新灵气的学习环境。一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即在承认学生具有可以开发的巨大创新法潜能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乐于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敢干标新立异的机会和条件。二是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意议论、相互交流、回答提问等活动作过多、过细的限制和要求,避免产生学生因害怕违反教师的有关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压抑的现象。
3、改革旧的教学方法(1)重视个性培养。学校的创新教育首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让学生心灵自由,让他们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让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和发展,这就必须要求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反对一言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解决许多以前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几何中的翻折问题、平移问题、拼合间题等。以前我们只能在黑板上画出变化前与变化后的图形,体现不出翻折、平移这个动态过程,因而学生找不到变化前后的对应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引人多媒体后,翻折问题、平移间题不仅能够体现变化前后的模型:而且可以展现翻折、平移的整个动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中找到各种对应关系,从而解决间题。
(3)开展模仿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指导学生开展模仿性与探究性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讲解形式进行重点知识的分析、讲解与解答;②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仿照教科书上的例题、练习题、习题或思考题自己编题,让同桌的学生作答或找出所编题目的问题;③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外延进行探究,比如: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内容后,让学生探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a≠0,a、b、c为常数)的两根同号、两根异号、两根互为相反数、两根互为倒数、两同为正、两根同为负等的条件。
4、改革旧的考试制度(1)改革旧的考试制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把学生和教师从“唯分数论”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就必须进行考试改革,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在传统的考试的基础上增加考试的灵活性、广泛性和综合性,加强对分析理解力、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方法等内容的考查,以此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废除百分制。教育家认为“分数本身根本说明不了儿童真实的学业成绩”,“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阻碍他们在学校欢乐和愉快的生活”。因此,应依照各学科特点,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考试,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实行不同试卷,也可以实行开卷考试,这样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学生的新答案比原有答案更好,更有创造性时,可重新评价,可奖给更好的等级,促进学生积极地去创新。摒弃对学生“一试定音”的评价办法,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
归纳小结:是在完成作业、实验操作、改错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系统性的知识技能。小结的方式可以是教师依据板书进行知识点的再现与深化,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系统与方法、数学思想的提炼,还可以让学生在彼此的补充中完成本堂课的小结。不管是采用哪种形式的小结,教师“言简意概时的总结都是不可或缺的。数学课堂的小结应该包括:知识的小结、与前面所学知识的关系小结、数学思想的提炼、结构特征的提炼、审题要素的提炼、结表达方式的提炼等。
五、变式训练依据本节课和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设计变式训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借此来了解和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数学课的变式训练是指与教材的例题、练习题、习题在解题思路、方法上都不同(不符合常规),但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答的题目。比如: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后,让学生作“当m时,二次三项式(m-1)x2-2x+3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或当k时,二次三项式2x2-4x+(2k+3)可以分解因式?”这样的题目。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法就是要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突出体现初中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同时,使初中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变式训练依据本节课和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设计变式训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借此来了解和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数学课的变式训练是指与教材的例题、练习题、习题在解题思路、方法上都不同(不符合常规),但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答的题目。比如: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后,让学生作“当m时,二次三项式(m-1)x2-2x+3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或当k时,二次三项式2x2-4x+(2k+3)可以分解因式?”这样的题目。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法就是要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突出体现初中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同时,使初中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1.阵明华、林益生主编《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年。
2.汪风雄主编(教学技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论文作者:张剑峰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论文; 教学法论文; 能力论文; 小结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