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音像阅读课”的实验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语文论文,音像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题的提出
所谓“音像阅读”就是利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教媒体的形象、可读、再现性强等优势将文字符号转换成语言音乐图像信息。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认知能力,进行看、想、听、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及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儿童在入学前,口头语言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如何使小学生入学后,语言和思维得到更加系统、科学的训练,在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提早进行阅读教学,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良好基础的问题就提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议事日程。新编义务教育教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打破以“识字为重点”的传统编排方法,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进行阅读教学,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编排特点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我们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供了可行性。于是,我们从1993年暑假起在一年级四个班中开设了以必须课形式出现的“音像阅读课”。开始了在小学低年级课本之外,利用音、像等现代教学媒体,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展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
1.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
2.在学生识字量有限的情况下,提早进行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高年级的大量阅读和快速作文的教学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3.借助音像阅读教学,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缩短孩子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距离,对学生进行德与美的教育,培养他们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4.培养学生将课内获得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能力,使他们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5.占领影视阵地,消除影视界对儿童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为学生提供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
6.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验过程
(一)教材积累
1993年暑假后,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首先,我们对本校原有的录像、影片进行分类、筛选,把符合要求的18部片子按思维、语言的难易程度编号,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提供给学生。其次,我们广泛发动学生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捐献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儿童世界、智力故事等共20多部,为我们教材的积累提供了方便。另外,我们还走出校门到其他县、市兄弟学校,借用复制,到附近风景区和厂矿企业特制一些节目。迄今,我们的教材积累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教材的编制
1.编制原则
教育性:教材的内容要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一要有明确的目的;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艺术性:教材要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教学效率。
技术性:教材要图像清晰,声音清楚,色彩逼真,声画同步,镜头组合恰到好处,要保证良好的技术质量。杜绝粗制滥造的教材进课堂。
2.教材安排
(1)课时安排:每学期安排16课时,每个周期(4个学期)共计64课时。
(2)教材类型:一种是图像配音乐,另一种是图像配音乐加解说词。
(3)教材构成:采取以一带多的形式,即每一课时以一个较完整的小故事为主,再辐射几个与主片相联系的小片断。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较好地处理了丰富知识与发展语言的关系。
(4)教材内容:学期教材内容安排见表(见下页)。
(5)教材编制方法:在广泛搜集材料、积累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制作。制作的主要形式是镜头的组接。即根据需要对素材采取删、调的“切换”方法进行组接。
(三)实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
实验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为了使小学生在音像阅读中学会阅读,我们确定了阅读目标和阅读形式:
1.阅读目标:目标教学在音像阅读教学中起着定向作用,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才能克服音像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前两个学期,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画面、图像的基本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由能说一句至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培养学生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等良好习惯。后两个学期,要求学生观看影、视片后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语句连贯的话,能对所看的内容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2.阅读形式:要真正达到音像阅读的目标,就要强调学生多看多说。课堂容量要大,每课时学生阅读时间不能低于25-30分钟。其它时间,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听、说、思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1)边看边听边说。音像阅读内容中的许多问题,在画面和解说中有完整的答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听,找出问题答案,要求学生用解说中的原话回答问题,并表达清楚,这样可以避免口语的粗糙、烦琐,使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规范化,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以《董乡风情》(1)为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博兴几处的风景名胜。学生通过看画面,听解说,能独立地说出博兴的几处名胜古迹:丈八佛、湾头古槐、五海石桥等。并能形象地说出几处名胜的位置、样子及特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既规范了说话,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先看再说后听。学生先看生动的画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看的过程中,老师不断提出“做什么”、“什么意思”、“怎么样”等问题,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即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把生动的画面变成语言文字叙述出来,然后再听录音解说,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七色花》为例,在学生观察画面时,老师提问:“七色花是一朵怎样的花?”学生的回答是:“很美的花”,“很漂亮的花”,“了不起的花”。小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老师便让他们再听故事原来的配音,通过比较让学生完整地说出:七色花是一种神奇而美丽的花朵,它能帮助人们得到快乐和幸福。
(3)重点片断反复看。针对观赏内容,选择重点画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力,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话讲出来,要求不必太多,记多少讲多少。引导学生抓重点,注意顺序性,培养学生说话连贯的能力及敏锐的观察力。音像阅读中的重、难点部分可让学生反复看,使学生凭借画面,看清细节,听准配音,抓住重点,加深内容理解。如《小蝌蚪找妈妈》录像片中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是个重点,我们便让学生反复看,并描绘出小蝌蚪从小到大的身体变化情况,这样,加深了对整篇内容的印象。
我们认为在低年级音像阅读中,看、听、说可以交替运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音像阅读课的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因此教学时,教师既不能干涉太多,也不能让学生说的太多,变成说话课,否则,就达不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四、阶段结论
经过三个学期的探索和实践,实验进展顺利。尽管我们的实验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成功的经验与以借鉴,但从已过去的三个多学期投石问路式的探索结果看,所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理想的。经过阶段性测试、分析和比较,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验班的学生多读150多个知识点和故事情节,学生的说话能力、知识广度、思维灵活性等都有显著提高,达到了我们的预定目标。
(本文由山东博兴县实验小学课题组提供 盖明 路巍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