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堵墙是拆不开的--关于两所中专学校重组的思考_中专论文

这堵墙是拆不开的--关于两所中专学校重组的思考_中专论文

这堵墙可不可拆——对两所中专重组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专论文,这堵墙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为什么要拆掉这堵墙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国家正在着手进行中专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要求各省市在2—3年内完成这一任务。以江西省为例,其中专学校的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制单一且条块分割严重,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学校办学自主权较小,与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不相称,中专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已迫在眉睫。尤其是农业类学校,全省有14 所之多(包括2所林业类学校),仅南昌地区就有4所,且不少农校规模均不大。

江西省新闻出版学校办学时间虽短,但发展很快。其特点有三:一是生源充裕。新闻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出版类学生需求大增,同时江西省新闻出版学校是全国同类学校中仅有的三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学校之一,生源充足。如1999年,填报了江西省新闻出版学校的考生,上了录取分数线的有1400余人,而学校招生指标仅为400 人(扩招后)。二是办学质量好、力量强。在全国23所新闻出版类中等职业学校中,江西新闻出版学校的各项综合指标(包括教学质量、在校生规模、教学手段和师资力量等)位居前三甲,在全国发展最快的三个出版学校中,该校规模最大。同时,江西新闻出版学校与外省合作办学开展得相当成功。该校是北京印刷学院全国23个函授站中办得最好的,被评为优秀本科函授站。目前,该校正在与北京印刷学院洽谈合作兴办南方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三是毕业生去向甚好。由于该校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注重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故其毕业生供不应求。据介绍,该校毕业生大部分被广东、深圳和北京等省市所录用,有的还被新加坡本土企业录用。特别是电子制版、电子音像和印刷制版等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本省出版印刷企业很难在该校要到毕业生。目前,2000年度的毕业生去向已全部落实。更可喜的是,该校毕业生实习期间每月也能拿到 600元左右,与不少学校毕业生去实习,不但拿不到钱,学校还要付费给实习单位形成鲜明对比。

江西省新闻出版学校虽然发展前景喜人,但校园和招生计划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狭小的校园(50亩)最多只能容纳1600余人,远远无法满足学校发展之需;受招生计划限制, 前几年该校每年只招100 来人, 1999年学校的招生计划报了600人,但结果只批了320人,极大地束缚了学校的发展。与一墙之隔的南昌农校,却是校园宽广(160余亩), 可容纳学生2000余人。

因此,笔者以为,这堵墙阻滞了教育资源的流动,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拆除这堵墙,既能解决南昌农校的发展前途问题,又可解决省新闻出版学校生存空间狭小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对两校发展大有裨益。同时也使新闻出版学校在与北京印刷学院联合办学中处于更有竞争力的地位,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把省新闻出版学校办出规模,办出水平和特色。同时,拆了这堵墙,将两校进行合并,打破条块管理体制的束缚,突破区域和行业的框框,既可有效地调整我省农业类中专的布局结构,也可为下一步我省中专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

目前,拆掉这堵墙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是因为现在各中专学校的日子普遍好过,招生计划年年扩大,学费逐年提高,财政拨款也稳中有升,学校财力较为充裕。这些都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现在也是深化中专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好时机。

中专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早改则主动,晚改则被动。一旦中专招生完全放开,各中专学校之间竞争加剧,规模小的中专学校可能面临淘汰。

二、拆除这堵墙的关键

要拆除两所学校之间那堵围墙,必须着眼于发展,要有改革的决心。因此,这堵墙可不可以拆掉,其关键是要拆除体制上、观念上的那堵无形的墙。

1.要下决心突破体制的阻力。江西省新闻出版学校和南昌市农校分别隶属于江西省出版总社和南昌市农委,一是省属,一个是市属,一个服务于出版行业,一个服务于农业。要拆这堵墙,牵涉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利益协调是难点。因此,既要多从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局来看问题、想问题,又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达到“双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破除管理体制上的阻力,获得改革的先进效应,推动中专管理体制改革。

2.要下决心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阻力。要拆墙,学校主管部门或学校一些领导的思想上可能存在一些顾虑,怕别人说在自己手中把学校给卖了,办没了。一些老同志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思想上也可能转不过弯来。这些问题解决了,拆墙就好办了。

三、如何拆除这堵墙

要拆除这堵墙,可考虑以下几个方案:

首先,可考虑以股份制方式组建新校。在由省新闻出版总社控股的前提下,按各自资产进行折股(如省新闻出版总社年拥有的资产达不到控股比例,可由其追加相应投资),进而据此成立校董事会,切实按股份制运作。两校现有的师资由新校负责培训转化吸收,而农校现有职能可考虑转到其他农业学校,或先由新校承担,待以后条件成熟再相机处理。这样可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努力把学校办出规模,办出水平和特色。

其次,可考虑将南昌农校划转给江西省新闻出版总社,两校合并,在专业设置上以新闻出版类为主,兼顾农口的某些特色专业。省编委根据情况重新核定新校的编制数,省财政则据此重新核定新校人头经费额,市财政拨款渠道不再保留。

或则,可考虑把南昌农校转让给省新闻出版总社。

四、两点建议

1.建议将两校合并作为省中专布局结构调整的试点单位,作为优化省内中专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突破口,抓出成效,创出经验。由于两校合并,且是跨地区、跨行业,在全省尚无先例。加之,我省中专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启动,人们的观念尚待更新,困难和阻力可能很大。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对我省中专(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有意义。建议将两校合并作为省中专布局结构调整的试点单位,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探索一条优化中专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新路子。

2.建议两校合并后,将新校作为中专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创办“南方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信息时代的都市朝阳产业,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前景相当广阔,对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特别大。为此,省新闻出版学校正在考虑发展高职事宜。而作为亚洲出版印刷类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北京印刷学院为扩大办学规模,正筹备在南北方各建设一所分院。在经过对南方三所出版学校的考虑后,该院确定以江西省出版学校为合作对象,创办“南方职业出版学院”。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之中,资金拟由北京印刷学院和江西新闻出版学校共同解决,师资则由北京印刷学院负责。目前正是江西省新闻出版学校发展的大好时机,如合作成功,对两校尤其是省新闻出版学校大有裨益。建议在省新闻出版学校与南昌农校合并组成的新校基础上,与北京印刷学院联合办学,组建高职。新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建制同时保留,并允许其实行“3+2”五年一贯制,打通中高职之间的通道。

二是为试点学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招生计划应尽快放开,尽量做到学校报多少,就批多少;关于收费,外省市生源可允许其参照外省市收费标准;招生方式可灵活多样,宽进严出。

标签:;  ;  ;  ;  

这堵墙是拆不开的--关于两所中专学校重组的思考_中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