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电气工程也取得了有效的进步,然而在建筑电气的发展过程中,其所产生的建筑能耗也在不断地上升。由于建筑的电气工程是一项具有高技术要求与复杂内容的建筑系统工程,使得其对电气的供配电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对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的设计原则进行有效分析,并对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的设计要点进行合理总结。
关键词:建筑电气;供配电;线路设计
1 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要点
针对大容量电气设备的增加,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中应注重敷设方式的选择。采用塑料硬、半硬管,铁电线管及智能化配线方式提高线路安全。在设计中应以发展性的眼光进行线路设计,根据大容量家用电器增加的趋势预留足够的供电负荷能力,满足现代家庭用电需求。同时本着实用、安全、节约的原则,进行建筑用电线路的设计。在设计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要求进行线路的设计,为保障供电稳定性与用电安全奠定基础。按照强弱电的不同采用垂直总管管道井敷设方式进行总线管路的设计。在进行分线的设计中,还应考虑墙体厚度、承重等问题。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线路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科学的考虑线管走向,减少供配电线路迂回、繁杂对后期检修的影响。按照规范要求中电灯开关1.3m、明装插座1.8-2.2m、安装插座0.3-1.3m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还应按照功率要求对居室内的线路进行划分。根据大功率电器多用于厨卫的特点设计室内线路,以此提高供配电线路的使用安全性。
2 建筑电气供配电线路的设计方法
2.1 电器分类设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被越来越多的电器充斥着。由于电器种类的不同,因而其具备不同的功能,在正常的供配电系统中,出现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是有些大功率电器经常出现的问题。要明确认识对电器性能划分的工作,分类设计存在不同性能的电器,保证每种电器的功能都可以安全稳定的发挥,以电气性能的分类为依据,设计供配电线路,可以防止由于同时使用不同电器导致安全隐患情况的出现。
2.2 分路供电设计
由于建筑内存在较多的负载电器,并且电源及接地要求受到各种负载的影响,因此分路供电是进行设计时必须着重考虑的。如照明线路中的荧光灯,它是一种非线性负荷,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受其产生的谐波的影响。再如计算机房等一些比较大规模的供电设备,供电系统应该独立设计,并且选择不间断的电源。因此,就不会受到意外停电的影响了。在设置大型建筑的供配电线路时,设立配电室集中控制大用电量的建筑,可以实现将电能损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线路设计
通常情况下,地埋方式输入是供电母线的主要输入方式,由于负载与输送的电压之间相互影响,因此,要综合考虑每个建筑的负载的实际情况,然后确定合理的母线供电,同时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分路供电,然后用不同的导线输送不同的电器。在设计线路的过程中,线路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要减小,因为在使用一些仪器或是电器时,线路之间发生相互影响,会产生一些谐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器和仪器的正常工作。与此同时要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为了防止因突然断电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供电回路系统和交流不间断电源要独立设计。最后,靠近建筑中用电量较大的合适区域,设立专门的配电室集中管理控制整体的供电系统,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2.4 功率因数设计
如果系统自然功率因数与接入电网的要求不能保持一致,为了提高功率因数要采取无功补偿的措施,使能量的损耗降低。(1)在设计中,为了使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提高,要尽量选择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以保证用电设备的无功损耗的降低。(2)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现阶段,民用建筑设计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这种方法没有达到治本的目的,仅仅是用户到区域变电站处的高压线路上的无功传输被减少,提高了使用户处的功率因数。而经传输线路由变压器低压母线输送到各用户点低压线路上的无功传输没有被减少,节能的目的没有实现。
2.5 接地设计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接地系统的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用电的安全性受到接地系统的直接影响。至于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接地系统,才可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以及存在于建筑物内的各类用电器运行状态的正常。尤其是接地系统可以保证精密检测仪器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实现良好的运行状态,保持其运行的稳定性与准确性,使其间存在的电磁干扰降低。通常情况下,在220V/380V的供电系统中,电源中性点接地方式采用的是直接接地形式,根据保护接地形式的差异可以进行分类,即分为TN系统与TT系统。其中,TN-C、TN-S、TN-S-C是TN系统中的三种系统。TN-C、TN-S两个接地系统构成了TN-S-C系统,如果是由公共电网供电并且无变压器的情况,则可以选择该系统。TN-C系统可以在进户前采用,重复接地工作在进户处开展,进户后变为TN-S系统,此种做法一方面使导线的材料减少了,投资大大节省,另一方面,该类设备的电源要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3 结语
作为建筑电力工程设计单位,应从线路设计思路的改进为切入点、以规范要求为基础,根据现代建筑供电线路设计思路进行建筑供电线路的设计,提高线路的科学性、稳定性、安全性,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供电线路设计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爱平.对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探讨[期刊论文]《广东科技》-2007年10期.
[2]刘昌明.建筑供配电线路的节能设计[期刊论文]《四川建筑科学研究》ISTICPKU-2011年1期.
[3]李蔚.电气节能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电气应用》ISTICPKU-2009年19期.
论文作者:景盛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线路论文; 建筑论文; 供配电论文; 系统论文; 电器论文; 功率因数论文; 目的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