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现代化建设若干问题与对策探析论文_桂良友,詹祯圭,王翠银

水文现代化建设若干问题与对策探析论文_桂良友,詹祯圭,王翠银

江西省九江市水文局永修水文水资源巡测中心 330300

摘要:我国在最近一些年,水文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比较明显,水文基础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然而,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现阶段的水利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文作为水利事业的尖兵,应在服务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减灾、涉水工程运营工作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因此,有必要探析我国水文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对现阶段水利事业发展的任务与形势,探索推进水文工作现代化建设相应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文;现代化;建设;若干问题;对策;探析

前言:近年来,我国水文现代化建设获得了明显成效,水文基础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然而,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现阶段的水利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文作为水利事业的尖兵,应在服务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减灾、涉水工程运营工作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因此,有必要探析我国水文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对现阶段水利事业发展的任务与形势,探索推进水文工作现代化建设相应对策。

1水文工作现阶段面临任务

1.1服务城镇化建设

我国城镇化进程在扰动区域水文特征的同时,改变了区域原有生活生产用水结构与水生态环境, 从而带来了区域水文工作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此外,城镇供水保障水平、城市内涝防治能力以及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正面临新的考验。 因此,有必要通过提升水文现代化建设水准,强化水文监控与站网布置工作,以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1.2服务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我国资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并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阶段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监测工作作为开展用水效率控制、总量控制、纳污控制以及监管职责考核的重要依据, 通过针对区域水资源的评估与监测, 可有效服务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推行实施

1.3服务防汛抗旱工作

随着气候的变化,我国极端天气事件与洪涝干旱灾害频发,极端高温、局地强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呈现多发、突发以及并发的态势,防汛抗旱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应通过扩大水文监控范围,合理调整水文监测站网布置格局, 从而提升水文监测的时效性与精确性, 使得水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防汛抗旱决策指挥。

1.4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在遵循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础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重点保护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构建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制度。 水文现代化建设作为水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基础环节, 是实行水生态环境评估与制度建设的基础内容。因此,应通过拓展水文工作服务领域、强化针对水生态环境的评估与监测,从而为水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2水文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水文监测水平不高

我国部分水文基础站网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水文测报手段相对落后,先进设备的推广使用有待加强。 同时,部分区域水质、 流量以及泥沙等水文要素自动化监测能力欠缺,土壤墒情及水生态环境监测欠账严重。此外,部分区域水文监测站点功能与布局不够完善、应急响应与巡测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拓展水文信息监测范围, 从而严重制约了区域突发性水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

2.2水文监测覆盖范围不足

我国水文监测站网布局总体密度普遍较低,部分区域水文站网无法有效监控地区水文情势,在服务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优化配置、城镇防汛抗旱工作等方面支撑作用不足,水文监测覆盖范围无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3水文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尚未构建统一监管的水文信息数据平台,各地区的水文资料尚无法实现互通互联,从而严重阻碍了水文信息共享。此外,我国水文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服务水平落后以及功能单一等问题,并制约了水文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文现代化建设对策

3.1强化水资源管理服务能力

应强化针对水功能区、供水水源地、灌区取退水口、跨界河流、水资源调度输水渠线等区域的水质与水量站点布设力度,完善南水北调受水区、区域地下水限采、超采区、地下水水源地以及地面沉陷区的水文监测机制,从而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对区域水资源管理的服务功能。

3.2提升防汛抗旱支撑水平

可重点强化大江大河、西部地区以及中小河流的水文监测站网建设,实现对区域水文情势的有效监控。同时,应拓展水文报讯站点在县级与乡级行政区内的覆盖范围,强化针对沿海地区台风受灾区的潮位监测力度,在雨养农业及国家粮食主产区应建立土壤墒情监控站点,从而提升水文工作对防汛抗旱减灾的支撑水平。

3.3满足城镇化发展要求

应依据各城镇地区的需求特征,合理规划布设涵盖城镇供水水源地、 防洪排涝设施以及水生态格局的水文监测站网。针对内涝问题突出的城市,可增设低洼区域排涝、积水水文测站,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应完善地下水及供水水源地水文监测站网,而针对水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城市,应强化区域水生态及水质的监测力度。通过构筑完善的城镇水文站网系统,保障城镇涉水事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4完善水文监测体系

应大力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先进设备仪器,提升水文信息监测、采集以及传输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提升针对雨量、水位、墒情、地下水、河道特性与水沙条件监测工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此外,可通过建立地方水文监测中心,强化地方针对水资源与防汛抗旱工作的监测力度, 提升地方水质化验分析、水文巡测及信息处理的能力。地方各级水行政部门可立足各级水文监测中心,制定突发水质水情事件应急响应预案, 提升区域水安全问题应急处置能力。

3.5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控力度

可构建涵盖重点湖泊、湿地、河流以及生态保护区的水生态监测站网,从而实现对重要水源涵养地、水生态保护区、入海河口以及江河源头等地区水生态的全面监测。此外,应加强针对重点河流基本特征及河床演变态势的监测,不断完善河流水生态监测评估指标与内容,同时应强化水土流失区域的水文要素监控力度。

3.6搭建水文信息服务平台

可通过整合国家、流域、省级及地方水文监测资源,构涵盖全国的水文信息数据库,搭建安全高效、技术先进的水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实现水文信息的共享与高效管理。 此外,可依据构筑的水文信息化共享平台,结合区域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以及水生态保护的要求, 构建区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旱情、洪水以及地下水预报系统、水资源监控系统以及水质、水生态评估系统,以提升拓展水文信息化平台的技术水准与服务范围。

结束语:

总之,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假如我们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会促使与时代的发展相违背,就要落伍,就无法进一步提升国水文服务的水平,更不可能促使整个水资源能够可持续的利用并且提供优质以及全面的支撑。所以,推进水文的现代化建设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快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推进水文的现代化建设进而开创水文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宁.加快推进水文事业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求是,2012,(2):57-59.

[2] 谢大勇,张冬研.水利与水文事业发展关系探讨[J].吉林水利,2010,(5):71-72.

[3] 章树安,章雨乾.水文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文,2013,(4):65-69+64.

[4] 马越,王莹.水利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信息采集问题的探讨[J].吉林水利,2014,(10):55-56+59.

[5] 香天元,熊珊珊.论水文监测信息生产现代化体系的构建[J].人民长江,2015,(3):65-69.

[6] 孙健,鞠政.基层水文测验工作中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保障问题的思考[J].吉林水利,2010,(12):51-52.

[7] 张家军,刘晓华,刘彦娥 .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J].水利发展研究,2013,(13):46-48+69.

[8] 章树安,章雨乾 .水文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水文,2013,(33):65-69+64.

论文作者:桂良友,詹祯圭,王翠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水文现代化建设若干问题与对策探析论文_桂良友,詹祯圭,王翠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