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已从世界第61位跃升至第37位_中国制造业论文

中国工业竞争力升速最快由世界第61位跃居第37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竞争力论文,最快论文,工业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最近公布了《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年》,它以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突飞猛进为基础,对1985年和1998年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工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对比。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全球工业竞争力最强的是新加坡、美、日、欧等工业化国家,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我国工业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工业竞争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工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与先进国家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我国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发展速度快,规模跻身世界前10位

1985-200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制造业生产和出口规模随之扩大,199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555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85年的4.3%,提高到6.3%,居世界的位次从第6位升至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它们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为25.4%、15.9%和8.5%。

1998年我国制造业出口额达1677亿美元,居世界的位次从第29位升到第7位,占世界总额的4%。在世界制造业出口额中,美国、德国均占12.8%,日本为8.6%,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为5%-6%左右。

分析表明,世界制造业生产和出口表现出较高的集中度,美国、日本、德国三国制造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一半,其出口占世界总额的三分之一强。尽管我国制造业生产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国家,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目前的生产和出口总量与美国、日本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制造业技术含量明显提高,但是技术结构依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标准,按其技术密集程度可以将制造业划分为四大产业:高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科学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中等技术产业(包括汽车制造业、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标准电子和电气产品制造业等);低技术产业(包括纺织、服装、鞋类和皮革制品制造业、玩具制造业、金属和塑料制造业、家具和器皿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包括食品、烟草、木材、汽油、染料、皮革、有机化学制造业等)。制造业生产技术结构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梯型状,发达国家以中高技术产业为主,低技术产业和资源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发展中国家以低技术产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中高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但是在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制造业生产中,中高技术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有的甚至超过或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1985年至1998年我国制造业生产和出口技术结构有所改善,低技术产业和资源型产业的生产比重从51%降至49%;中、高技术产业生产比重从49%升至51%,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7.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8.7%),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61.2%)。由于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中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超过我国,导致我国中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在世界上排位从1985年第19位降至1998年的第22位。中高技术产业占本国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最高的是新加坡,为80%,其次是日本,占66%。

在制造业产品出口技术结构方面,我国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产品为主,占制造业出口总额的45.6%。同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发展,占制造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5年1.2%,升至1998年18.2%,该指标在世界的排位也从第48位猛升至第29位。但是,高技术产品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并且与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更大,其中菲律宾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达64%,新加坡占54%,马来西亚占47%。与此同时,我国中等技术产业在出口中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升,从2.9%升至18.4%,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8.7%)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5.6%)。

总之,我国在近十几年内充分发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两个方面的竞争优势,以较快的速度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通过建立经济特区等形式,在鼓励加快发展中高技术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我国制造业产品生产和出口的主体。

三、我国工业竞争力居世界第37位,是世界上提升速度最快的国家

联合国工发组织以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人均制造业出口额、中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中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出口比重4个指标为基础,测算了1985年和1998年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竞争力指数(The Competitive Industrial

Performance Index),即4个指标无量纲化后数值的简单算术平均。排行结果,1998年工业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的是新加坡,依次是瑞士、爱尔兰、日本、德国、美国、瑞典、芬兰、比利时、英国。在1985年至1998年之间工业竞争力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顺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新加坡的位次前移了5位,爱尔兰前移了12位,而美国和日本分别后移了1位和2位。

我国工业竞争力在世界上的位次从1985年第61位,上升至1998年第37位,居世界中等水平,排位前进了24位,是所有国家中工业竞争力提升幅度最大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加快、生产和出口的技术结构明显改善、中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额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的结果。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和人均制造业出口额在世界的位次也略有提高,但在世界上的排位比较靠后,其中前者从1985年的第63位升至1998年的55位,后者从第74位升至52位。

中国台湾工业竞争力从第19位升至第15位,中国香港的位次则从第18位降至第30位。韩国居第18位,比1985年上移了4位。巴西居第33位,下移了6位。俄罗斯和印度分别居第44位和第50位。

此外,在13年间工业竞争力提升速度较快的国家还有菲律宾(前移了20位)、印度尼西亚(前移了16位)、泰国(前移了11位)、埃及(前移了10位)、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均前移了8位)。由于工业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工业竞争力在世界地位的变化不是很明显。

四、我国加大国内技术投入和国外技术引进力度,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改善,但是技术创新能力仍较薄弱

表一199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额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

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出口

位次国家 位次国家

绝对额(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绝对额(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

1 美国 14328

25.41 美国550013.0

2 日本 895415.92 德国487311.5

3 德国 48138.5 3 日本37048.8

4 中国 35556.3 4 法国26408.2

5 法国 28025.0 5 英国24215.7

6 英国 24684.4 6 意大利 22795.4

7 意大利23514.2 7 中国16774.0

8 巴西 15132.7 8 加拿大 16313.9

9 加拿大10571.9 9 比利时 15363.6

10西班牙10321.8 10荷兰13963.3

资料来源:《联合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年》

表二1998年我国制造业生产和出口技术结构与世界水平的比较

制造业增加值技术结构(%)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 (%)

中高技术产业低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中等技术产业低技术产业资源型产业

中国51 49 18.2 18.4 45.69.0

世界平均58.741.125.1 38.7 18.817.4

发达国家 61.238.824.5 43.3 15.516.8

美国63 37 31.0 34.4 10.111.1

日本66 34 29.6 51.5 8.0 6.3

德国64 36 17.1 47.7 13.711.2

发展中国家48.751.328.2 25.6 28.018.2

新加坡 80 20 56.7 17.6 6.6 13.3

韩国60 40 27.2 35.1 19.19.8

中国香港52 48 24.5 12.4 53.04.2

中国台湾57 43 35.0 26.3 29.15.3

马来西亚60 40 46.9 18.2 9.9 15.0

菲律宾 36 64 64.3 10.4 13.86.9

印度59 41 5.2

11.4 38.123.6

巴西58 42 6.2

28.1 11.530.2

俄罗斯 41 59 3.3

13.0 5.2 18.5

资料来源:《联合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年》

表三1995年和1998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工业竞争力指数排比

资料来源:《联合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年》

《联合国工业发展报告》通过统计相关分析,筛选了与工业竞争力指数有高度相关的劳动技能、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费用、外国直接投资、支付给国外的特许权使用费这4个指标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动力,以此来衡量各国工业发展后劲的强弱。前两个指标主要反映国内技术成就,后两个指标则反映对外国技术的引进规模。这两个方面在推动本国工业发展、提升工业竞争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国所面临的技术条件和竞争环境的差别,各国工业发展模式是不同的。例如:一是美、日、欧等工业化发达的国家,主要通过增加企业对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提高国内技术水平,来促进工业发展。具体表现为这些国家的劳动技能普遍较高,对研究和开发的投资规模大。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芬兰、新西兰的劳动技能指数即中学入学率和大学入学率的加权平均(前者权数为1,后者权数为5)占居世界前五位;瑞士,日本、瑞典、美国和德国的人均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费用居世界前五位。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十分重视吸引外资,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来提高本国工业竞争力,比利时、瑞典和新西兰人均外国直接投资额分别占居世界第2、3、4位。二是新加坡、中国香港,主要以引进外国技术来促进本地区工业发展,它们的人均外国直接投资指标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5位,人均支出给国外的特许权使用费分别居世界第2位和第4位,引进外国技术成为提高本地区工业竞争力的主动力。三是韩国,走的是一条依靠国内技术来发展工业的道路,该国的劳动素质较高,对科技投入较大。1998年韩国劳动技能指数居世界第10位,其中技术类专业(指纯理论科学、数学、计算机和工程专业)大学生入学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5%,居世界第一位;人均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费用为211.2美元,居世界位次从1985年的第23位升至第13位。由于韩国对外国投资实行一定的限制政策,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较小,占国内投资总额的比重相对较低。

在近十几年间,我国在推动国内技术进步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项指标在世界上的排位均有所改善。在国内技术成就方面,1998年我国人均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支出居第44位,比1985年上升了2位;劳动技能指数居世界第59位,比1985年上升了8个位次,其中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入学人数为109万人,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179万人)和俄罗斯(175万人)。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我国外国直接投资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人均外国直接投资额居第49位,前移了16位;人均支付给国外的特许权使用费居第57位,上移了7位。在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方面,即每千人拥有电话主机数居世界第55位,上移了22位。

由于联合国工发组织在工业竞争力排比主要采用人均指标,而我国人口众多,各项指标人均水平在世界上的排位比较靠后。总体上,吸引外国投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对于我国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增强工业竞争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技能较低,企业对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现代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自主技术和创新能力薄弱,落后于周边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据测算,我国工业技术成果和创新指数(即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支出和在国际上申请的专利数两个指标无量纲化后的简单平均值)居世界第48位,处于世界较低的水平。

表四1998年我国主要工业发展动力指标与世界水平的比较

每千人技术类人均企业用于 人均外国人均用于支出每千人拥有

专业大学生 研究和开发直接投资给外国特许权电话主机数

入学人数 支出(美元) (美元)费用(美元) (台)

中国 0.100.9

30.10.3 69.6

世界平均 2.8071.4 63.414.264.9

发达国家

7.00402.4241.666.2316.5

美国 0.68465.9271.341.8661.3

日本 0.64858.4 7.1 70.8502.7

德国 0.77418.1 77.159.6566.8

发展中国家1.604.6

26.93.9 14.2

新加坡0.47198.4 2536.0 559.1

562.0

韩国 1.65211.2 36.851.0432.7

中国香港 0.491.8

727.7

184.7

557.7

中国台湾 1.06122.5 74.565.0420.1

马来西亚 0.136.7

229.5 107.8197.6

菲律宾0.550.1

20.1 2.137.0

印度 0.120.4

2.1 0.222.0

巴西 0.1813.7 49.6 6.5

120.5

俄罗斯1.187.5

15.4

196.6

资料来源:《联合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年》

标签:;  ;  ;  ;  ;  

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已从世界第61位跃升至第37位_中国制造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