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芹菜塘完全小学 6783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课堂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性。课外阅读,通过学生与文本、编者的直接对话,加上与教师、同伴之间的分享与交流,能够不断加强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与小学生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出发,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意义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和提高精神修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当前,语文教学陷入了一定的怪圈,语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课堂缺乏交流与讨论,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写”成为了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己的阅读感受取代了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感悟,枯燥乏味的课堂让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不得到充分发展,综合素质大大降低。
一、增强兴趣,培养表达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兴趣能激活思考,是学习最直接的动力。[2]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童话、绘本读物或名著进行课外阅读,浓厚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了阅读的需要,于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词汇量,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遇到各种问题,词、句、习俗、或用法等,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或者寻求他人帮助,孩子们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广泛的阅读天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
如在低年级进行课外阅读《神笔马良》介绍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只非常神奇的笔,只要用这支笔画出的东西,都能变成现实中的物体,想知道这支笔的主人马良用它都经历了什么呢?”说到这里,教师抓住时机,将《神笔马良》推荐给孩子们。好奇心引发的浓烈的兴趣引导着他们想要阅读《神笔马良》,这样,让孩子们在受到有趣故事的吸引后引发的想去看整本书的念头,真正做到了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在阅读中,孩子们获得了良好的阅读体验,感受到课外阅读中故事的发展、高潮与所蕴含的深刻精神,从而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积累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以读促写,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孩子们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加深阅读体验,学会抓关键词,进行细细品味,了解文章用词的奥妙之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课外阅读的巧妙融合,让孩子们通过删掉关键词、替换关键词等方法,品味词语的妙用,通过课外内的有机融合,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有东西可以写;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材料中修辞手法的特点,通过挖掘修辞的妙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联想,从而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懂得怎么写;最后,标点与语言的风格也是写作模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作者精心设计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关注到细节,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感悟,让学生更加彻底地感悟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心思想该如何表达,明确文章该写什么、怎么写、在思考阅读中不断地加强对文本的感受,从而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转化为所得,用文字表达出来,在阅读中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活跃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课外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丰富的语言素材中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各地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生活,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4]。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感悟来体验文章中所表达出的爱国、思乡、怀亲等深刻的内涵,了解到人物身上所具备的忠于职守、坚持不懈、先人后己等高尚情操,进而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不断的开发,发现不同的问题,进而主动进行探索,自觉解决问题,如品读《三国演义》,孩子们可以从刘关张的团结一心中感受到顽强的精神品质与团结的力量,体会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如阅读《海底两万里》,可以从神秘的海底探险中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这样优秀的书籍不可细数,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着孩子们成长的前行之路,指引着他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中勇往直前。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善用各种时机创造机会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可以是读书的心得,可以是阅读的收获,也可以是述说自己的感悟与经历等,慢慢地,班级的孩子们就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课外阅读分享的习惯,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
四、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孩子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如果仅仅依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外自主阅读,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增强阅读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课外阅读的本质,语文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语文课堂这个媒介不断加深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以读促写、以读感人,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素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自信。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衔接[J].郑秀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年04期
[2]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吕少春.课外语文.2018年25期
[3]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杨威.课外语文.2018年24期
[4]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衔接[J].冯玉梅.小学生(中旬刊).2018年05期
[5]浅谈学生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指导[J].肖跃飞.课外语文.2018年25期
论文作者:朱茂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孩子们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