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互动、灵动: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课堂教学论文,灵动论文,境界论文,主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多元能力。为此,我们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主动、互动、灵动”的教学理念,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课堂,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构建“主动、互动、灵动”课堂的前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构建“主动、互动、灵动”课堂的基础,灵活教学、鼓励创新是构建“主动、互动、灵动”课堂的关键。 一、主动课堂:提高自学、迁移能力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主动课堂,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精神和自觉的学习态度,包括学习态度端正,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乐于合作探究,自主、主动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为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们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入手,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当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获取成功时,他们的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问题和情境往往是不确定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这种知识迁移能力是多层次的,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练习,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练习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不是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探究、主动交流、主动建构、主动拓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他们的个性就会表露出来,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手脚就会解放出来,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互动课堂:培养探究、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学生能够探究的情境,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激发自己的探究意识,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互动课堂,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互相促进并和谐发展的师生、生生关系,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资源和环境互动,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困难来自其自身的学习过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探究的时间、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机会。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思考,凡是学生能表述的就让学生表述,凡是学生能归纳的就让学生归纳,凡是学生能实验的就让学生实验,凡是学生能合作的就让学生合作,凡是学生能教学生的就让学生教学生,凡是学生能鼓励学生的就一定要让学生鼓励学生。这样,在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表达能力逐渐提升。 在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取得成功必备的核心能力中,交流表达能力居首位。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心理之间的双向互动,是以情感的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相互交融、相互激励为基础的。我们要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学生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对各自的想法、思路,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在讨论中,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深化各自的认识。在讲授新课阶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彻底打破以往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旧的教学秩序,调节以往课堂教学中沉闷的气氛,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学生通过展示、点评,可以实现充分的积极思考、充分的多向交流,进而培养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言语沟通、交际、协调、合作等基本素质的“互动能力”,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灵动课堂:激发质疑、创新能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灵活教学、鼓励创新,倡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灵动思维。灵动课堂,主要是指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活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求新求异的勇气,包括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实践的快乐,在学习过程中生成课程资源,提升创造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烁,知识的种子在发芽,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场所,师生在深刻质疑、积极答疑中教学相长、和谐共进。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观察质疑、比较质疑、联想质疑、讨论辩疑、训练布疑、课后拓疑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不断强化,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创造性是灵动的核心。为促进学生思维的灵动飞扬,我们从学生特长和关切出发,在其“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上寻找结合点,同时在这些增长点展开教学,让他们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自身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都能在“最近发展区”上相适应,并不断把“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以培养质疑态度和创新精神。 灵动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激情奔放的课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构建灵动的课堂,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主体的情感需求,着力建构开放的、充满灵动的课堂运行体系,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达到课堂真正活起来的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学习看成一件乐事、当成一种享受,不断迸发创新能力,进而使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 实践证明,学生直接参与的课堂更精彩。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尊重学生课堂中的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中闪现的智慧火花,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进而达到主动、互动、灵动的教学境界。这样的课堂融知识、能力、思维、情感、创造于一体,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综合素养逐步提升,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主动性、交互性与灵巧性: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_互动教学论文
主动性、交互性与灵巧性: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_互动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