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市政工程项目作为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及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以融资模式为主。因此文章后续将根据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资模式,即PPP模式展开分析,对于其概念、特征以及跟踪审计展开分析,作为PPP模式下市政工程审计改革的依据。
关键词:PPP模式;市政工程;跟踪审计;
市政工程是我国社会体系当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领域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开始进入融资为主的发展阶段。而在这样的趋势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资模式,即PPP模式也逐渐体现出了其存在的优势。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特别是在PPP模式下的跟踪审计,应当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一、PPP模式概述
依据我国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相关指导文件来分析,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资模式,其主要是指政府为强化公共产品服务能力、保证供给效率,借助特许经营、服务购买以及股权合作等形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摊以及长期合作链条。这一模式的主要适用范围,是政府负负有主要责任且能够顺应市场化运作趋势的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供选择的操作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其一是经营性的项目,即是经营所获收益能够逐渐补偿前期投资的项目,可以采取建设到运营到交接的模式,即BOT模式、以及建设到获取所有权到运营到交接的模式,即BOOT模式。其二是准经营性的项目,即是经营过程所获收益不足以填补前期投资故需要政府进行补贴的项目,可采用以上谈及的BOT模式以及从建设到获取所有权到运营的BOO模式。其三是非经营性的项目,其具有公益性质,主要依靠政府给予的补助去对前期投资进行填补,这类项目可利用以上谈及的BOO模式以及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资模式,即PPP模式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管理外包、租赁以及以上谈及的BOO模式、BOT模式、BOOT模式及特许经营等,可见是一种综合性的投资模式。
二、PPP模式的特点
(一)合作关系
在PPP模式下,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在这一运行模式下,政府与社会资本不是竞争关系。能够借助让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或是公共服务当中,达成与政府的协作互利,并且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强化政府对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同时对运作的整体效率进行提升。
(二)利益共享
在社会资本与政府的合作过程中,利益的产生归功于双方的共同协作,所以利益共享也是必然,双方都能够借此得到经济与社会效益。即是说在PPP模式下,最为重视的是项目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共享。政府方面能够降低融资压力及成本支出,社会资本则可获得可靠的投资回报,避免面对无法回收成本的风险。
(三)风险分担
凡是有危就有机,利益往往伴随着风险,PPP模式强调利益共享,那么风险也应该共同分担,这样是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PPP模式下跟踪审计的意义分析
国家跟踪审计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权威性的审核,确保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以确保国家的财政经济秩序得到维护,推动廉政风气的建设,为各方利益提供保障。采取PPP模式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其审计自然要纳入国家审计范围当中,并且要贯穿工程建设全程,这是最为有利的监督途径。
四、PPP模式下国家跟踪审计工作的难点
(一)审计资源问题
PPP模式下,市政工程项目一般会与社会资本建立起长期合同关系,而且合同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审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确保审计的有效性,就要对PPP模式当中各个参与方的风险辨识与风险分担进行监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税率与汇率政策出现变动时,要对项目整体架构以及相关条件进行明确,此外要对编制招标文件的过程加以关注,这会加大审计压力。
(二)相关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政府部门对于工程项目的国家跟踪审计,长久以来都并没有进行十分明确的规定约束,相关法规体系不够完善,这是不可否认的。因此当前许多审计机构都是依照国家原有的传统审计准则去执行跟踪审计工作。但鉴于相关的规定并非针对跟踪审计所订立,所以当前现行的审计规章并不能满足实际审计需求。
(三)风险评估难度过高
在PPP模式之下,风险的分摊,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都在密切关注的关键点。所谓风险分摊,其主要是根据合同中的约定条款为依据去实行,最主要的目标是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将风险与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随着PPP模式的不断普及,运用此模式的工程项目,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发体现出来,特别是对于审计相关人员来说,从项目准备阶段以及风险分析阶段开始,就需要事先得出项目可行性报告,并且分析合同内的相关条款是否合理,之后的过程中,审核也要贯穿每个环节,所以作业量自然很大,压力也更大。
五、提升跟踪审计效率与质量的策略
(一)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养
为了确保审计的精准性,保证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审计人员素养的提升,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要针对审计人员队伍开展工程、财务、税务等多个层面专业知识与技巧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这样才能确保跟踪审计这项漫长的工作不会在中途出现差错。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协助工作。
(二)完善跟踪审计相关法规
在PPP模式下,政府与社会资本达成合作,为体现权威性,必须要更加重视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为确保跟踪审计工作能够顺利且有序地推进。体现出PPP模式的优势,首先应当建立起一套更加完整可靠的PPP模式管理制度,确保政府与社会资本都能更快明确定位,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重视对项目建设管理实力的审计
工程承办方是否真正具备做好工程的能力,这同样是跟踪审核的要点所在,因此PPP模式下的跟踪审计,也应当更加注重对工程承办方项目建设管理实力的审计。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必须要认真做好概预算、工程管理体系、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工程相关专业人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审核。
(四)做好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
施工过程复杂而漫长,再次过程中,要达到跟踪审计的目标,便必须要对每个施工环节都进行实时监控。其一是要建立起跟踪审计所需要的大数据库,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到在每周工作结束后及时对本周施工进度进行上报,同时也要及时递交采购合同等实时信息,以及后续施工与采购规划方案等,并且可以通过定期抽查检测实施情况。对于长年跟踪的项目,则要更及时且多方面的了解项目各阶段施工概况。其二是要不定期进行施工抽查。要认真了解施工计划是否正常推进,材料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工程是否按照图纸与规章要求在开展施工等。其三是要对隐蔽工程进行更加细致的审计,在工程隐蔽之前,应当委派部分审计人员到施工现场查看施工成果是否符合前期要求。
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趋势下,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即PPP模式,在工程体系当中已经体现出了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市政工程来说,PPP模式更为有利。而跟踪审计则是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更为稳妥可靠的审计方式,贯穿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为此文章中针对PPP模式以及跟踪审计展开了分析,望能够确保跟踪审计的实际意义真正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徐晓,崔峻,张紫毓.3P模式下市政工程的投资成本控制[J].广东经济,2017,(08).
[2] 岳传德.如何强化PPP模式下市政工程跟踪审计浅述[J].绿色环保建材,2016,(08).
[3] 杨彤.浅析基于PPP模式下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18,(10).
论文作者:郭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模式论文; 政府论文; 社会论文; 资本论文; 模式下论文; 项目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