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分析并比较两种补液方法对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创生性休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9例。院前急救的时候,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补液方法,观察组选择亚休克补液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98例患者经过抢救,不存在患者死亡,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8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的患者,为患者选择压休克补液方法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补液效果优于传统的补液方法,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不要方法,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亚休克补液治疗;传统补液治疗
【中图分类号】R605.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077-01
在进行院前急救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创伤性休克的患者,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几种症状。一般对于创伤患者,大部分都会因为严重失血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导致患者死亡[1]。创伤性休克在进行早期抢救的时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予以干预就会直接对患者治疗的即时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2]。本研究选择我院的98例创生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不同的补液方法对于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9月到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选择出9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45.6±11.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43.7±12.5)岁。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本研究经过我院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分组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本研究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止血处理,对于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需要采用止血带进行结扎,并且为患者进行直接压迫,如对患者进行加压包扎等等。为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止血药的给药。并做好对患者骨折的固定,必要的情况下需要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补液方法进行急救,为患者一定量的液体复苏,按照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晶后胶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补液,为患者给予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或者是为患者选择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羟乙基淀粉等进行静脉滴注。其输入的速度为每分钟20~30ml,必要的时候为患者选择多巴胺等药物进行升压,需要保证患者的动脉压与正常水平接近。为观察组患者选择亚休克补液方法进行紧急补液,为患者静脉滴注7.5%的高渗氯化钠溶液,并且保证其输入速度为每分钟3~4ml,使患者机体处于亚休克状态,保证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维持在30~40mmHg左右。
1.3观察指标
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情况和病死率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技术资料选择c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98例患者经过抢救,不存在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8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表1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临床上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的救治方法一般有两种,通常采用传统的补血方法和亚休克补液方法进行治疗。传统补液方法一般主张必要的时候使用升压药物,同时为患者应该尽早的,尽快的为患者及时的补充足量的循环血量[3]。它能够尽可能的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恢复在正常状态下,以防止患者的休克而进一步发展,并且对患者的重要器官和血液灌注等进行保护[4]。而亚休克补液治疗方法主要是使患者在未充分止血状况下,通过控制患者的补液量和补液速度,选择体液种类使患者的血液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之下[5]。
所以本研究据此主要分析这两种补液方法,在院前急救治疗当中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两组患者都不存在有死亡患者,能够证实两种补液方法对院前急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进一步分析两种患者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都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酸中毒等症状。但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例数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这可以证明通过亚休克补液方法对患者进行院前休克的补液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而这种情况也能够对上述说法予以证明,同时本研究和临床相关文献具有一致性,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的患者,为患者选择压休克补液方法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补液效果优于传统的补液方法,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不要方法,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尹成双,徐晶,金立民.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05(08):203-204.
[2]任慧琴,乔着意.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4,27(21):183-185.
[3]周学健,朱敏,许生敏,何一成,李晓英.不同复苏液对创伤性休克临床疗效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09):297-298.
[4]候建成,李海军.创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22(26):54-56.
[5]李权怀.176例创伤性休克的补液经验[J].创伤外科杂志,2013,08(02):544-546.
论文作者:王仁兵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4
标签: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创伤论文; 性休克论文; 休克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