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界在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中的独特作用-以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论文

论学界在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中的独特作用-以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论文

论学界在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中的独特作用
——以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

马树春

(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摘 要: 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多重意义,因而成为当今民族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它是一个涉及到政府、企业、学界、民众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到整合资源、协同推动,才能形成合力、发展壮大。其中,学界发挥着无可取代的独特作用,即先导性作用、基础性作用、指导性作用和参与性作用。没有学界的有效参与,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势必难以搞好。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化;学界;作用;布洛陀文化

所谓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简言之,就是通过科学创意和市场运作,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本,进而生产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业、获得相应效益的行为和过程。作为文化经济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多重意义,所以,它也就成为当今民族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当然,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是一个涉及到政府、企业、学界、民众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到整合资源、协同推动,才能形成合力、发展壮大。那么,学界在其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通过对广西田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洛陀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个案研究,我们发现,学界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自从2004年举办首届“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以来,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已初步走出了一条借助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再生产”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产业化之路,被誉为“田阳现象”,正如学者所说:“在后发展地区,如果缺少文化这条腿,就永远跨不过‘现代化’这道坎,就不会带来良性发展。如果经济文化两手抓,善于把经济变成文化和把文化变成经济,其发展就会有广阔的前景和预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田阳文化现象给我们的启示。”[1]具体来说,学界的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先导性作用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有了产业化的意识,才会有产业化的行为。对于民族文化资源,一些人只是注重其不可再生性,一味强调原生态本真性的“保护”而坚决反对“开发”,尤其是进行产业化开发。其实,中外无数事例告诉我们,适度产业化反而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比如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云南的《云岭天籁》、贵州的《多彩贵州风》、宁夏的《花儿》、新疆的《木卡姆的春天》、四川的《藏谜》等西部地区著名的民族文化演艺项目,本身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的“以开发促保护”的成功典型。所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七条更是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可喜的是,早在2002年开始对布洛陀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考察调研时,广西学者就清醒认识到对其进行产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如时任广西壮学会会长的覃乃昌先生在《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一书的“前言”中所说:“布洛陀及其相关的遗迹、古籍及歌谣、民间故事传说、谚语、游艺等,都是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都应该受到保护。但是,这种保护不是被动的,而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必须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做好布洛陀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开发利用布洛陀文化资源,展示布洛陀文化,既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也是保护、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而且,“开发布洛陀文化,有利于田阳县的经济文化发展,同时对提高壮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精神,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3正是因为具有这种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与经济互动的清醒而辩证的思想意识,才使得学界专家与田阳县政府一拍即合,才有了之后的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的举办等一系列产业化行为。

大力治理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监管。变“定期整治”为“时时严打”“处处严打”,全面围堵农村市场问题食品。集中精力做好对农村集体聚餐的风险防控,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严格落实自办宴席日报告制度,全县农村自办宴席备案率达到95%以上,有效降低了农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基础性作用

从种类、性质、特征、效果来看,并非所有的民族文化资源都适合进行产业化开发。因此,在实施产业化之前,必须要对该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科学准确的评估,以明确其内涵、类型、特色和价值,从而得知是否可以、如何实施产业化。如果仅凭一时冲动而盲目开发,很可能会使民族文化资源遭到无可挽回的破坏,这方面的教训实在不少。

从20世纪50年代起,广西学术界就开始着手开展相关工作。在文本搜集方面,1958年,《壮族文学史》编写组就搜集到民间故事“陆陀公公”;1987年至1990年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采风中先后收集到3个比较完整的布洛陀唱本;截至2005年底,共搜集到39个布洛陀麽经抄本。在整理出版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前,关于布洛陀的文本主要是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的形式保存于文学史和作品选之中。1986年,广西成立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布洛陀》列为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七五”重点规划项目,并于1991年出版《布洛陀经世译注》一书。2005年,8卷本共527万字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12年,百色学院韩家权教授主编的《布洛陀史诗》(英壮汉对照)一书面世。在开展研究方面,1984年周作秋教授的《论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这是对布洛陀史诗最早介绍和研究之文。而自从2002年广西文化名人古笛经实地考察认为田阳县敢壮山就是壮族始祖布洛陀居住地之后,学术界更是掀起了布洛陀文化研究热潮并取得丰硕成果。迄今,已出版《布洛陀文化研究文集》《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等十余部著述,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些成果是从文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文化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专业研究的,因而内容丰富、深刻、可靠。

总的来说,诸多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是为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起到了必要且充分的基础性作用。一是明确内容。所谓布洛陀文化,其实“就是壮族及其先民崇奉布洛陀为创世神、始祖神、宗教神和道德神,并遵从其旨意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观念性体系。它包括布洛陀神话文化、布洛陀史诗文化、布洛陀宗教文化、布洛陀始祖文化、布洛陀歌谣文化等”。[3]二是明确地位。《布洛陀》神话传说、口传史诗等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壮族原始时期的基本面貌,保存着壮族先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记载着壮族先民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凝聚着壮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堪称壮族历史文化的原生态“百科全书”。三是明确价值功能。布洛陀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储存与传承、文化认知与教育、文化认同与激励等多种社会功能,以及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之,这些研究初步勾勒出了布洛陀文化较为完整的知识谱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也正是广西壮学学会众多专家学者具体的考查、论证,并配合田阳县人民政府积极申报,2006年,《布洛陀》口传史诗成功入选由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级“非遗”。也就是说,这些多学科、多角度、多数量的科研成果,为布洛陀文化产业化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性作用

一是积极参与实地考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布洛陀文化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研究,撰写多篇论文,出版《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等多部著述,阐明了布洛陀文化的内涵、类型、特质和价值,为其产业化开发起到很好的参谋作用。

第二,将田阳敢壮山打造成珠江流域原住民族始祖文化旅游目的地。众多专家研究发现: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即壮侗语族或壮泰族群的人文始祖,具有共同性、创世性、宗教性、广泛性、延续性、民间性等文化特征。这些民族包括我国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毛南族、仫佬族、黎族,越南的岱族、侬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等诸多民族。也正因如此,他们彼此语言相近、习俗相类、文化相通。那么,作为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或多或少在他们中留下痕迹或影响,比如,我国的壮族、布依族、傣族、水族、毛南族、黎族等民族以及老挝的老族等族群,至今还流传着布洛陀神话传说,还存在着布洛陀信仰现象。因此,如将田阳敢壮山打造成珠江流域原住民族始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就可以“填补岭南无始祖文化旅游景点的空白”,[2]329满足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壮侗语族或壮泰族群人们寻根问祖、观光旅游的文化需求,成为特色鲜明的跨区域文化旅游品牌。

(一)关于品牌打造的问题

难能可贵的是,众多学者尤其是壮学专家们不只是为学术而研究,不满足于案头工作,而是以自身的独特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之中,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2016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希望集团旗下的上海新增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原四川盐湖化工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思维,以氢氧化钾、碳酸钾等化学品的传统贸易为主业,创新“互联网+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增值服务模式,打造出的具有钾碱行业价格指数发布者和行业销售领导地位的公共交易电商平台。该平台除了吸引除盐湖股份和新希望集团倾力合作外,民生银行、新网银行、人保财险、新增鼎数据、时力科技、汇通天下、鼎盛仓库等金融、保险、物流、数据分析企业也加盟助力。

那时哥们儿朝洛蒙祖坟还没有冒白烟,还没有提升为销售助理,还和我们挤在十平米大小的“烟箱子”里。媳妇来了,租不起宾馆,俩人就在“烟箱子”眉来眼去地腻歪着,害得我们哥几个晚上有“家”不能归,只在街上瞎逛。羊肉串吃得没滋味,就去火车站胡同里的小旅店看港台的武打剧或毛片。但还是出了事。哥们儿朝洛蒙和媳妇在“烟箱子”里时,被厂里管后勤的经理撞到了,当成卖淫嫖娼的把他们揪到保安室。几个保安轮流审讯,好在他媳妇还算是有心人,来时把结婚证揣在兜里。媳妇掏了结婚证,给保安看了,保安才放过他们。这事在厂里传扬开来。媳妇臊得要死,咬牙切齿跟哥们儿朝洛蒙说,再也不来这座没有人性的狗屁城市了!

(二)关于产业链构建的问题

二是在充分调研、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积极配合田阳县人民政府申报自治区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使得《布洛陀》口传史诗成为首批自治区级、国家级“非遗”,之后,敢壮山景区也成为自治区设立的百色市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区域。

四、参与性作用

品牌就是吸引力,就是竞争力。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须在充分发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凝练方向,准确定位,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特色取胜的品牌化之路。为此,有关专家从全域旅游角度,就布洛陀文化旅游的市场定位和品牌打造提出如下建议:

从本质上说,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它靠人无我有的特色取胜,其中包括内容、形式、价值、路径的独一无二性。因此,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就是不仅要拥有丰富、独特、优质的文化资源,而且还要有可行的思路。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界进行准确的“定位”研究,以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指导性意见。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对策建议”,主要见于数位壮学专家应邀实地调研后撰写的、呈送给田阳县政府参考的《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后又于2004由广西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此外,还有一年一度由广西壮学会与田阳县政府联合召开的“布洛陀文化研讨会”的论文和发言,以及其他地方发表的学术论文。

构建产业链是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最大化效益的重要途径,这方面国内外有许多成功案例可资借鉴。比如,美国大片《星球大战》三部曲的票房收入为18亿美元,而其玩具等衍生产品的收入则超45亿美元。那么,针对一直以来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存在的产品开发滞后、产品特色不足、产品类别单一、产品效益欠佳等问题,有学者从全产业链角度,提出应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消费环节,以布洛陀文化为内核支撑,通过大胆创意和巧妙组接,着力打造旅游产业链、演艺产业链、出版产业链、影视产业链、饮食产业链、医药产业链、会展产业链等纵横交错的七大产业链,以便实现产业融合,延伸开发内容,产生多元一体、合作共赢的“溢出效应”。[5]123

第一,将田阳敢壮山打造成壮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众多壮学专家经实地考查,尤其是从考古学、民俗学、文化学等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得到如下答案: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4]37而田阳县敢壮山则是布洛陀曾经居住过的圣地,是布洛陀文化发祥地,迄今还有许多文化遗迹或遗物。那么,如果将敢壮山景区打造成壮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就可以满足壮族人民寻根问祖、朝拜祭祀的需求,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品牌。当然,它同时也可以成为其他民族感知壮族独特文化的旅游亮点。

三是早在2002年4月30日,广西壮学学会就与田阳县布洛陀文化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签订关于联合开发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景区的协议,由壮学会负责制定其中的《壮族文化展示规划》。在《规划》中,壮学专家提出如下合理化建议:第一,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布洛陀及其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图腾崇拜,制成系列雕塑像、图腾柱等,竖立于布洛陀文化园内的各个功能区中,作为标志性形象。第二,将布洛陀神话中的系列故事,以艺术的表现手法,雕刻在园区石板上,构成一系列画面;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用古壮字抄录的《布洛陀经诗》刻在石碑上,展示于园内。第三,以布洛陀神话中的典型故事为题材,创作成舞蹈、戏剧进行演出。第四,以布洛陀神话中的典型故事为题材,创作并拍成系列电视剧或制成光碟。第五,将神话中的图腾崇拜等形象用于园内各种建筑上的图案或花纹装饰,使之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此外,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田阳县人民政府就签订了关于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敢壮山布洛陀文化研究基地的协议。根据协议内容,田阳县负责提供布洛陀文化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文字、录像、录音等;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负责通过网络形式扶持和帮助田阳的布洛陀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此后,田阳县政府又委托该所罗汉田教授等人编制《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景区策划文本》,对原有建设规划进行细化和优化。

四是一年一度的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之前,广西壮学会领导专家都与田阳县人民政府具体磋商,确保了旅游节如期举行,并且越办越好。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在传统机械设计中需要耗费更多人工与精力,冗杂的程序与计算给生产带来复杂性与难度,自动化的机械设计制造实现以后就改变了这种操作难度大的不足。一方面,自动化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减少不必要的设计编程,即简化了繁重的设计制造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减少人工操作环节也间接降低了人工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对提高机械制造安全大有裨益。

总之,正因为有关专家学者一开始就“介入”布洛陀文化旅游的建设之中,去考察、作研究、搞规划、提建议并付诸实践,充分发挥了无可取代的独特作用,才有了布洛陀文化产业化今天之成绩。其所作所为,对于当今其他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教学方案对于英语老师授课时候能够形成不小的干预,老师就应该在授课之前依照授课内容规划好英语教学方案,展开教学积极了解同学们的具体英语学习情况,依照同学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展开接下来的英语讲解布置,与同学们以朋友的身份相处,让同学们可以积极主动地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授课当中去,从而提升初中生们的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竹松.文化不衰民族不老[N].广西日报,2006-05-29(8).

[2]覃乃昌.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3]覃乃昌.布洛陀文化体系[J].广西民族研究,2003(3).

[4]张声震.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5]马树春,旷红梅.布洛陀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策略研究[C]//覃乃昌.布洛陀文化研究——2010年布洛陀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

On the Unique Role of Academic Circle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Taking Zhuang’s Buluotuo Culture as an Example

Ma Shuchun
(Literature and Media Institute,Baise University,Baise,Guangxi 533000)

Abstrac t: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is of multiple significance, including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carrying forward national culture, and facilitating social progress.Therefore,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oday’s ethnic regions to exert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creat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to achiev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However, it is a complex project involving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public.Only by integrating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cooperation can we form relationships of synergy and develop the industrialization.In this case, the academic communit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and unique role, namely, the leading role, the basic role, the guiding role and the participatory role.Without the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of academic circles,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would be difficult to achieve.

Keywords: national culture;industrialization; academic circles;role; Buluotuo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G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70(2019)03-0058-04

收稿日期: 2019-03-22

基金项目: 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视阈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BMZ0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马树春(1963— ),男(壮族),广西田林人,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

(责任编辑:韦国友)

标签:;  ;  ;  ;  ;  ;  

论学界在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中的独特作用-以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