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复习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招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思想品德论文,复习指导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5年试题特点简析
2005年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试题,让我们明显感受到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在多年全省统一命题中,这是一次命题理念的新突破,它开拓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的视野,打破了传统考试下教教材、背教材、考教材的模式,让老师们更加明确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清楚了今后的教学方向,更加坚定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信念。2005年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试卷受到了专家和老师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2005年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试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大力贯彻新课程理念,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种试卷(非实验区、实验区)题型相同,形式相同,符合我省教学实际,为非实验区向实验区的顺利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依据新课标精神,注重“双基”,联系实际,难易适度,注重考查能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打破思想定势,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优化。
4.关注“热点”,兼顾“冰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体现了时代精神,注意了地域性。
5.按照“回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贯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6.充分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切实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
7.关注重大主题,突出地方特色。试题中巧妙地引入地方素材,联系社会热点,构建能力平台,设问灵活开放,引领学生今后更加关注社会生活。
8.题型设置合理,试卷结构科学,赋分恰当,阅读量和书写量适中,总体难度有所降低,符合河南省教育厅有关指示精神。
二、2006年试题走势预测
2006年中招命题在保持2005年试题风格的同时,会更加注重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更加突出对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的考查,更加聚焦学生的生活,更加关注地域特色和家乡建设,把“学习即生活”“考试即生活”充分统一起来,真正把教学过程中所达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研制试题的出发点和回归点。
1.考试内容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的选材将会更贴近学生生活,将更紧密地结合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尽管学生没有使用新课标的教材,但这并不影响贯彻新课程理念。试题将不仅关注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
2.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注重基础知识是历年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的重点,新课程改革不否定基础知识教学,相反更加强调以知识为支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将会继续关注基础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础知识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和拓展。基础知识不仅指教材中的重要知识,还包括更新和拓展的知识,如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相关背景等。这是因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必将不断出现新的内容,因此,必须始终关注这些变化。
3.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身边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的时代特点之一,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和考查,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特征。那么,应该关注学生哪些方面的生活呢?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在生活中,学生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个体,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要帮助学生澄清错误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要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他们必然要走入社会,而社会是复杂的,学生身边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这些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4.突出重大的时政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十分注重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考查。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考查不仅仅是简单地考查重大时政热点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等,更重要的是以时政热点为载体,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些时政热点包括每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基本国情国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
5.注重学生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学生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该问题的看法,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②注重学生行为的引导,如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做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如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具体的方案、口号、宣传标语、活动计划、解决措施等。
6.加大试题开放力度,努力做到开放性和规范性的统一。加大试题开放力度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中招考试的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试题的开放度将不断加大,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般来说,开放性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试题具有开放性,即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特长,任意回答其中一个问题。②设问具有开放性,即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谈看法、提建议、谈打算、面对某种情况应该怎么办等,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回答。③答案具有开放性,即从不同角度设置开放性的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只要学生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7.试题的设计将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试题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传统的题型如单向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概括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索题等,将继续沿用,但可能会以不同的模块出现,例如以一个初中生在成长历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形式出现。②将会更加注重试题的人文性、系统性,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用自己的视角看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③试题将更注意体现新课改理念,更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轻松愉悦、充满自信地完成考试。
8.客观性试题的比例仍将严格控制,并会以更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依据“回归品德”“回归生活”的理念,鼓励探究,倡导创新,不回避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活动探索类的主观性试题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9.试题设问将会更加开放,试题答案更具开放性。将会加强采意给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尤其注重激励学生答题时的创新精神和独到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三、2006年的中招考试可能会出现的新亮点
1.在命题的指导思想上,可能将更加突出考生的主体地位,给考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同时照顾城乡之间的差别,让考生真正成为考试的主人。
2.题型设置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可能会有新的呈现形式,进一步突出创新精神,以应对开放性考试的挑战,避免猜题押题。
3.试题的背景或载体,除了漫画、图表、诗词、歌词等形式外,可能会更加灵活、新颖,比如谚语、对联、名言警句等。
4.试题的难度可能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有所增加,区分度可能会相应加大,从而更有利于优秀考生展示其实力和才华,但又能够适应大部分考生。
5.试题的题干文字阅读量可能仍保持适中,而语言更加精炼、简洁。
6.试题的设问角度可能会更加巧妙,符合考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给考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余地,以避免成人化倾向。
7.试题的答案设置将更加规范、科学,既强调引领性、开放性,又不失其规范性,将尽量做到开放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8.在评分标准上,将会更加尊重考生答案的多元化、个性化。
9.试题可能更加注重综合性,淡化学科知识体系,会渗透一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一些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展望人类未来生活、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话题,因更具有长久价值而倍受重视。因为知识是对某种已经存在、已有定论的事情的了解和积累,面对“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不可能一一传授,学生也不是无限大的“容器”。我们知道,政治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的政治是空洞的政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了对知识的考查,也就无法考查能力。现今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可以说考查知识是为考查能力和思想觉悟服务的,在突出思想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性,“综合”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能力的要求。综合试题往往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单学科或多学科提出各种问题,以达到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热点问题、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等,但不会超越考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10.试题可能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作为命题的依据。 从表面上看离教材似乎有点远,但是理在“书中”,高于教材,更加灵活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精神。因此,机械地死扣教材是得不了高分的。
四、复习迎考策略
2006年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复习,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材“定位”。教材是学生的“学本”而非“教本”,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只是教学的参考,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不同版本的教材只不过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这种理念不仅应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应在复习备考中有所渗透和体现。所以,复习时不但要复习教材,而且要时刻注意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
复习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在重视“双基”复习的同时,要重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把生动的现实材料引进课堂,通过“以案导学”“案中求理”“用中求化”的方法,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沟通知识与社会的联系,拓展知识的空间,实现懂与信、知与能的转化。
2.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导向。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有如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儿女的模样虽多种多样,但他们都源于父母的基因。教材可以有许多版本,并各具特色,但它们都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都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中招考试是对包括教材在内的整体课程资源的一种检测,而决非仅仅是对教材这种有限课程资源的考查。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载体,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
作为毕业班的教师,要注重研究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作为复习备考的指南。教材有限的教学资源不是中招考试的全部,其中很多相关的课程资源是无形的,是需要教师进行重新整合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界限更加模糊,学科之间渗透和融合更加明显,所以复习备考必须注重综合性。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那种靠投机取巧、临时抱佛脚来应对中招考试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
3.懂得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资源。教师在复习备考中最有效的一条策略就是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有整合学科教学资源的能力和素质,要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中相关的课程资源加以整合,更要打破学科体系,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寻找备考的素材和资源,如时政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家乡建设成就、学生生活实际等。
传统的三轮复习方法需要进行调整,那种认为单纯地重复教材内容就等于夯实基础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中招考试对“双基”的要求,是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科学的考查,而决不是照搬教材、机械式地进行考查。没有一定的生活背景,单纯地靠划划、背背是难以奏效的,与新课程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对教材的复习,认为这是对学生“双基”的重视,而很少抽时间去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很少去研究怎样“活化教材”,把教材生活化。同时,也很少在使用教材时去联系相关资源,创设情境和话题,培养学生借助教材、借助相关资源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学会研究题型,教给学生方法。题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同题型在命题设置上体现了对学生不同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考查。每一种类型的题目不管形式怎么变,都有答题的相应规律。有的教师认为,题型研究对于提高理科的成绩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没有太大意义,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
5.要强化能力要求,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中招考试更加注重对“三维目标”的考查,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展、延伸、迁移能力,更加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的考查,而不是为考知识点而考知识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平时教学与复习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如演绎法(要求从原理出发,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解释、说明某一问题)、归纳法(要求用一系列相关的事实和观点来论证某一观点)等。学生只有学会分析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
6.夯实基础,把握好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在教学与复习中,要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放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准确理解和把握,注意知识的主次,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从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来看,不片面追求知识覆盖率,而是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因此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近年来关于主干知识的考查方式,复习要全面、系统,从宏观到微观,总体把握,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才能随时调动或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7.要重视热点问题,选准重点专题。中招考试不回避热点问题,因为考试不能与实际教育活动相悖,这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的突出特点。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也是中招考试中常涉及的问题,因为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知识,记忆障碍较小,因而能提高考查能力的效度。2005年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试题,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中心、以人们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素材的设计思想,特别是持续了几年并还将持续的一些国内、国际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在2005年的试题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必须重视热点问题,选准重点专题,按专题、材料与相关理论进行整理,阐释这一专题包括的内容,整理这一专题所涉及的原理,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只要这样扎扎实实地做了,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8.了解学生实际,把握导向。从学生学习和应试能力角度来看,通过近年来的调查了解,主要存在以下六方面的弱点:①基础知识弱。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尤其不会灵活运用;考试时靠抄书,结果是“翻破指头无觅处,抄得满卷无分数”。②审题能力弱。审题不准确,弄不清题意,缺乏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③解题技巧弱。缺乏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应变能力不强。④知识迁移能力弱。思维不活跃,知识提取、重组、应用能力较差。⑤表达能力弱。词不达意,层次模糊,尤其对本学科的概念、术语、基本原理等掌握运用不够熟练。⑥综合能力弱。遇到新的问题情境茫然失措,缺乏综合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因此,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导向。分析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命题所涉及的重点、热点问题,试题的特点。
第二,领会宗旨。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回归理论;教材联系热点,热点回归教材。
第三,掌握要领。依据“三本”(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立足“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其中知识是基础,技能是桥梁,方法是关键),强化“三点”(重点、难点、热点),重视“三法”(考法、教法、学法)。
第四,注意“三性”。基础性(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综合性(学科内、跨学科、与热点结合)、时代性(反映社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