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发展概况_人口增长率论文

世界都市发展概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概况论文,都市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林建秀 译

(原载联合国《全球城市展望:1994年修订版》,1995年)

当前,世界总人口的45%是城市人口,他们生活在各种不同规模的城市里。巨大的城市集群,一种新近的现象,其数量正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生活在这类超大集群的居民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全世界有超过50%的城市居民目前继续生活在人口不到50万的小城市里。本文研究世界城市的规模及其发展。首先,描述世界最大城市的规模及其发展;其次分析大都市人口向效区或近郊小城市分流的现象;最后是关于城市人口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分布构成。

一、世界前15个最大的城市集群

东京1994年总人口为2650万,在世界超大城市集群中保持领先的位置。从1970年以来,东京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城市集群,预计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15年(表1)。纽约1960年在世界15座超大城市群中位居第一,从1970年开始(到1994年)一直排名第二,预计在今后的25年里,纽约的排名将不断后移,到2000年,将排在第五位,2010年排在第十,2015年成为第11位。位居东京和纽约之后的世界特大城市群分别是:圣保罗、墨西哥城和上海。此外,包括在世界前15座最大城市群的还有:孟买、洛杉矶、北京、加尔各答、汉城、雅加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大阪、天津、里约热内卢。1994年,这15座城市的总人口在980万至2650万之间。

如表1所示,世界15座最大城市群及其总人口将不是一成不变的。预计到2000年,拉各斯(尼日利亚)、卡拉奇(巴基斯坦)和德里(印度)将取代原有的里约热内卢、大阪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加入这15座最大城市群的行列。汉城将于2010年被达卡所取代。预计至2015年,拉各斯将在全球15座最大城市群中位居第三,仅次于东京和孟买。

表1 1950—2015年按总人口多少排列的世界前15座最大城市群(单位:百万)

次序 城市及所在国

总人口

A.1950

1.纽约·美国………………………………………………………12.3

2.伦敦·英国………………………………………………………8.7

3.东京·日本………………………………………………………6.9

4.巴黎·法国………………………………………………………5.4

5.莫斯科·俄罗斯…………………………………………………5.4

6.上海·中国………………………………………………………5.3

7.埃森·德国………………………………………………………5.3

8.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5.0

9.芝加哥·美国……………………………………………………4.9

10.加尔各答·印度………………………………………………4.4

11.大阪·日本……………………………………………………4.1

12.洛杉矶·美国…………………………………………………4.0

13.北京·中国……………………………………………………3.9

14.米兰·意大利…………………………………………………3.6

15.柏林·德国……………………………………………………3.3

B.1960

1.纽约·美国………………………………………………………14.2

2.东京·日本………………………………………………………11.0

3.伦敦·英国………………………………………………………9.1

4.上海·中国………………………………………………………8.8

5.巴黎·法国………………………………………………………7.2

6.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6.8

7.洛杉矶·美国……………………………………………………6.5

8.埃森·德国………………………………………………………6.4

9.北京·中国………………………………………………………6.3

10.大阪·日本……………………………………………………6.2

11.莫斯科·俄罗斯………………………………………………6.2

12.芝加哥·美国…………………………………………………6.0

13.加尔各答·印度………………………………………………6.0

14.墨西哥城·墨西哥……………………………………………5.4

15.里约热内卢·巴西……………………………………………4.9

C.1970

1.东京·日本………………………………………………………16.5

2.纽约·美国………………………………………………………16.2

3.上海·中国………………………………………………………11.2

4.大阪·日本………………………………………………………9.4

5.墨西哥城·墨西哥………………………………………………9.1

6.伦敦·英国………………………………………………………8.6

7.巴黎·法国………………………………………………………8.5

8.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8.4

9.洛杉矶·美国……………………………………………………8.4

10.北京·中国……………………………………………………8.1

11.圣保罗·巴西…………………………………………………8.1

12.莫斯科·俄罗斯………………………………………………7.1

13.里约热内卢·巴西……………………………………………7.0

14.加尔各答·印度………………………………………………6.9

15.芝加哥·美国…………………………………………………6.7

D.1980

1.东京·日本………………………………………………………21.9

2.纽约·美国………………………………………………………15.6

3.墨西哥城·墨西哥………………………………………………13.9

4.圣保罗·巴西……………………………………………………12.1

5.上海·中国………………………………………………………11.7

6.大阪·日本………………………………………………………10.0

7.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9.9

8.洛杉矶·美国……………………………………………………9.5

9.加尔各答·印度…………………………………………………9.0

10.北京·中国……………………………………………………9.0

11.巴黎·法国……………………………………………………8.9

12.里约热内卢·巴西……………………………………………8.8

13.汉城·南朝鲜…………………………………………………8.3

14.莫斯科·俄罗斯………………………………………………8.1

15.孟买·印度……………………………………………………8.1

E.1994

1.东京·日本………………………………………………………26.5

2.纽约·美国………………………………………………………16.3

3.圣保罗·巴西……………………………………………………16.1

4.墨西哥城·墨西哥………………………………………………15.5

5.上海·中国………………………………………………………14.7

6.孟买·印度………………………………………………………14.5

7.洛杉矶·美国……………………………………………………12.2

8.北京·中国………………………………………………………12.0

9.加尔各答·印度…………………………………………………11.5

10.汉城·南朝鲜…………………………………………………11.5

11.雅加达·印度尼西亚…………………………………………11.0

12.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10.9

13.大阪·日本……………………………………………………10.6

14.天津·中国……………………………………………………10.4

15.里约热内卢·巴西……………………………………………9.8

F.2000

1.东京·日本………………………………………………………27.9

2.孟买·印度………………………………………………………18.1

3.圣保罗·巴西……………………………………………………17.8

4.上海·中国………………………………………………………17.2

5.纽约·美国………………………………………………………16.6

6.墨西哥城·墨西哥………………………………………………16.4

7.北京·中国………………………………………………………14.2

8.雅加达·印度尼西亚……………………………………………14.1

9.拉各斯·尼日利亚………………………………………………14.1

10.洛杉矶·美国…………………………………………………13.1

11.加尔各答·印度………………………………………………12.7

12.天津·中国……………………………………………………12.4

13.汉城·南朝鲜…………………………………………………12.3

14.卡拉奇·巴基斯坦……………………………………………12.1

15.德里·印度……………………………………………………11.7

G.2010

1.东京·日本………………………………………………………28.7

2.孟买·印度………………………………………………………24.3

3.上海·中国………………………………………………………21.5

4.拉各斯·尼日利亚………………………………………………20.8

5.圣保罗·巴西……………………………………………………20.1

6.雅加达·印度尼西亚……………………………………………19.2

7.墨西哥城·墨西哥………………………………………………18.2

8.北京·中国………………………………………………………17.8

9.卡拉奇·巴基斯坦………………………………………………17.6

10.纽约·美国……………………………………………………17.3

11.达卡·孟加拉国………………………………………………16.0

12.加尔各答·印度………………………………………………15.6

13.天津·中国……………………………………………………15.6

14.德里·印度……………………………………………………15.5

15.洛杉矶·美国…………………………………………………14.0

H.2015

1.东京·日本………………………………………………………28.7

2.孟买·印度………………………………………………………27.4

3.拉各斯·尼日利亚………………………………………………24.4

4.上海·中国………………………………………………………23.4

5.雅加达·印度尼西亚……………………………………………21.2

6.圣保罗·巴西……………………………………………………20.8

7.卡拉奇·巴基斯坦………………………………………………20.6

8.北京·中国………………………………………………………19.4

9.墨西哥城·墨西哥………………………………………………18.8

10.墨西哥城·墨西哥……………………………………………18.8

11.纽约·美国……………………………………………………17.6

12.加尔各答·印度………………………………………………17.6

13.德里·印度……………………………………………………17.6

14.天津·中国……………………………………………………17.0

15.马尼拉·菲律宾………………………………………………14.7

1950年,进入15座世界最大的城市群行列的最小的总人口为330万,1994年进入最大城市群行列要求的最少人口为980万。根据预测,2000年总人口为1170的德里将是位居第15的最大城市群,到2015年,位居第15的将是马尼拉,其总人口达1470万。位于欠发达地区的特大城市群将取代发达地区的城市群。1950年在15座世界最大群中,有11座位于发达地区,预计到2015年,发达地区只有两座城市——东京和纽约仍保留在这15座城市之列。

预计在今后每10年中,世界前15座最大的城市群将越来越多地位于亚洲地区。1994年,有九座属于亚洲地区(东京、上海、孟买、北京、加尔各答、汉城、雅加达、大阪和天津)。根据预测,到2010年,随着达卡由2000年排名世界第21大城市上升到第11位,亚洲城市的数量在这15座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中将增加到10座。至2015年,达卡将成为世界第九大城市群,卡拉奇也将由2000年的第14位跃居为2015年的第7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城市在这15座世界最大城市群中所占的比例将有所减少,1994年,墨西哥城、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里约热内卢是在这15座城市之列。预计到2000年,里约热内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将不在这15座城市之列,届时,将只剩两座最大城市群位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到2015年,在15座世界最大城市中,属于北美洲(纽约)和非洲(拉各斯)地区的将分别只有一座。总而言之,到了2015年,世界前15座最大城市群中将分别有11座分布在亚洲地区,两座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其余两座分布在北美洲和非洲地区。

在世界前15座最大城市群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在1994年世界城市展望中预计,圣保罗按持续增长的势头到1994年将以总人口2060万的规模在这15座城市中排名第2位,这一名次将一直保持到2010年(联合国,1993年)。但是,1991年巴西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圣保罗人口增长率比预期的低,其总人口的估计因此下调为1610万,在1994年世界前15座最大城市群中它实际名列第三。研究表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把工业活动向较小城市重新布局而造成大量的城市人口净迁出,同时,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规模不断减少以及城市生育率降低,也是造成圣保罗总人口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

巴西1991年人口普查显示里约热内卢人口增长率也比预期的慢得多,从而导致1994年预测该城市到2000年在全球特大城市的排名由1992年预测的第16位调整为第20位。其原因应归结于乡村人口近年来向城市迁移的数量日益减少。同样,据阿根廷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口增长速度也低于预测值。根据1992年的预测,布宜诺斯艾利斯将以总人口1280万的规模在2000年世界城市中排名第12。事实上,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时将以总人口1140万的规模位居第16位。

二、大都市

根据联合国定义,总人口在800万及以上的城市称为大都市。世界大都市增加甚快,尤其在欠发达地区。1950年,只有纽约和伦敦两座城市的总人口达到800万以上。十年后,又有两个城市——东京和上海达到这一规模;到1970年,达到这一规模的城市增加到11座,其中3座(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里约热内卢)分布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2座(纽约和洛杉矶)分布在北美洲,2座(伦敦和巴黎)分布于欧洲,亚洲地区有4座(东京、上海、大阪、北京)。在1994年中期,全球22座总人口超过800万的大都市中有16座位于欠发达国家,其中亚洲占12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4座(圣保罗、墨西哥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里约热内卢),非洲地区2座(拉各斯和开罗)。预计到2015年,占总数的81.8%,位于发达地区的只有6座,仅占18.2%。

估计今后亚洲地区将涌现越来越多的大都市。2000年,属于亚洲地区的大都市将达到14座,15年后,在2015年,全球33座大都市将有22座位于亚洲地区(表2)。从而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大都市将由1994年的55%增加到2015年的64%。分布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大都市也将由1994年的4座增加到2000年的5座(增加了秘鲁和利马),其占总数的比例从1994年的18.2%上升到2000年的20%。非洲将于2010年至2015年间新增一座大都市金少萨(扎伊尔)。至2015年,北美洲地区只有纽约和洛杉矶两座城市仍在大都市之中。在1994—2015年间,巴黎和莫斯科将为欧洲地区仅存的两座大都市。

表2 1970、1994、2000、2015年各年度全球大都市

地区1970199420002015

世界 11 22 25 33

欠发达地区5

16 19 27

非洲 02 2

3

亚洲 2

10 12 19

拉丁美洲 34 5

5

发达地区 66 6

6

欧洲 22 2

2

日本 22 2

2

北美洲22 2

2

*不包括日本

2、大都市的发展

对大都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的考察就能对它们的增长有更好的理解。表3列举了到2015年全球达到大都市规模的33座城市及其在1970—90、1990—2000、2000—15年三个时期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很明显,发达地区的大都市平均人口增长率低,欠发达地区大都市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则较高。在1970—90年期间,发达地区大都市平均人口增长率基本上不超过1%,有的城市如纽约,其人口是负的增长率。预计在1990—2000年和2000—15年间,大都市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将低于1970—90年间的。与总体趋势相比来看,洛杉矶、东京和莫斯科平均人口增长率1970—90年间超过1%,分别为1.6%、2.1%和1.2%。洛杉矶预计在1990—2000年和2000—15年间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将分别为1.4%和0.6%,而同期的东京平均人口增长率分别降为1.1%和0.02%。

表3 到2015年达到大都市规模的城市在1970—90年、1990—2000年和2000年—15年三个阶段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及其变动

城市及所在国1970- 1990- 2000-

199020002015

A.欠发达地区

班加罗尔·印度 4.543.212.73

曼谷·泰国 3.192.172.44

孟买·印度 3.723.942.75

北京·中国 1.482.672.08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1.160.690.56

开罗·埃及 2.412.182.00

加尔各答·印度 2.081.902.20

达卡·孟加拉7.565.514.41

德里·印度 4.294.813.11

海得拉巴·印度 4.294.813.11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4.243.591.88

雅加达·印度尼西亚 4.304.202.71

卡拉奇·巴基斯坦4.694.163.56

金沙萨·刚果4.623.934.36

拉各斯·尼日利亚6.705.523.98

拉合尔·巴基斯坦3.793.923.68

利马·秘鲁 3.972.581.52

马德拉斯·印度 2.782.172.43

马尼拉·菲律宾 4.063.042.06

墨西哥城·墨西哥2.540.810.92

里约热内卢·巴西1.510.710.82

圣保罗·巴西3.051.821.03

汉城·南朝鲜3.431.510.45

上海·中国 0.942.472.04

沈阳·中国 1.442.742.24

德黑兰·伊朗3.291.462.19

天津·中国 2.862.902.11

B.发达地区

洛杉矶·美国1.561.380.55

莫斯科·俄罗斯 1.210.260.02

纽约·美国 0.040.360.39

巴黎·法国 0.470.230.03

大阪·日本 0.550.110.00

东京·日本 2.091.080.02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城市平均人口增长率较高,且变动范围也较大。在1970—90年间,孟买的平均人口增长率为3.7%、达卡7.6%、拉各斯6.7%、卡拉奇4.7%。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意味着这些城市总人口的翻倍时间分别为:孟买18.9年、拉各斯仅10年多一点、卡拉奇约为15年、达卡只需九年。

一些大都市,尤其是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其总人口预计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差距,这一状况至少将持续到2015年。有些大都市平均人口增长率在1970—90年期间超过4%,预计在1990—2000年间也将保持在平均增长率3%的水平。这些平均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大都市多数位于南亚地区(如德里、达卡、雅加达、卡拉奇、海得拉巴、班加罗尔、伊斯坦布尔、马尼拉)和非洲地区(拉各斯和多沙萨)。其中达卡、卡拉奇、拉各斯、拉合尔、海得拉巴和金沙萨6座城市的平均人口增长率预计在2000—15年间仍将超过3%。至2075年,达卡的总人口将是1970年的13倍,拉各斯为11倍。

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尽管在1970—90年间人口增长率较高,但是,预计到1990—2000年和2000—15年间,其人口增长率将有所下降。圣保罗、伊斯坦布尔和利马于1970—90年间平均人口增长率超过3%,而到2000一15年间,其平均人口增长率将仅为1.1%。墨西哥城和汉城在今后25年里,其人口增长速度也将降下来,其中墨西哥城平均人口增长率在1970—90年间为2.5%,在1990—2000年和2000—15年期间,将分别下降到0.8%和0.9%;汉城于1970—90年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3.4%,在1990—00年和2000—15年期间,预计会分别下降至1.5%和0.5%。

三、逆城市化现象

贝利于1976年首次提出逆城市化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区域性研究开创新的思路。在本世纪70和80年代,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在美国人为一个转折点来被描绘,认为逆城市化已取代城市化成为决定人们迁移型式的首要因素。在同一时期,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本质上使城市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都有所减少。许多发达地区的大都市在70和80年代期间,都出现了人口增长速度缓慢或者下降的局面。这些城市所在的国家有: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美国和日本。尽管有资料显示逆城市化现象止于八十年代,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其现有资料表明,这一现象仍在进行当中。丹麦哥本哈根总人口于1970—80年期间基本没有增加,而在1980—90年间减了37000人。法国的里尔、里昂和马赛于1970—80年间,人口增长率为负。与此相对照,在同一期间,巴黎的总人口有增加,但增长率较低。

德国的布来梅、杜赛尔多夫、埃森、汉堡、汉诺威和萨尔区于1970—90年之间,人口增长率为负,而在同一时间,慕尼黑的总人口基本保持不变。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米兰、那不勒斯、罗马和都灵在1970—90年期间总人口呈下降趋势。现有最新资料显示这一现象在九十年代上半期仍在继续着。在西班牙,以前从未报道有关逆城市化方面的资料,但是,其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从1980至90年,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的总人口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至90年代上半期仍持续着。英国的伯明翰、利兹、伦敦和曼彻斯特从1970—85年,人口增长率为负,在1985—95年间,其总人口也基本没有增加。特别是伦敦,从1970—85年,其人口负增长率平均超过1%,共减少了125.9万人,从而失去其大都市的称号。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人口增长率在70年代期间为负数,在1970—90年期间,这两个城市的总人口分别减少了8.1万和3.8万人。从1980年以后,其人口增长率又恢复为正数。日本的京都在1985—90年和1990—95年期间平均人口增长率分别为—0.06%和—0.07%。预计从1995—2015年,其平均人口增长率将为零。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在80年代期间经历了增长率的持续下降,但仍保持着正数。

美国许多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新奥尔良、纽约、匹兹堡和圣路易丝在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呈下降趋势,其中有些城市如布法罗和克利夫兰在这期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负数,其余几座城市在80年代期间只经历了人口的减少。纽约、圣路易丝和密尔沃基在70年代期间人口增长率为负,但于80年代又恢复为正数。

除发达地区的大都市外,欠发达地区一些大都市的人口增长率也已开始慢下来,但其年增长率仍为正数。例如,巴西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其总人口的增长80年代期间都放慢下来。因而,有理由相信将来的逆城市化现象并不只是局限在发达地区。这一论点可以通过那些已经产生过逆城市化现象的城市未来的新信息的获得而得到有力的证实。

四、按城市规模的人口分布

不同规模的城市人口的分布以及大城市的重要性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结构。这里研究的侧重点在于中心城市,其外围的城市的地区体系不在研究范围之内。本部份将较详细地研究不同规模的城市人口的分布以及从1950到2015年各类规模的城市数量增长情况。根据不同的人口规模可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的城市:总人口在1000万及以上的城市、总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总人口在100—500万之间、500000—999999人以及总人口在50万以下。

1、总人口在1000万或以上的城市

1950年,全球只一座城市达到这一规模,占世界城市人口的1.7%。到1990年,全球已有12座城市达到上述规模,其总人口占世界城市居民的7.1%(表4)。预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27座城市的总人口分别达到1000万以上,其所拥有的居民占世界城市人口的10.0%。1950年,全球有1200万的居民生活在唯一一座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至2015年,预计将有45000万的居民生活在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里。

表4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按规模划分的城市数量、总人口及其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

在1990—2015年间,在这些最大城市群内几乎所有的人口增长预期基本上发生在欠发达地区。1950年,全球唯一的一座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位于发达地区,但是,到了2015年,全球27座达到这一规模的城市中,只有4座位于发达地区,这四座城市的人口总数为7100万,占发达地区城市总人口的7.2%。相比之下,在欠发达地区,总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迅速增加,从1950—60年间的零增加到2015年的23座,那时这些城市拥有的总人口将达到37800万,占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总量的12%。

2、总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的城市

总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属于二级规模的城市将由1950年的7座增加到2015年的44座,增加5倍多。1950年,全球有4200万的居民生活在这7座城市里,占当时城市人口总量的6%。在1990年,就有15400万居民生活在达到二级规模的21座城市里,占世界城市人口的6.8%。到2015年,达到二级规模的城市将有44座,28200万的居民,占世界城市人口的6.8%。与一级规模的城市状况不同的是,从1950—90年间,总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的城市居民占城市人口总量的比例并非稳步增加,其百分比从1950年的5.75上升到1970年的9.6%,随后降为1985年的8.1%,1990年又下降到6.8%,预计这一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05年,从2005年以后又开始回升,直到2015年,达到6.8%,相当于1990年的水平。

在世界发达地区,从1950—90年间,二等规模的城市增长幅度不大。预计到2015年,二级规模的城市将保持在5—8座之间,其所拥有的总人口由1950年的3200万增加到1980年的6300万。随着80年代该地区二级规模城市的减少,其拥有的总人口也从1980年的6300万减少到1985年的3800万。预计到2015年,在发达地区,将只有5600万的居民生活在二级规模的城市里。相比之下,在欠发达地区,二级规模的城市从1950年的2座增加到1985年的17座,增加了7倍多。从1985年—2005年间,属于二级规模的城市将维持在15—17座之间。在2005—15年间,这一规模的城市预期将再增加一倍。在欠发达地区,生活在二等规模的城市居民占该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的3.5%上升到1970年的10.2%,到2005年,预计这一比例将减少为4.8%,然后又上升到2015年7.2%,届时,生活在这类城市的总人口将达到22600万,为19509年的22倍。

3、总人口在100—500万之间的城市

总人口在100—500万之间的第三级规模的城市迅速地增加,从1950年的75座增加到1990年的249座,预计到2015年,还将增加一倍,达到472座。尽管如此,第三级规模的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总量的比例变化甚微,仅从1950年的19.0%增到1990年的20.8%。预计到2015年,将有比例为22.7%总数为94000万的城市居民生活在第三级规模的城市里,而在1950年的时候,居住在这类城市的总人口仅为14000万人。

4、总人口在500000—999999人口城市

这类城市的规模较以上三类城市要小得多。但是,在1950—90年期间,这种规模的城市分别超过以上各类,其数量从1950年的105座增到1990年的295座,几乎增加了二倍。估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422座城市共人口达到500000—999999人之间。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从1950—90年间,这种规模的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均保持在9%左右,而在1995—2015年,该比例将均有所下降。

5、总人口有50万以下的城市

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目前生活在这级规模的城市里。1950年,这一规模的城市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达63.7%,随后逐年逐渐下降。但是,直到2015年,仍有5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这等规模的城市里。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有共同的城市化特点:即大部份的城市居民居住在总人口少于50万的城市里。

6、非洲地区的城市化

非洲地区城市化的迅速变化导致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从1950年的14.7%上升为1994年的34%。绝大多数的非洲人居住在较小的城市里,1950年,每10位城市居民中就有8位是生活在小城市里的。到2015年,预计仍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小城市里(表5)。

表5 非洲地区各级规模的城市数量、总人口及其占城市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规模 1950 1970 1990 2015

A.1000万以上

数量

0002

总人口 00039

百分比0.0 0.0 0.0 6.9

B.从500万至1000万

数量 0 1

211

总人口0 5

16

百分比0.0 6.4 8.1 11.9

C.从100万至500万

数量 27 2355

总人口311 43

118

百分比10.512.81.3 20.8

D.500000至999999

数量 4 11

30 53

总人口3 721 37

百分比8.2 8.6 10.56.5

E.500000以下

总人口 27 60 121 306

百分比81.371.760.154.0

非洲人正不断地向较大城市迁移。至1994年为止,该地区还没有一座城市总人口达1000万以上的规模,1995年,拉各斯将作为非洲第一座大城市加入一级城市的行列,其拥有的人口数占非洲城市总人口的4.1%,开罗将于2000年成为非洲达到一级规模的第二座城市,到2015年,生活在这两座城市的居民将达到3900万,占城市总人口的6.9%。总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二级规模的城市,1970年拥有500万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6.4%。1990年,有2座城市达到这一规模,其人口拥有量占城市总人口的8.1%。从1990—95年间,随着这两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互助规模的城市,所以在这期间,二级规模的城市将一度消失为零。此后,二级规模的城市又将开始增加,到2015年,预计将达到11座,共拥有6800万的居民,占城市人口总数的11.9%。生活在总人口为100—500万之间的城市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从1950—90年增加了1倍,由10.5%上升到21.3%,预计这一水平将保持至2015年(届时为20.8%)。

7、亚洲地区的城市化

自1950年以来,亚洲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在1950年的时候,还没有一座城市总人口到千万以上的规模,近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总人口为50万以下的小城镇(表6)。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小城市里,预计这一状况将维持到2015年。直到1960年,亚洲地区才出现第一座总人口达到1000万的城市,其所拥有的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2.9%。1990年,亚洲地区已有7座城市达到上述规模,其人口拥有量占城市人口总数的9.2%。预计到2015年,总人口在千万以上的城市将达到18座,生活在这些城市的居民占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为14.1%。而总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的城市由1950年的2座增加到1990年的11座,增了5倍多,至2015年,预计将达到22座。由于这级规模的一些城市达到一级规模,因而,其数量并非稳步增加。尽管总人口在100—500万之间的城市在1950—90年期间增了4倍,但其拥有的总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即从1950年的19.4%下降为1990年的18.5%。

表6 亚洲地区各级规模的城市数量、总人口及其占城市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规模 1950 1970 1990 2015

A.1000万以上

数量

0 2 7 18

总人口 0 2893304

百分比0.05.5

9.2 14.1

B.从500万至1000万

数量2 611 22

总人口 1241

78 138

百分比5.28.1 7.76.4

C.从100万至500万

数量26

53

100232

总人口 46

99

188461

百分比19.4 19.7

18.5 21.4

D.500000至999999

数量39

64121

183

总人口 27

4384129

百分比 11.3 8.6

8.3

6.0

E.500000以下

总人口 151 292

571

1125

百分比 64.1 58.1 56.3

52.1

8、欧洲地区的城市化

在欧洲地区,总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数量为零,预计到2015年,也将是这种状况。总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的城市1950年有4座,1970年又增加了1座(表7)。这一规模的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从1950—90年,甚至到2015平均在6%—8%之间波动。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欧洲地区各级规模的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中等规模(总人口在100—500万)的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1950年为16.7%1990年为19.9%,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为20.3%。第五级规模的城市人口比例基本保持在近2/3不变,每10个欧洲城市居民有一个是生活在这一规模的城市里。

表7 欧洲地区各级规模的城市数量、总人口及其占城市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规模 1950 1970 19902015

A.1000万以上

数量0000

总人口 0000

百分比 0.0 0.0 0.0 0.0

B.从500万至1000万

数量 45

55

总人口 2536 37 38

百分比 8.7 8.6 7.1 6.5

C.从100万至500万

数量26 43 56 64

总人口 48 80 104 118

百分比 16.7

18.919.9 20.3

D.500000至999999

数量 42

56

6879

总人口30

41

4754

百分比10.4 9.7 9.0 9.3

E.500000以下

总人口18.3266

333

371

百分比64.2

62.8

64.0 63.8

9、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城市化

1970—75年间,墨西哥城成为该地区第一座总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十年之后,又有两座城市:圣保罗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达到这级规模。这一规模的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由1975年的5.7%上升为1990年的12.9%,预计2015年可望达到14.1%,届时,将有总数在7400万的居民生活在5座达到这级规模的城市里(表8)。该地区总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的城市由1950年的1座增加到1970年的4座,其所拥有的居民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也相应地由7.3%上升为20.0%,到1990年,该比例下降为5.1%,预期1995年将有所回升,此后该比例又持续下降到2015年的3.7%。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居住在总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的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于1970—2015年间呈下降趋势,这种状况与出现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情形相同,但在欠发达地区这是独一无二的。而与亚洲地区情形相同的是,生活在总人口为100—500万之间的居民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仅仅略有增加,即从1950年的17.5%增加到1990年的19.4%,其中在1960—65年间,该比例曾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此期间,有两座城市达到二级规模(总人口在500—1000万)。预测表明,总人口在100—500万的城市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将由1995年的18.0%上升到2015年25.2%。尽管第五级规模(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在1950—90年间有所下降,且直到2015年,估计仍将进一步下降,但是,第四级规模的城市(总人口在500000—999999)从1950年的5座增加到1990年42座,其所拥有的居民占城市居民总数的比例也相应地从5.1%上升为8.9%。

表8拉丁美洲地区各级规模的城市数量、总人口及其占城市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规模 19501970 19902015

A.1000万以上

数量003 5

总人口 004174

百分比 0.00.012.914.1

B.从500万至1000万

数量142 3

总人口 533 16 19

百分比 7.320.0 5.13.7

C.从100万至500万

数量617 42 66

总人口 12

24 61 132

百分比 17.514.719.425.2

D.500000至999999

数量517 42 66

总人口 411 28 46

百分比 5.1 7.0 8.9 8.7

E.500000以下

总人口 48 95169 254

百分比70.158.3

53.7 48.4

10、北美洲地区的城市化

北美洲是世界上最先(1950年)拥有总人口达1000万以上城市)(纽约)的地区。35年后,洛杉矶成为达到这等规模的第二座城市。此后,甚至到2015年,在北美洲地区再没有第三座城市达到上述规模。总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拥有的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首次从1950年的11.6%下降为1980年的8.4%,随后又升到1990年的13.1%,预计到2015年,该比例又将缓慢下降至113%。北美洲地区于1955—80年间有2座人口在500—1000万的城市,这两座城市的总人口占城市人口总数比例在此期间保持在9%左右;此后,由于洛杉矶的人口规模由原来的500—1000万之间增加到1000万以上,成为一级规模的城市,所以,至1985年,二级规模的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急剧下降到3.4%。中等规模的城市(100—500万)人口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在1950—55年期间下降到近20%,此后,又上升为90年的近33%,预测表明,该比例将于2005—10年间缓慢上升至36%,然后又下降为2015年的34.7%。规模在50—100万之间的城市居民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10左右,但是,50万以下人口规模的城市居民却由1950年的52%不断下降至1990年的39.9%。从本世纪末至2015年,北美洲地区将有超过1/3多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总人口为50万以下城市里,这种状况与欧洲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后者将有近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这类小城市里。

11、大洋洲地区的城市化

大洋洲地区的特点是没有一座城市总人口超过500万。位于该地区的两个总人口最多、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基本反映了该地区城市化的状况。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94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0%。总人口在100—500万的城市由1950年的2座增加到1990年的5座(表10),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6座。这一规模的城市居民占城市人口总数的百分比由1950年的39%下降至1975年的35.9%,1990年又上升至53.5%,预计今后这一比例将稍有变动,但将基本保持在50%左右。该地区人口在500000—999999人的城市从1955年的1座增加到1975年的4座,1990年又减少为1座。预测表明这一规模的城市在2000—10年间将减少为零,其主要原因是原属于该级规模的城市向其他等级的城市转变。直到2015年,该地区又将有三座城市达到第四级的规模,其所拥有的居民占城市人口总数的6.1%。与北美洲的情形一样,从1965年以后该地区生活在50万人口以下小城市的居民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不足一半。

表9 北美洲地区各级规模的城市数量、总人口及其占城市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规模

1950 1970 1990 2015

A.1000万以上

数量1 12 2

总人口 1216

28 32

百分比 11.6 9.7 13.1

11.3

B.从500万至1000万

数量 0 21 3

总人口

0 15

8 18

百分比 0.09.0 3.26.5

C.从100万至500万

数量13 25

33 46

总人口 28 47

69 98

百分比 26.6 27.9 32.8

34.7

D.500000至999999

数量15 23

33 38

总人口 10 16

23 26

百分比 9.7

9.4 10.9 9.1

E.500000以下

总人口 557484 109

百分比 52.1 44.0 39.938.4

表10 大洋洲地区各级规模的城市数量、总人口及其占城市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规模1950 19701990 2015

A.1000万以上

数量 0000

总人口0000

百分比0.00.00.00.0

B.从500万至1000万

数量 0000

总人口0000

百分比0.00.00.00.0

C.从100万至500万

数量 2256

总人口3510 13

百分比39.036.6 53.550.3

D.500000至999999

数量 0 4 13

总人口0 3 12

百分比0.0 20.74.76.1

E.500000以下

总人口476 812

百分比61.042.741.8 43.6

四、小结

现有最新资料表明世界前15座最大城市群的顺序已重新排列。特别是位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几个特大城市:墨西哥城、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其人口增长速度低于80年代所预期的,从而导致这些城市在15座最大城市群的排名中往后移。位于亚洲地区的大都市10年中都有增多。位于欠发达地区的大都市的发展速度正在超过发达地区,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至2015年。一些大都市的人口向郊区或较小城市迁移的现象最先在美国出现,接着是欧洲地区的一些国家,日本也正在出现这一现象。新近掌握的数据表明一些国家如西班牙直到90年代初才出现这种状况。此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一些大都市,其人口增长速度的减慢说明今后城市人口分流的现象将不是出现在发达地区的大都市。

最后,目前尽管有一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总人口少于50万的小城市里,但是,总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居民占城市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的1.7%上升为1990年的7.1%,这一数字预计至2015年将上升到10.9%。

标签:;  ;  ;  ;  ;  ;  ;  ;  

世界城市发展概况_人口增长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