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适应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交通网络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城市道路是城市居民生活必备的交通载体,随着人们对道路要求的逐步增多,原有的道路设计理念与方式已跟不上现代化交通发展的步伐,道路设计整体规划感明显不足,人文价值功能无法全面体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城市道路的健康发展,所以结合现阶段我国城市功能发展需求,对城市道路设计进行优化创新分析,是提高道路设计水平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城市道路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功能。
关键词:城市道路;优化创新;生态环保
引言
城市道路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形式,同时也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现代城市道路的设计内容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除了考虑道路的基本使用功能,同时还要兼顾道路建设时各种地下管线、外部环境的影响,使道路设计真正能满足新时期交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要立足道路总体规划,对通行效率、人性化、生态环保等方面实现优化创新设计,为提升城市道路的整体品质创造条件。
1城市道路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及建设数量的增多,城市道路建设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城市道路设计已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确保道路设计的科学合理,才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对出行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城市道路的设计目的已由单一的通行功能拓展个到多个领域,基于新时期城市道路设计类型的多样化与设计内容的复杂化,不仅要确保道路的使用功能,同时要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实现与周围环境、建筑结构的有机融合,并与城市未来发展道路规划相匹配,因此必须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及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优化创新,才能降低因设计缺陷造成的各种道路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才能在保证道路质量和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
2城市道路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分析
2.1城市道路设计必须因地制宜
结合当前我国城市道路的类型,即交通主干道、区内部通道及各个功能区干道,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依托当地城市地理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从合理选择道路横断面形式、科学控制交叉口及间距、在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处设置立体交叉模式来实现对设计的优化,以此确保城市道路顺畅,降低拥堵发生几率。如在设计道路横断面形式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交通组成及通行特点,根据交通主干道的作用与位置决定其横断面形式,并设置合理的绿化带和设施带。
2.2交通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内车流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经常发生道路拥挤、交通堵塞现象,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基于此为有效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为人们健康出行创造更加便捷的通行环境,就要从道路设计上提升城市道路的便捷性,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实现对道路科学布局,同时结合当地城市车流量、车速及周边交通网等交通情况进行分析,为道路的定位、建设规模的确定提供依据。通过不断的优化创新设计,来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功能,降低交通拥堵程度。
2.3城市道路的特色
(1)协调性特色
城市道路在具备基本交通运行功能后,还需加强与周围环境、其他基础设施的协调性与融合性的设计,确保城市道路设计满足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地下管网、综合管廊、交通安全设施、照明、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保证市政道路与附属配套的融合统一,形成系统化的城市道路系统。
(2)人文特色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整体面貌得到有效的改善,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每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趋于雷同,属于自己城市独有的城市风貌、地域风情特色几乎消失殆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设计中应考虑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地域风情或经济等方面的特征,使城市道路特色成为城市形象的主要标志之一。现阶段人们对文化及精神方面的追求在逐步提升,因此城市道路设计要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及人们精神的需求,赋予道路更多的人文价值功能,进而展现出城市道路的独特魅力。
4城市道路设计优化创新
4.1设计理念的优化创新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国的道路交通事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原来的道路设计重点体现在道路的行驶功能,缺乏人本设计理念、生态功能理念及智慧化理念等,所以在现代化的城市道路设计中,要实现对传统设计理念的优化创新,以先进的设计理念来确保道路的整体效益。在城市道路设计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保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融入安全、舒适、生态、智慧等设计新理念,确保道路设计满足现代化人们对其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同时促进城市道路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4.2细节设计的优化创新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人们往往对设计细节容易忽视。实际上,城市道路细节设计对道路的使用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通过交叉口优化设计创新、慢行系统设计创新、城市绿道设计创新以及无障碍设施设计创新等多方面入手,来确保城市道路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使用需求。在交叉口设计时,由于交叉口拓宽渠化,导致部分道路交叉口面积过大,进而导致行人和车辆过街距离也随之增加,信号灯周期也随之延长,不断消磨着行人与驾驶者的耐心,间接增加了闯红灯的几率。在交叉口设计创新时,面对上述问题,可加设交叉口渠化导流岛,大大缩小了交叉口面积,缩短了行人与车辆的过街距离,大大提高了行人与车辆的过街效率,同时还为行人等待过街提供了庇护场所。
4.3生态环保的优化创新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飞速发展,各类建筑物以及道路等不透水地面快速增长,使得降雨径流量也迅速增大,不仅加重了原有河道和市政管网的雨水排水及行洪压力,造成积滞水灾害;同时大量雨水排入河道,雨水中携带的污染物加剧了水体的污染。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植入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两侧侧分带设置下沉式绿地,绿地内每隔约40m左右(对应雨水检查位置)设置一组人工强化渗透措施,即塑料模块渗透渠和渗透排水井,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雨水流入下沉式绿地进行调蓄及土壤自然渗透,土壤饱和后再由塑料模块渗透渠进行人工强化渗透,同时通过土壤及植被的截留、沉淀等作用对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当塑料模块渗透渠吸收雨水饱和后,其余雨水通过渗透排水井溢流接入市政雨水管道内。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技术手段结合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实现建设“海绵型”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进而对城市道路设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的城市道路设计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丰富的设计类型和多样化的设计需求使得道路设计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设计者们应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思想融入到城市道路设计中,赋予设计方法更多的创新元素,不断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让城市道路成为促进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蔡芳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措施[J].居舍,2019(05):79.[2]张伟.浅析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9(03):117.
[3]凌颖媛.考虑慢行交通的城市道路设计思考及案例分析[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8(02):107-110.[4]刘占丽.探究面向城市道路建设流程的交通优化设计[J].科技风2013(1):130.
[5]唐水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优化创新[J].交通标准化,2013(5):46-48.
[6]杨洋,廖奕宁.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分析[J].四川建材,2019, 45(01):166-167.
论文作者:张志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城市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城市论文; 功能论文; 交通论文; 交叉口论文; 雨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