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疏失分类偶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疏失论文,宋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24(2001)04-0028-06
一、《全宋诗》误收它朝它人诗偶举
《全宋诗》在主名之下,或误收它朝诗人(包括同名诗人)的作品,或误收本朝其他诗人的作品,其例甚多,兹偶举数例以证之:
《全宋诗》1/114/1312(册/卷/页,下同)据《锦绣万花谷》前集卷7辑录王随《牡丹》诗:“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惟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只空枝。”按此诗第三句嘲笑牡丹,而诗题居然题作《牡丹》,已颇“堪笑”。何况《锦绣万花谷》一书之错误比比皆是,令人生疑。查此书又见吴处厚《青箱杂记》卷7,题作王曙诗,可从。《全宋诗》1/96/1081已据以辑录,故所谓王随《牡丹》诗宜删归存目。
《全宋诗》3/170/1923据黄宗羲《四明山志》卷2辑录释昙颖《四明十题诗》。今检黄氏原文云:“昙颖有《四明十题诗》,梅尧臣和之。”此下所列《四明十题诗》即为梅尧臣的和作,《全宋诗》误判为释昙颖诗。梅氏和作见《梅尧臣集校注》卷23,题作《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已见《全宋诗》5/254/3071。昙颖原唱似已失传,《全宋诗》误将和韵当作原唱,应予订正。
《全宋诗》16/932/10988据袁桷《延祐四明志》卷1辑录释祖镜断句:“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按此乃唐代大梅法常诗偈中的句子,见《宋高僧传》卷11、《景德传灯录》卷7,故《全宋诗》误收宜删。
《全宋诗》18/1076/12284据汪砢玉《珊瑚网》卷29辑录米芾《题马远作四皓围棋图横卷》。按米芾乃北宋人,生卒年为1051-1107,而马远为南宋光宗、宁宗时(1190-1224)画待诏,与米芾的时代并不相接,故米芾不可能有题马远画诗,《全宋诗》宜删归存目。
《全宋诗》31/1783/19890据宋惠洪《冷斋夜话》卷6辑录释正觉《雪窦中岩夜坐》诗云:“哀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夜半灯。此景此时谁会得,白云深处坐禅僧。”按,此实为释延寿偈,见普济《五灯会元》卷10、《北磵居简禅师语录·永明寿禅师赞》,《全宋诗》1/2/28已据以收辑。故释正觉《雪窦中岩夜坐》误收宜删。
《全宋诗》32/1818/20239-40收录王之道《赠省钦》、《次韵和朗公见赠》、《赠赞宁大师》、《朗上人见访复谒不遇留刺而还有诗见谢依韵和答》、《赠朗上人》诸作。按,释省钦、朗公、赞宁俱为五代末宋初人,生活在南宋时代的王之道绝不可能与他们会有交往。现已查明上述诗篇均为王禹偁作,分别见《小畜集》卷11、卷7、卷9。又《全宋诗》32/1813/20187收录王之道《烧火用陈西麓》诗。按,陈、允平字西麓,乃宋末元初诗人,王之道的生活时代远在陈允平之前,绝不可能有次陈韵之作,查此诗又见于影印《诗渊》第2册第1541页,实为陈允平方外友王炼师所作,《全宋诗》宜删归存目。
《全宋诗》32/1846/20558据董沛《甬上宋元诗略》卷4引《桃源志》辑录张邵《送邓城令王该致仕》“碌碌红尘三十年,一官今喜赋归田。此行正值鲈鱼美,好向鄞江买剑船。”按,王该系浙江鄞县人,王说(1010-1085)之弟,人称望春先生,庆历六年(1046)进士,神宗熙宁中知邓县。而张邵的生卒年为1096-1156,与王该时代相错,绝不可能有送行诗。故张邵《送邓城令王该致仕》诗疑别有作者,宜删归存目。
《全宋诗》43/2339/26885据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辑录李远《赠写真李长史》、《失鹤》、《咏壁鱼》三诗及断句“红压驿边楼”、“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长日惟消一局棋”3条,经查,俱系唐代同名诗人李远之作,详见《全唐诗》卷519,《全宋诗》误收宜删。
《全宋诗》46/2455/28401有许及之《题边鲁生花木翎毛四》。按,边鲁,字鲁生,宣城人,生活在元代后期,官南台宣使,善墨戏花鸟,名重江湖间。许及之绝不可能与边鲁有交往,故所题诗宜删归存目。
《全宋诗》53/2783/32957据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卷238辑录刘学箕《方是闲居士小稿》一卷,编者于刘氏小传中注明这卷诗大多为元刊本所无,且发现集中有与诗人生平不合之处,遗憾的是未能细究其来历,因而出现了将伪集误录的较大失误。现已查出《小稿》中的《宿大慈山悟真观》、《失鹤》、《观猿》、《有所思》、《赋林景参梅屿》、《怀潘鄮屋》、《吴江道中》、《登西楼怀汤损之》、《吴山雪霁》9首诗,实为陈允平《西麓诗稿》中的作品,见《全宋诗》67/3516/41992-3、6-7;另有《双路》、《宝际窗前睡香》、《石桥楼(当作‘接’)待》、《闻寺中晓鼓》、《跨水道间》、《峮山铺》、《杏塘》、《四安焚惠藏殿》、《上司谏曹先生》、《池萍》、《和陆明叟》、《夜窗听雨》、《破榴》、《登应天塔》、《鳗井》、《大能仁寺》、《留滞》、《晓寒》、《晚思》、《用明叟韵并寓山行未成之意》、《苦雨》、《雨中用雪坡韵》、《雪坡以雨阻山行有诗用以次韵》、《月丹和鹤庄韵》、《禹庙》、《镜湖一曲》、《用雪坡春色韵》、《用梅溪镜湖韵》、《天基瑞应宫》、《送东蒲张应发归永嘉》、《碧桃》、《一春屡有阳明之约……》、《道间见桃李花》、《古寺》、《奉和龟翁送别》、《萧山望城中遗漏》、《唤渡旋幙》,均为施枢《芸隐横舟稿》中的作品,诗题基本相同,仅个别诗篇如施枢的《觉苑寺》改为《古寺》,施枢的《横渎岸边梅花方开》中的两首诗被莫名其妙地安置在刘学箕的《池萍》之下。施枢的《芸隐横舟稿》见《全宋诗》第62册第3283卷。故《全宋诗》所收刘学箕的第二卷诗基本上可断为伪集,应予删除。
二、《全宋诗》所收诗人时代、生平失考偶举
《全宋诗》所收诗人累万,资料杂出,错综纠结,难免有时代、生平失考之外,有的系本朝诗人而实有生平资料可检或人际关系可寻的,有的系他朝诗人而被揽人的,尤其是一些列入卷末的所谓“无世次”诗人,有不少是可以考明的。兹举数例以证之:
《全宋诗》21/1213/13834有谢公定,传云:“事迹不详。”按,谢公定即谢悰。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卷四《次韵奉送公定》,原注:“谢师厚二子,愔字公静,悰字公定。”
《全宋诗》25/1444/16661据《诗渊》收录槻伯圜《大涤洞》诗,传云:“槻伯圜,生平不详,存诗2首与赵善革诗同韵,当和赵为同时人。”按,“槻伯圜”之名极为古怪,显非主名,也不像僧名,细心思之,恍然有悟,原来是《诗渊》抄写者脱漏了“胡”姓。胡槻,字伯圜,江西庐陵人,胡铨之孙,杨万里《诚斋集》卷42有《答胡伯圜赠诗》,即为其人。《全宋诗》54/2838/33796收胡诗,又别出“槻伯圜”条,宜予合并。
《全宋诗》25/1477/16878有珪粹中,谓其“生平不详”。按,据释德洪《石门文字禅》卷3《珪粹中与超然游……》诸诗,珪粹中为蜀道(四川)人。
《全宋诗》64/3350/40039有徐容斋,传云:“徐容斋,名不详。与顾逢有交。”按,徐容斋当即徐琰。牟巘《陵阳集》卷6《题徐容斋荐稿》云:“东平徐公琰,自号容斋。……廉问浙西,士之贤者,多所论荐。尤留意学校,举学官二人焉以示劝,江西李涂性学、西秦张仲实是也。”此可补《全宋诗》之缺。
《全宋诗》65/3444/41035有袁仲素,小传云:“失其名,与舒岳祥友善。”按,袁仲素名清之,见陈著《本堂文集》卷11《余自邑归唐(棠)溪袁仲素兄弟拉归……》诗题中自注,又据舒岳祥《阆风集》卷10《蝶轩稿序》、卷11《广孝庵记》,袁仲素为浙江奉化棠溪人。此可补《全宋诗》之缺。
《全宋诗》65/3444/41035有胡山甫,小传云:“失其名,与舒岳祥友善。”按,明刻本《剡源戴先生文集》卷29有《次韵答胡山甫兼简汪日宾》诗,题下有注:“山甫名哲,台人。”又舒岳祥《阆风集》中20余首赠胡山甫诗,明确提到其居住地为峡石。由此得知,胡哲字山甫,台州宁海县峡石中胡人,与胡三省同族。详见拙著《浙东文史论丛·札记篇·胡山甫即胡三省说辨误》(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一文。
《全宋诗》71/3739/45089“无世次”诗人中列有释长吉,未明其生活年代。按,释长吉乃宋初著名的天台高僧,刁约、蒋堂、胡宿、宋祁等大批文人均有赠诗,俱见李庚《天台续集》卷上。故释长吉不当列为“无世次”可考的诗人(按:《全宋诗》并未明确标出“无世次”三字,但后记中云:“凡世次无考者,不论有名无名,一律按出处之书先后为序,另立专卷,编于全书之末。”本文据此将71、72册中杂列在一处的诗人定为“无世次”诗人)。
《全宋诗》71/3739/45093“无世次”诗人中列有百醉老人。按,其人即赵百醉,与楼钥、韩淲同时或稍前,韩淲《涧泉集》卷4有《夜过霞山看赵百醉诗刻及诸名胜跋语》诗,可以参证。
《全宋诗》72/3748/45199“无世次”诗人中列有倪龙辅(梅村)。按,倪龙辅与晚宋词人吴文英有交,《梦窗甲乙丙丁稿》卷2有《江城梅花引·赠倪梅村》一词,故知倪氏生活时代约与吴文英相当。倪氏有交游可考,不应列入卷尾。
《全宋诗》72/3749/45206“无世次”诗人中列有叶岂潜诗3首。按,叶岂潜(潜仲)为刘克庄(1187-1269)的前辈诗人,《后村先生大全集》卷5有《象弈一首赠叶潜仲》、卷6有《八桂堂呈叶潜仲》、卷8有《挽叶潜仲运干》,事迹详见拙著《中国象棋史》第四编第4章第1节《刘克庄、叶岂潜的象棋活动》一文。故叶岂潜不当列为“无世次”可考的诗人。
《全宋诗》72/3750/45218“无世次”诗人中列有杨修,录存其《六朝遗事杂咏》1卷诗38首。按杨修实为杨修之之误,杨修之即杨备,详见《全宋诗》3/123/1423杨备小传所考。《全宋诗》编杨备诗2卷,其卷2即《六朝遗事杂咏》。故杨修系误出应删。
《全宋诗》72/374/45261“无世次”诗人中列有赵闻礼,小传仅云:“字立之,号钓月。”未明其时代和籍贯。按,据唐圭璋《全宋词》第5册,赵闻礼系山东临濮人,曾官胥口监征。考赵闻礼与林表民交游,《阳春白雪》卷五有林表民《玉漏迟·和赵立之》。赵闻礼既有人际关系可稽,则不应列为“无世次”诗人。
《全宋诗》72/3755/45273“无世次”诗人中列有石逢龙,据《景定建康志》卷16传云:“号龟翁。”并辑其《天津桥》、《过齐山居》、《官满借居》诸诗。按,此所谓石逢龙当为翁逢龙之误,《全宋诗》63/3303/39358-9翁逢龙名下已收上述诸诗,故石逢龙误出应删。
《全宋诗》72/3756/45292“无世次”诗人中列有白元鉴,据《咸淳临安志》卷24辑录《大涤山》、《大涤洞》诗2首。按,白元鉴实为唐中叶余杭天柱观道士,有《山中十咏》诗,传见邓牧《洞霄图志》卷5《人物门·白威仪先生》,《全宋诗》误收应删。
《全宋诗》72/3757/45311“无世次”诗人中列有沈中行,传云:“沈中行,号野逸。”按,沈中行与晚宋词人吴文英有交,《梦窗甲乙丙丁稿》卷1有《绕佛阁·与沈野逸东皋天街卢楼追凉小饮》词,则知沈中行生活的时代约与吴文英辈相当。沈中行既有人际关系可稽,则不当列入“无世次”诗人之卷。
《全宋诗》72/3760/45349“无世次”诗人中列有陈在山,传云:“瑞安人。”按,元张可久有[正宫]。《小梁州·春日次陈在山韵》(见吕薇芬、杨镰《张可久集校注》26页),且张可久到过瑞安,有多首曲子可证。故陈在山实为元人,《全宋诗》误出应删。
《全宋诗》72/3761/45357“无世次”诗人卷中列有释若芬(玉涧)。按,释若芬与同乡王柏(1197-1274)有交,王柏《鲁斋集》卷1有《宿宝峰呈玉涧》诗,故释若芬宜以交游关系排在王柏之后。
《全宋诗》72/3762/45371据《永乐大典》卷3004引《中兴江湖集》辑录有无名氏《金华山人》:“幽居倚翠銮,尘事不相干。天地醉来小,琴棋静里欢。雨苔春径绿,风竹夜窗寒。若问长生术,金炉有宝丹。”按,此诗实为陈襄作,见《古灵先生文集》卷4,《全宋诗》7/413/5078已据以收录,故无名氏《金华山人》误出应删。
《全宋诗》72/3765/45405“无世次”诗人中列有何橘潭,未系小传,据影印《诗渊》辑录其《木犀》、《咏梅》2诗。按,何橘潭实即何应龙,其《木犀》诗见于《南宋六十家小集·橘潭诗稿》,《全宋诗》67/3518/42013何应龙名下已据以收录,《咏梅》不见于《橘潭诗稿》,当系何氏佚诗。《全宋诗》误将何应龙、何橘潭分拆为两人,应予合并。
《全宋诗》72/3766/45418无世次”诗人中列有舒道纪,未系小传,据影印《诗渊》辑录其《浩然观》诗1首,按,舒道纪乃唐末婺州人,赤松山道士,事迹见《金华赤松山志》,诗见《全唐诗》卷855。故《全宋诗》舒道纪其人其诗误出应删。
《全宋诗》72/3768/45435“无世次”诗人中列有曾邍,据影印《诗渊》第3册第1919页辑录其《边景》诗。按,此“曾”实为“曹”字手写之误。曹邍《边景》诗又见于宋《诗家鼎脔》卷上(稍有异文),《全宋诗》64/3348/39993已据以收辑,故此曾邍其人其诗误出应删。
《全宋诗》72/3772/45501据《嘉靖九江府志》卷15辑录顾禄《渊明祠》诗1首。按,顾禄实为明人,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集有传,此点孔凡礼先生在《宋诗纪事续补·自序》中已经指出,《全宋诗》误出应删。
《全宋诗》72/3773/45522“无世次”诗人中列有释尚颜,据宋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卷1辑录其《夷陵即事》及断句“一十二三年”、“海岛和涛望”、“山僧带雪期”。按,此均为唐释尚颜之诗,断句出自其《言诗》、《寄方干处士》两诗,详见《全唐诗》卷848。故释尚颜其人其诗系误出应删。
《全宋诗》72/3773/45522“无世次”诗人中列有释景云,据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230辑录其《老僧》诗1首。按,此实为盛唐诗僧景云(一作郑綮诗)作,见《全唐诗》卷808。故释景云其人其诗系误出应删。
《全宋诗》72/3774/45540“无世次”诗人中列有孟淑卿,未系小传,据《宋元诗会》辑录其《题采莲美人图》、《春归》2诗。按,孟淑卿系苏州人,训导孟澄之女,自号荆山居士。孟淑卿是明代著名的闺阁诗人,有《荆山居士诗》1卷,《春归》乃其传世佳作,见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第3编第8章采录,故《全宋诗》孟淑卿其人其诗系误出应删。
三、《全宋诗》重出、互见诗偶举
《全宋诗》之诗人或一析为二,变相重出,貌异而实同,或一诗人下重出某诗,或从整篇中分拆出某句充作佚句,此类情况多有所见;又有不少诗篇互见于不同诗人之下,一时颇难发现,《全宋诗》失注者屡屡。兹举数例以证之:
《全宋诗》9/518/6298据《舆地纪胜》卷10《两浙东路·绍兴府》辑录谢景初《隆庆院》佚句云:“峰巅见沧海,日出常先最。”按“最”字平仄不协,且“先最“两字语义费解,当有误字。查此两句实为谢景初《寻余姚上林湖山》中的诗句,“最”字为“晨”字形近而误。考隆庆院在上林湖,本名上林院,《光绪余姚县志》卷11《典祀》云:“隆庆院在县东北六十里(嘉靖志:在上林仙居山),梁大同元年建,号上林院……”故谢氏《隆庆院》诗实即《寻余姚上林湖山》,《全宋诗》已据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5收录谢氏全诗,《隆庆院》佚句重出应删。
《全宋诗》22/1302/14796据普济《五灯会元》卷18辑录知和庵主“竹笕”偈1首,又71/3738/45069“无世次”诗人中有和庵主,据《罗湖野录》卷4辑录其题壁诗3首。按,所谓和庵主实即释知和,事迹详见喻谦《新续高僧传》卷36、黄宗羲《四明山志》卷2,此两书所收知和偈4首均赫然在目,故“知和庵主”与“和庵主”两条应予合并。
《全宋诗》25/1429/16476有释妙喜,传云:“擅长写貌。尝住海上洋屿庵。高宗绍兴八年(1138)住径山。事见《罗湖野录》卷2、3、4。”并录其偈4首。按,释妙喜即大慧宗杲。其《和觉禅师赋六湛堂》诗见《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1,《全宋诗》30/1722/19397已辑录,题作《又六湛堂》;《和冯济川题枯髅图》诗见于宋道谦《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全宋诗》30/1724/19416已辑录,题作《画髑髅颂》;“通身”一偈见于《颂古联珠通集》卷20《提刑吴唯明居士传》,《全宋诗》30/1724/19416已辑录,题作《证通身一具金锁骨偈》;“万仞”一偈见《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1,题作《示祖元禅人》,《全宋诗》30/1722/19399已辑录。故释妙喜其人其诗重出应删。
《全宋诗》33/1870/20913据洪迈《夷坚甲志》卷8辑录王珩《梦中作》诗云:“舂罢鸡囗囗,囗行犬吠难。溪深水马健,霜重橘奴肥。”按,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27据此作王彦楚,不若《全宋诗》考证缜密,但此诗中“犬吠难”3字极为费解。查此诗又见于姚宽《西溪丛话》卷上,原作实有8句,且无阙文,“犬吠难”作“犬吠篱”,良是,《全宋诗》25/1438/16568已据以辑录,故第33册之王珩重出应删。
《全宋诗》38/2152/24240据陆游《颐庵居士集序》引诗辑录刘应时断句:“世事不复问,旧书时一看。”按此实为刘应时《入夜》诗的颈联,见《颐庵居士集》卷上,《全宋诗》38/2151/24230已辑录;《全宋诗》又据杨万里《颐庵诗集序》辑录刘应时断句:“烛(按,应作‘独’)与梅花共过冬,淡月故以疏影去。”按此实为刘应时《雪夜》诗第2首中的2、3句,见《颐庵居士集》卷下,《全宋诗》38/2152/24239已收录。故《全宋诗》辑录的所谓刘应时断句误出应删。
《全宋诗》54/2822/33640据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1《成都府路·永康军》辑录杜子更《致爽轩》诗1首,《全宋诗》72/3743/45144“无世次”诗人中又重出杜子更《致爽轩》诗,宜删其一。
《全宋诗》55/2905/34675收郑清之《梅》诗云:“粉面芳心碧玉裳,特来宛作故山香。征途不觉春如许,更问兰芽几寸长。”按,玩此诗不像是咏梅,题疑有误。查此诗又见于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22,题作《瑞香花》,可从,《全宋诗》55/2906/34680亦据以收录,两诗重出,宜删其一。
《全宋诗》55/2906/34683据董沛《甬上耆旧诗》卷2辑录郑清之《咏六和塔》诗云:“经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按,《甬上耆旧诗》实为李文学辑,《全宋诗》误题为董沛。最初称郑清之大用后作《咏六和塔》诗的并非是《甬上耆旧诗》,而是明初瞿祐的《归田诗话》卷上《咏塔自喻》。此诗又别见宋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前集卷3,谓为李文靖作,《全宋诗》1/54/578据以收录,断为宋初李沆诗。愚以为李沆作相,应在汴京,且李沆从未在杭州做官,如何能在杭州六和塔下“经从几春秋”呢?故此诗题作李沆大有可疑。此诗又见于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82,题作《题秀江亭》诗,《宋诗纪事》卷60据此断李文靖为富阳人李宗勉,其说有据,《全宋诗》56/2957/35227李宗勉条下亦予以收录。此一诗三见,《全宋诗》不惟失注,而且失考。
《全宋诗》65/3433/40860有龚凖,66/3458/41201又有龚準,因其所辑之诗相同,故两者实系一人,《全宋诗》重出,应删其一。
《全宋诗》72/3756/45297“无世次”诗人中列有释义銛,据《光绪慈溪县志》卷43辑录《丈亭馆》一诗。按,义銛即葛天民,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葛天民赏雪》条云:“葛天民字无怀,后为僧名义銛,字朴翁……”此点孔凡礼在《宋诗纪事续补》附录2中已经指出,《全宋诗》不知何故未予采纳。《全宋诗》义銛名下《丈亭馆》一诗,所据出处太迟。此诗最早实见于《宝庆四明志》卷17《慈溪县·驿铺》,《全宋诗》51/2725/32077亦据以辑录。故释义銛重出应删。
《全宋诗》72/3762/45376据《永乐大典》卷14380引《潮州府志》辑录无名氏《寄潮州于公九流》绝句1首。按此诗又见《永乐大典》同卷引《广州府志》,题作赵希昼,《全宋诗》53/2805/33338亦据以辑录,所系小传以为赵希昼乃太祖九世孙。考于九流其人,真宗咸平初年知潮州,事见民国《潮州府志·职官表》,《全宋诗》2/109/1252有其小传,而赵希昼生活在南宋,绝不可能赠诗给于九流,所以此诗绝非赵希昼的作品。此诗又见《永乐大典》卷5345,作陈尧佐《寄潮州于公九流》诗,甚是,《全宋诗》2/97/1091已据以辑录。顺便指出,《全宋诗》53/2805/33338赵希昼名下又据《永乐大典》辑录《寄广南转运陈学士》一诗,此实为宋初九僧之一释希昼的作品,见陈起《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前集》,题作《怀广南转运陈学士状元》,《全宋诗》3/125/1441已据以收辑。故《全宋诗》中赵希昼其人其诗应予删除。
《全宋诗》72/3764/45042“无世次”诗人中列有赵东阁,据影印《诗渊》辑录其《寄圣水照讲师》、《凌霄花为复上人作》、《春山堂》、《渔家》4诗。按,赵东阁即赵汝回,著有《东阁吟稿》。《两宋名贤小集》卷229《东阁吟稿》所收《渔父》诗,即《诗渊》题作《渔家》者,已见《全宋诗》57/3012/35868赵汝回名下辑录,同卷中其它3诗亦赫然在目。故赵东阁系诗家复出,应予删除。
收稿日期:200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