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环境下血站的科学定位与发展探究论文_马福艳

新医改环境下血站的科学定位与发展探究论文_马福艳

马福艳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血站 453000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完善与推进,我国血站亦应紧跟新医改的步伐,制定全新的科学定位与发展战略,以适应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新医改环境下的对血站予以科学定位,分析血站发展在新医改环境下受阻的现状,针对各个现状的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使临床血液供给的及时性、有效性与安全性得以保证,继而促进我国血站与各医疗机构可实现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医疗事业的深化改革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血站;科学定位;发展

我国现阶段深化新医疗改革的实践举措为不断加强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大力推进医疗服务的发展。为保证这两项举措能够得以有效的实行,在2009年与2013年期间,我国国务院先后推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与《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两大意见为我国医疗机构给予了政策保障与发展空间[1]。然后,血站作为主要医疗服务机构之一,并未被大力发展的医疗服务纳入实际行业中,进而促使我国血站发展处于缓滞状态,阻碍医疗改革工作的推进。

一、新医改环境下血站发展受阻的现状

(一)缺乏政策扶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Ⅰ类公共服务体质中涵盖血站工作的地位,但血站工作的归类问题仍然缺乏完善性,因此导致血站发展无法获得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大力支持,无法推动其发展前进[2]。

(二)行业部门未履行职责

2012年,我国卫生部正式修订《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修订后的管理办法中提出明确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用血进行评估,对违反用血制度的情况进行排名,同时采取制度公开模式[3]。然而,在实际政策推行的过程中,有关行业部门未对其自身职责予以履行,使得管理办法提出的要求缺乏实践性与实效性。“人情血”、“保险血”等违规用血现象在部分医疗单位中仍较为严重,从主观上造成临床用血量增加的现象,是引起血液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

(三)缺乏相关力量支撑

我国血站除国家与政府推出的政策支持外,无相关力量给予支撑,主要表现为宣传策略与价格调整制度的支持缺乏。我国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其中明确规定新闻媒介应联合各大血站加强社会献血公益宣传活动的展开,但因缺乏政府资金的支助,使得公益献血宣传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宣传力度低,进而导致血站发展受阻。此外,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推出《关于调整公民临床用血收费标准的通知》后,血站针对血液采集、储存、分离及设备更新等价格强制性上调,但血站未考虑价格调高后血液成本缺乏核算制度支持的问题,进而导致群众不认可该政策的实施,群众用血成本无法控制,加之血站采集血液工作量增加,进而扩大血液成本的资金缺口[4]。

二、新医改环境下血站科学定位及发展策略

(一)加强政策支持

我国提供临床用血的唯一医疗单位机构是血站,其亦是公益卫生事业单位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站的本质属性表明其需依赖于国家与政府推出的政策与指导法规才可适应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处于新医改的状态下,应基于政策的立场科学的予以血站定位,以保证政策指导对血站发展具有效性。血站属于医疗事业的一部分,其中血液是重要医疗用品之一,若要保证医疗单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基本条件是应保证血站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国家应加强政策制定,以支持血站工作的正常运行,帮助血站与医疗协同合作,同步发展。此外,国家与政府部门应着实把控新医疗改革中对于血站发展的工作到位,将其定位于公共卫生服务中,为血站享有国家相关政策的福利提供保障,从而推动其在新医改环境下的稳定发展。

(二)加强血站发展支撑

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各血站的发展模式与规模应制定详细方案,同时注意把血站基础建设与设备更换等计算在国家财政预算内,以便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设备更置。与此同时,还应详细统计血站使用资金的账单,加强血站资金流动的透析度,既可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又能树立政府威信,充分体现血站公益的属性。

(三)加强公益宣传手段,完善血液价格调整制度

政府应大力支持献血公益宣传投入资金的工作,鼓动新闻媒介与血站间的合作联系,科学地宣传无偿献血,提倡平等用血,拒绝贩血、卖血,使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得以提高。借助公益宣传手段,增加献血者自豪感,提高群众献血积极性。另外,政府应对血液价格制度作出合理调整,并予以完善,控制临床血价格合理范围,以缓解血液成本资金短缺问题。

(四)加强血站内部管理

血站机构立足于业务发展目标而言,其为满足社会公益服务要求的生产血液产品的工厂,是一种流水线模式,可分为三个环节:采集、加工、供应。采集血液作为原料输入,对象为献血者;加工血液作为血站任务节点,与血液质量相关;供应血液作为产品输出,对象为医疗机构。因此,应从工厂生产与公益服务两要素入手,加强血站内部机构管理,保证人、财、物等资源实现配置优化。同时在管理血站内部时,应着重强调生产血液产品的工厂特性,即是政府对血站机构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支持血站借鉴工厂管理模式对其内部进行管理,合理应用流程、文化管理等要素,引进人才、导向绩效、支配资金以及组建团队等主导权。

三、结语

血站的发展状况对我国医疗服务发展的整体性与新医疗改革推进的持续性均可产生直接影响。在新医改的环境下,我国若想要全力推进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实现医疗服务体质的完善,就需先将血站的工作发展起来,在发展实际医疗服务的工作中提拔血站工作,对血站工作予以科学定位,观察阻碍血站发展的原因与现状,针对问题制定应对策略,以解决血站发展难题,促进血站与医疗机构实现双赢合作。只有血站与医疗机构同步发展,才可推动我国医疗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医疗事业进一步稳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水长.新医改环境下血站的科学定位与发展[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10):80-83.

[2]胡强,管凤花.新医改环境下血站的科学定位与发展[J].经济管理者,2015,15(16):293.

[3]张明华.浅谈当前形势下采供血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8):1445-1446.

[4]庞昭寒.试论血站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市场,2015,23(19):56-60.

论文作者:马福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  ;  ;  ;  ;  ;  ;  ;  

新医改环境下血站的科学定位与发展探究论文_马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