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探讨论文_朱艳芬,杨通欢,邓洁,黄玉玲,高米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 410004

【摘 要】目的 探索讨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60例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成功起到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护理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效手段之一[1]。本次研究是通过对两组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性心肌病患者的不同观察和护理方法的比较,探索寻找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过程中行之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60例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4.3±10.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其它心肺疾病、肿瘤疾病、肝肾疾病、血液性疾病、精神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于手术台上,全麻后行常规消毒铺巾。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冠状动脉引导系统定位冠状窦开口,采用静脉球囊导管行冠状静脉造影,显示冠状静脉窦及分支走向。将左心室电极导线侧静脉或侧后静脉,测试左心室起搏的最满意参数后,分别植入右心房电极导线于右心耳,植入右心室电极导线于右心室心尖部位。固定电极导线后连接双室脉冲发生器,等到患者的心房室顺序起搏和心电图QRS波正常后缝合皮肤,敷料包扎并用沙袋压迫8小时。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观察护理方法:术前给予患者常规心电监测,记录患者心率、心律、QRS限时波及其它生命体征指标,给予患者吸氧,要求患者多卧床休息,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且易消化食物,指导患者学会在病床上使用便器排便。术中协助医生做好观察护理工作。术后按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同时按流程做好常规护理工作。

观察组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术前观察给予患者检查心电图,记录患者心率、心律,测量QRS限时波,进行心脏彩超、肝肾功能、凝血时间、乙肝六项等相关检查,对心功能分级、LVEF、血流动力学变化等进行评估。与患者交流沟通,讲解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新进展及相关手术知识,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鼓励患者以积极地心态面对手术。术后对患者48小时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心电监护仪上心脏起搏信号的发放与感知情况,起搏功能和工作模式,动态观察心电图P波、QRS波波形和时限,与术前QRS波比较有无缩短。观察双心室是否100%起搏,用起搏器程控分析仪优化起搏参数。密切注意术后变窄的QRS波群是否突然变宽,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判断是否起搏器电极脱落或工作方式发生改变。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要保持血压平稳。观察患者手术切口处有无出血或血肿,体温应控制在38℃以下,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后72小时应绝对卧床,指导患者做屈伸手指、肘关节活动,下肢可适当做屈膝、抬腿活动,活动量不能过大,以每天十分钟为宜。术后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每天保证一定饮水量。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患者手术前后心脏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心电图QRS限时波、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内不同步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6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为30%,观察组为6.7%,详见表2。

3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肌病类型之一,其典型特征为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栓塞,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在传统右心室、右心房双心腔起搏基础上,增加了左心室起搏。能有效改善房室间、左右心室间和左心室内收缩和舒张运动的不协调、不同步,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延缓慢性心脏重构,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2]。而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3]。

本次研究发现,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成功可起到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敏,王如兴,郭春芳,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6-118.

[2]范晓英,杨省利,马茹,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围术期的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999-1000.

[3]汪小华,惠杰心血管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69-376

论文作者:朱艳芬,杨通欢,邓洁,黄玉玲,高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探讨论文_朱艳芬,杨通欢,邓洁,黄玉玲,高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