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属于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指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浑浊,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光线不能投射至视网膜造成视力模糊,可能与遗传、高龄、外伤、营养不足及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病情持续发展导致持久性失明,影响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目前治疗白内障患者是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临床疗效确切,但受患者生理及心理等因素影响导致术后发生并发症较多,因此张厚珍[1]学者认为,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干预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优质且舒适的护理服务,便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分析白内障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的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研究时段2017.1-2019.6,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90例白内障患者,采纳抽签法划分成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男女比例占25:20,年龄54-69岁,均值(61.72±2.54)岁;白内障核硬度:Ⅱ级有17例,Ⅲ级有19例,Ⅳ级有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占24:21,年龄53-67岁,均值是(61.68±2.41)岁;白内障核硬度:Ⅱ级18例,Ⅲ级18例,Ⅳ级9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①纳入:眼部B超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确诊为白内障者[2];视力检查光感是0-03;术后病情稳定≥6个月;知情并对“知情同意书”签字;通过《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②排除:伴有视网膜病变及严重虹膜后粘连者;严重玻璃体病变者;伴有其他类型眼部疾病者;精神障碍或依从性较差者。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活动宣教、饮食指导及健康指导等。观察组:临床护理干预,①健康宣讲及环境护理:入院第1d向患者讲解白内障诱因、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做好眼药水监护并评估病情,术前全面了解其心理活动及情绪变化,引导患者阐述内心的想法,尽量满足各项护理需求并主动与其交流沟通,改善心理应激反应且疏导不良情绪,实施监测各生命体征,同时入院接受治疗时营造安静且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空气流通且光线柔和,严格控制温湿度,提高舒适感。②手术护理:手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生胸闷或心率等症状需加强监护,指导其选择舒适的体位,术后3d观察眼部情况,若发生结膜发红的现象及时对症处理。③操作护理及用药指导:术后给予患者输液治疗,输液前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目的及作用,静脉穿刺前指导其选择舒适体位,保持轻柔且准确的动作,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对用药剂量准确的控制,达到现配现用的目的,使用输液泵时保持滴速均匀,维持良好的血药浓度,向患者阐述用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便于提高服药依从性,严格监测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化验的数据。④出院当天: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告知其发生不适感及时咨询电话且定期复诊,便于控制疾病进展。1.3观察指标①生活质量:参考SF-36生活质量量表[3],百分制表示,含心理状态、社会限制、生理机能及情感领域等内容,得分越高则护理干预更好。②睡眠状态: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含日间功能障碍、药物使用、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项目,总分42分,得分越低则睡眠质量越好。③术后测定两组的视力恢复情况。④满意度:术后向患者发放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满分是100分,满意≥85分;基本满意61-84分;不满意<60分,满意率越高则护理措施更具优势。⑤统计发生角膜水肿、前房渗出及瞳孔括约肌损伤的并发症。统计学方法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生活质量、睡眠状态及视力恢复情况)(±s),t检验。计数资料(满意度及并发症)[n/(%)],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生活质量、睡眠状态及视力恢复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及睡眠状态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睡眠状态评分较对照组低,视力恢复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表1 生活质量、睡眠状态及视力恢复(±s) 组别 生活质量(分) 睡眠状态(分) 视力恢复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45) 71.28±3.14 86.39±3.13 25.45±2.13 17.01±2.74 0.65±0.12 对照组(n=45) 71.06±3.82 81.47±3.42 25.86±2.27 21.58±5.46 0.48±0.13 t 0.2984 7.1190 0.8835 5.0182 6.4458 p 0.7661 0.0000 0.3793 0.0000 0.0000 2.2 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7%)高于对照组86.66%,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表2满意度[(n),%]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n=45) 31(68.88) 13(28.88) 1(2.22) 44(97.77%) 对照组(n=45) 25(55.55) 14(31.11) 6(13.33) 39(86.66%) X2 -- -- -- 3.8726 P -- -- -- 0.0490 2.3并发症90例白内障患者经手术后显示,观察组发生角膜水肿1例,前房渗出1例,未发生瞳孔括约肌损伤,并发症率4.44%;对照组发生角膜水肿3例,前房渗出4例,瞳孔括约肌损伤1例,并发症率17.77%,x2=4.0500,p=0.0441,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率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 讨论白内障是老年群体常见的病症,具体表现为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及视物模糊等,诱导因素是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紊乱、眼球钝挫伤及药物使用不当等,病情加重可能引起眼部并发症,甚至造成永久性失明,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整体疗效,属于新型的手术类型,利用超声波粉碎晶状体核成乳糜状,与皮质共同吸出,术后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及愈合快等优势,但围术期受多因素影响导致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使得手术效果欠佳,因此胡晓佳,刘丽华[4]学者认为,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病情早期恢复,改善预后效果。有研究报道,临床护理干预能提高白内障患者的整体疗效,给予心理指导及病情宣讲能纾解不良情绪,纠正对病情存在的错误理解,采用引导及安慰的形式改善心理应激反应,重建信心且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将室内温湿度行严格控制,保证空气流通且光线柔和,术中加强心率及胸闷症状的监护,对眼部状况密切监测,若发生结膜发红及分泌物症状则加强针对性的处理,阐述用药剂量及方法,提高用药依从性,保持轻柔及准确的动作实行静脉穿刺,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准确的控制用药剂量,出院后嘱咐患者定期复诊,便于促进视力水平早期恢复。本研究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及睡眠状态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睡眠状态评分较对照组低,视力恢复水平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7%)高于对照组86.66%;观察组并发症率(4.44%)低于对照组17.77%,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与吕迎春,丁倩,严欣[5]等文献报道结果基本接近。综上所述:白内障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改善睡眠状态,促进视力水平恢复且提高满意度,预防发生严重并发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张厚珍.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干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177-178. [2]刘丹.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240-241. [3]任华.康复护理干预在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8,27(08):49+51. [4]胡晓佳,刘丽华.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221-222+225. [5]吕迎春,丁倩,严欣.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系统医学,2018,3(15):183-185.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白内障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视力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