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王倩

超声诊断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王倩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中超声检测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肿块在2cm以下患者共1762例,将其按早期、非早期、良性肿块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共345例,B组患者共162例,C组患者共1255例。对三组患者肿块取出前乳腺状态进行超声诊断,与其他相关检测措施结合,对检测结果数值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其检测准确度。结果:乳腺癌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其超声图像差异无明显不同,且诊断准确率在78.12%,与临床外科检测以及钼靶X-线检查相结合,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在96.68%。与单项检测相比有明显提升。结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测有重要意义,与其他检测项目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乳腺癌预防与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应用

乳腺癌是现代社会常见癌症,主要表现为乳腺区域有肿块,按压有疼痛感,当发现时患者肿瘤通常已发生部分转移,因此始终有较高死亡率。但早期乳腺癌诊断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并提升治愈几率,因此对乳腺癌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效果,为乳腺癌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本次研究对本院收治肿块在2cm以下患者共1762例进行回顾分析,对其中早期、非早期以及良性肿块患者超声诊断图像进行分析,与钼靶X线与外科乳腺检查项目相结合,分析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技术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乳腺肿块患者共1762例,通过手术取出肿块进行病理分析,将肿块病理特征按早期、非早期、良性肿块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共345例,肿块直径在2cm以下,未出现转移癌变,不受临床乳腺外科检查结果影响。患者年龄在25~69岁,平均年龄(43±2.14)岁。B组患者共162例,肿块直径同样在2cm以下。年龄在26~73岁,平均年龄(43±3.26)岁。C组患者共1255例。根据每组术前检测留存数据档案进行分析,确保超声诊断图像清晰完整。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采用PhilipsHDI5000、Alokaα-10、SimensAnt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变频线阵探头,频率5.5~12.5MHz。配有超声影像工作站。

1.2.2超声检查和生理物理参数测量

对1762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探头置于乳房上方,适度加压,以乳头为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做纵切、横切、斜切连续扫查,发现病灶是至少互相垂直的两个切面或更多切面确认病变。病变的定位采取“时钟定位法”,即,以乳头为中心以“时钟表面”1~12点标记肿块的位置,并估计其与乳头的距离。超声检查内容包括:①乳腺的分型:微囊型、多腺体型、少腺体型、混合型;②乳腺的层次;③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位置、大小、形态、包膜、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周边情况、后方回声、有无微钙化等;④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采取Alder半定量法进行分级:0级,肿块内无血流信号;I级,少量血流信号,病灶内1~2个点状或细棒状血管;II级,可见3~4个点状或者一条棒状血管,其长度接近或超过病灶半径;III级,见5个以上点状血管或2条较长血管。利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分布,以频谱多普勒分析其血流特征,记录其最大流速和阻力指数。⑤腋窝及锁骨下乳腺淋巴引流区的扫查,发现淋巴结记录其部位、数量及大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外科特征

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径≤2.0cm的1762例乳腺肿块患者中,乳腺癌568例,良性肿块1268例。前者包括早期乳腺癌(A组)423例,其中导管原位癌186例,小叶原位癌139例,早期浸润癌98例;非早期乳腺癌(B组)145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9例,髓样癌20例,浸润性小叶癌46例,黏液癌25例,炎性反应癌15例。A组临床外科检出57例,漏诊366例,诊断率13.48%,漏诊率86.52%;B组临床外科检出65例,漏诊80例,诊断率为44.83%,漏诊率55.17%。乳腺良性肿块(C组)1268例,包括743例乳腺纤维瘤,442例瘤样增生,59例乳腺淋巴结,24例乳腺炎性肿块等良性病变。

2.2超声检查、X线钼靶检查、临床外科检查及三者联合检查的评价

超声检查、X线钼靶检查及临床外科联合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6.93%(410/423例),与各单项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X线钼靶检查与临床外科检查相比较,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作为当今社会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诊断中提高早期诊断、治疗能力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对其进行干预性措施以加强早期治疗水平,延缓乳腺癌发病进程,促进治愈效果提升。应用干预性措施是乳腺癌早期发现与治疗的有效手段,因此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率是干预性措施效用充分发挥的关键。

早期乳腺癌从临床与组织学角度分析是指乳腺癌症状发展处于早期,在TNM分期中通常指处于Tis~I期,从组织学角度主要分为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两种早期形态。二者皆包括小叶原位癌与导管内癌,其中浸润性乳腺癌为小叶原位癌以及导管癌两者的早期浸润。临床乳腺外科诊断中早期乳腺癌指肿瘤处于乳房组织范围内,肿瘤直径在2cm以内,未出现癌变转移且与皮肤筋膜没有粘连现象。通过乳腺外科触诊无法接触到肿块,并且无阳性表现。

本次研究中将肿瘤直径小于2cm进行切除并做病理检测后,显示为乳腺癌的肿瘤判定为非早期乳腺癌,通常在外科检查中存在乳头凹陷、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变以及发生转移等现象。A组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诊断中,只有56例能够触及肿块,准确率为13.32%,漏诊率较高,而B组非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诊断率为45.23%,同样具有较高漏诊率,长期研究经验表明,单纯外科检测无法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外科检测手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体型过胖导致乳房过大,内部组织紧密、肿瘤体积小或者距离表层皮肤较远等,以上因素导致触诊率降低。应用钼靶X线进行乳腺检测能够深入乳腺内部进行检测,其成像清晰、准确度高,对乳腺内各组织密度变化敏感。在钼靶X线检测中,当图像显示乳腺边缘模糊、出现毛刺、有不规则肿块阴影、密度不正常增高、或者有钙化现象出现,则代表有乳腺癌发生。许多外国国家通常用于50岁以上乳腺肿瘤人群诊断。经研究表明,其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在65%到81%之间,本次研究中钼靶X线准确率在71.86%,因准确率较高,目前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是东方女性大多为致密型腺体且乳房扁平,故显影较差,肿块靠后壁者和没有明显钙化的早期乳腺癌可能会漏诊,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放射线,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不易频繁检查,所以临床上应谨慎使用。超声诊断技术是高频探头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复合技术。依赖其高分辨能力检出由于乳房内因组织的粘连、牵拉导致的病灶的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整的征象,测量其纵横比、发现其针尖样钙化点呈单发或簇状;而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病灶的血流灌注和血流特征。

本研究表明三者联合使用,可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提高到96.93%。超声诊断技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最基本的手段,对早期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起到重要的积极的作用。结合临床外科检查、钼靶X线检查技术进行联合诊断将大大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参考文献:

[1]蔡瑜,张萍.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07)

[2]温莲.乳腺癌超声诊断技术的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0)

[3]杜联芳.超声诊断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器官移植.2015(01)

[4]张艳华.床旁超声对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2)[5]刘明媛,王欣,李丽.超声新技术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5)

论文作者:王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超声诊断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王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