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席中娣,罗贝

席中娣 罗 贝

昆山市花桥人民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215332

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由我担任巡回的130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6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抑郁与焦虑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术后的抑郁、焦虑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

手术会对患者身体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部分患者对疾病知识不了解,术前易产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对病情预后可产生一定影响[1]。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以患者作为教育对象,告知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的注意事项,使其增强对这类知识的了解,便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将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消除[2]。本文主要分析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12月由我担任巡回的130例手术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7月至12月由我担任巡回的13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6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在7至78岁间,平均年龄(47.7±17.5)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在19至78岁间,平均年龄(45.0±18.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术前进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术中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监测其心率、血压等变化情况,观察切口出血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需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术后仍需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待无异常后,可将其转移至病房内休息,指导患者的饮食与术后用药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其护理措施包括①术前健康教育。对择期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访视内容除了常规护理,巡回护士还要收集患者的文化水平、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基本信息,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了解病人的睡眠情况,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告知贵重物品勿带入手术室,强调禁饮禁食,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确保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将患者的恐惧感、顾虑消除。除此之外,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可能引发的状况,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针对紧张患者,可以通过介绍手术室环境,讲解手术方法及流程,加深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了解,以缓解其情绪。②术中健康教育:患者入室后,指导其配合摆放手术体位,并告知患者体位摆放重要性,嘱其术中不可随意更换体位,如有不适可告知巡回护士适当调整。术中如用到电外科设备,应告知患者勿触及金属物品及手术床边缘,以防烫伤。对于有术前留署导尿管、胃管的患者,嘱其不可拉扯管道,防止脱出。此外,还应告知患者,手术医生铺单后即形成无菌区,患者不可跨越无菌区,以免告成感染。③术后健康教育。完成手术治疗后,巡回护士陪同麻醉师共同将患者送至病房内休息,将引流管接好,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具体的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并讲述置入引流管的重要性。加强术后随访,术后观察患者切口的变化情况,术后48-72h内,观察其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抑郁与焦虑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抑郁评分标准[3]:利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超过72分。焦虑评分标准[4]:经焦虑自评量表评估,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超过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8.0)分析,主要分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经X2检验表检验,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检验,表示形式为±标准差(±s),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情况

经研究了解到,观察组术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析(表1)

3 讨论

手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创伤,可导致患者出现生理性、心理性的应激反应,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通过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使患者的这一状况得以改善,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是护理干预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让患者增强对手术知识的了解,保持良好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与手术相关的知识与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在手术实施前,护理人员可向患者接受手术室内的基本环境,例如讲述手术设备、手术室环境等,便于患者提前对手术室环境有一定了解。术中注重观察患者病情,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术后需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确患者的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因此作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我,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提倡,在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中,要更加重视对病人的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时掌握病人术前心理状态及接受能力。并通过健康教育干预,使患者更加了解自身所处的状况以及逐渐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这不仅能缓和护患关系,还能更好的配合手术,也能使患者获得更高的满足感。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得到显著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这表明这种护理干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乐洁,李兴旺.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8):125-127+131.

[2]张晓平.探讨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07):240-241.

[3]刘春凤.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9071.

[4]褚健耘.术前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2(02):44-45.

论文作者:席中娣,罗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探讨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席中娣,罗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