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机械加工中机械振动的成因及改进途径论文_杨辉1,郑康2

探讨机械加工中机械振动的成因及改进途径论文_杨辉1,郑康2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加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国家产业格局的调整和优化,高科技电子产业快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市场发展逐渐呈现饱和,市场份额不断减少。因此,需要提高机械加工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产品质量。机械加工中振动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文章中分析机械加工中机械振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加工;机械振动;成因;改进途径

引言

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下,数控技术开始在我国机械加工领域广泛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机械加工的效率和精确度,但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和被加工机械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因此加工过程中产生机械振动十分难以避免。而一旦发生机械振动不仅会影响到机械加工质量,甚至也会导致加工机械出现损坏。因此,研究机械加工振动的解决措施,对于促进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机械加工中机械振动的原因

1.1强迫振动的发生原因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强迫振动的出现。在强迫振动中存在稳态振动和瞬态振动两种方式。激振力的不同产生不同周期的振动,主要由于以下几点: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造成强迫振动出现,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因素。机床上回转件不平衡导致机械整体离心力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此种方式主要是由于电机、卡盘以及皮带轮回不平衡造成的。机床传动零件自身缺陷也会导致振动发生。如由于拖板间的间隙过大、軸架等机床部件出现松动等。在切削的过程中,切削力的不均匀也会造成振动发生。机械振动发生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地基振动因素造成的,在机械加工现场地基出现振动,导致强迫振动发生。

1.2自激振动出现的原因

机械加工中,自激振动也是常见的一种振动方式,造成自激振动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在零件切削的过程中,刀具和工件出现相应的摩擦,造成自激振动的发生。在实际的加工中,由于特殊情况影响,设备硬度不均匀,造成崩刀现象的发生,造成自激振动发生。在刀具安装的过程中,刚性较差导致刀杆发生颤动,引发自激振动。

2、机械加工中机械振动的危害

2.1对加工质量的危害

在机械加工中,若产生机械振动,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会造成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纹路或凹陷。另外,由于机械振动会导致刀具和工具之间产生位移,因此对于一些精密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加工,很有可能会导致工件加工精度下降。

2.2对机床夹具的危害

当机械振动产生时,若振动持续时间较长,将很可能导致机床和夹具之间的运动元件发生松动,而机床和夹具运动元件发生松动,很容易导致机床和夹具零件的磨损加快,进而造成机械加工精度下降,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2.3损坏刀具

在机械加工中,切削刀具的正常运作对于确保加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振动时,就会导致切削刀具受到变切削力的影响,不仅加快了刀具磨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刀具崩裂。

3、机械加工过程中机械振动的有效改进措施

3.1强迫振动的改进措施

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外力作用是强迫振动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对强迫振动进行改进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振动的规律和振动源头。强迫振动的源头大多来自外界,可以采取现场测试、环境实验等方式寻找振动源头。在现场测试的过程中,借助相应的振动传感收集装置,开展频谱分析工作,根据分析的结果判断振动频率。环境实验的过程中,根据外界环境中的振源,对停机状态下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以及分析,提出相应的频率信息确定振动的源头。在明确振动的源头之后,采取下面的改进措施:第一,隔离外来振源。机械加工中,将加工设备和电动机、油泵等动力类型的设备分开,实现振源的隔离。也可以使用相应的隔振材料,如弹性木板等实现地基和机床等设备的隔离。也可以采取挖掘防振沟的方式,将地面和设备进行隔离。第二,有效控制激振力。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由于不平衡问题的存在造成激振力的出现。在振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激振力的控制措施,其关键点是有效减少系统中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在机械系统中安装相应的自动平衡装置,可以采取动态和静态两种平衡装置。为了有效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应当保证设备的质量,提高安装的精度。技术人员在机械加工开展之前和加工过程中,针对元件开展相应的平衡调节工作,有效控制和减少激振力的出现,改善机械振动的情况。第三,有效调节振源频率。频率调节的目的是有效控制激振力的频率,使其能够低于固有频率,避免出现共振现象。在机械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避免系统中各个部件固有频率过于接近共振频率。如果机械加工系统已经明确,可以通过调节激振力频率的方式,有效避开系统固有频率。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可以改变主轴的转速或者电动机的运转速度等各项参数,避免其接近共振范围。第四,有效增强系统阻尼。机械加工的过程中,通过增强机械系统设备的刚性以及稳定性,改善强迫振动。适当安装相应的阻尼器增强系统的阻尼。在支撑件的零部件臂处填充相应的阻尼材料。机械加工系统中,需要承受弯曲振动的表面,喷涂相应的内阻和高弹性的黏性材料,提高阻尼装置的效率,改善机械振动的现状。

3.1自激振动的改进措施

自激振动的振源找是根据振动频率、范围以及性质等进行综合的判断,使用逐步排查的方式寻找振源。自激振动和系统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诊断的难度比较低。自激振动中振源在内部的情况下,通过单独驱动机床的各个部分开展相应的空转试验寻找振源。针对有可能发生振动的元器件或者运动部件进行评估,根据相应的参数计算、外力频率分析以及运转试验等进行分析,明确机械自激振动的振源。在改进自激振动中,可以采取下面方式:第一,刀具参数选择应当合理。刀具和工件之间的作用力是自激振动的重要源头,根据刀具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刀具主偏角和前角的参数是自激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主偏角不断增加,前角就会越大,振幅就会减小。在实际的切削加工中,应当适当的扩大主偏角和前角,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后角,有效减小机械振动。第二,选择适当的切削量。切削用量主要有切削速度、进给量以及切削深度,任意一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根据加工的需求,需要对三个参数进行优化。加工的过程中,进给量选择相对较大的,切削深度应当较小,采用高速切削或者低俗切削的方式,实现减少自激振动的目的。第三,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机械系统自身的抗振性能是自激振动的原因之一,应当注重机械系统刚性的提高,达到降低自激振动的目的。在实际的措施中,可以通过对接触面采取预处理的方式,调整轴承之间的间隙,增加滚动轴承的预紧力等。同时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减振装置,消耗和吸收振动的能量。

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振动的发生在机械加工制造过程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对此本文分析了机械加工中机械振动产生的主要类型,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对机械加工具有直接影响的振动类型,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其提升机械加工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熊曦明.浅谈机械加工过程中机械振动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8(3):140-141.

[2]叶康智.机械加工过程中机械振动的成因及解决方法[J].山东工业技术,2018(1):12-12.

论文作者:杨辉1,郑康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探讨机械加工中机械振动的成因及改进途径论文_杨辉1,郑康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