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做人·处世-知青习近平成长成才之道对大学生的启示论文

读书·做人·处世-知青习近平成长成才之道对大学生的启示论文

【伦理学研究 】

读书·做人·处世
——知青习近平成长成才之道对大学生的启示

杨睿轩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

摘 要 :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塑期,是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关键期,是影响人生走向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期。陕北七年的知青岁月锻造了习近平的渊博学识、淳厚人格、高尚情操、远大志向,他用热血青春和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涵韵、“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和“好后生”的标准。知青习近平是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为青年大学生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学习知青习近平的读书之法、做人之道、处世之态往往能带给我们青年大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知识浸润、人格熏陶、价值引领,激励我们不负青春韶华,度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青春。

关键词 :知青习近平;青年大学生;读书之法;做人之道;处世之态

1969年,风华正茂的习近平受“文革”政治风暴牵连而成为一名“上山下乡”的插队知青。青春岁月本该是亮丽多彩、朝气蓬勃的,而对于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说,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地挥汗如雨、物质匮乏而箪食瓢饮。习近平正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艰苦奋斗、玉汝于成。七年知青岁月虽然只是习近平人生中的鸿爪雪泥,但却是形塑习近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起点,使他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折、升华与蜕变。在2018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1]。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学习知青时期习近平的读书之法、做人之道、处世之态,往往能带给我们广大青年大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知识浸润、人格熏陶、价值引领,激励我们以蓬勃饱满的激情活力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大展身手、建功立业。

一、读书:修德立才之基

读书是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每天所做的必修课。正是对读书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积淀了习近平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往后的讲话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在为人处世上亲切随和、人情练达、公正廉明。

(一)废寝忘食,寸阴寸金,博览群书

习近平嗜书如命,无论劳动再苦再累,他总会挤出时间争分夺秒地看书。白天上山劳动,他就利用劳动间隙看书;连吃饭时,都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夜晚别人早已酣然入梦,他却青灯枯坐,捧书面壁,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每到深夜方才睡下。书是习近平插队期间随身携带的精神行箧,有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哲学的、历史的、文学的、经济的、政治的,书籍遍布炕沿、床枕、桌椅。他自己带的书读完后又不断交换、借书来读。习近平在劳动之余博览群书,不仅可增益其所不能,而且可借读书抒发心中块垒、纾解思想困局、支撑理想信念。习近平读书目的单纯,没有名缰利锁的束缚,不为稻粱谋,不鬻爵禄,不攫权位,不图名声,只为涵养知识,涵泳性情,涵畅道德,纯粹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真理的追求。

如果一个穷小子冒充有钱人和你恋爱,然后被你发现。你会如何反应?据某网络调查:90%的人选项是:坚决断绝关系,诚实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这个网站又出了一道题:如果一个有钱人冒充穷人和你恋爱,然后被你发现,你会如何反应?90%的人选项是:继续交往,我爱的是他的人,又不是他的钱。

在当下物质充足、时间充裕、知识充斥的年代,然而读书空气日渐稀薄,读书种子日渐稀少,读书心态日渐浮躁,淡泊名利者、好学深思者、潜心治学者日渐寥寥。今日大学生读书或应考试、或写论文、或求学位、或为工作,其功利之心、实用主义、工具理性犹为滋长,读书热情骤减、惰性剧增、初心移易。毛泽东有云:“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2]49生命有限,书海无涯,智术无边,青年是博闻强记、增益知识的最好时光,大学生应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博览群籍;应保持初心,沉心静气,以读书为雅事、乐事、趣事,而不是劳役、苦差、枷锁,多一分恬淡读书之心,少一分追名逐利之欲;应传续读书精神,信步漫游于书海之中,追寻阅读世界里的“诗与远方”,在颓风狂潮中保持内心湖面上的一叶扁舟不至倾覆,维系读书精神于不坠,使读书成为精神上的自觉和行为上的自然。读书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马拉松,贵在持之以恒,唯有坚持到最后,方能体悟到读书的真谛与乐趣。

(二)由博返约,探赜索隐,慎思明辨

《吕氏春秋》有云:“凡事之本,必先治身”。人是一棵大树,读书是这棵树的根系,做人是这棵树的主干,处世是这棵树的枝杈。为人是处世的前提和基础,唯有把人做好,方能寻着安身立命的栖息归宿之所。七年知青生活是习近平最迷茫、最彷徨、最艰苦之际,也是他人生最开悟、最觉解、最升华之时,他在苦难困境中领悟了酸甜苦辣,完成了信念重组和实现了人生超越。

大学生读书应由博而专,由专而精,以“望远镜”观博,以“显微镜”专精,在博大中见精深;应原原本本熟读、细读、深读,不雾里看花,不隔靴搔痒,不浮光掠影,不管窥蠡测,深入肌理,叩其实质,重视微言一克的千斤之重,勘察书中的弦外音、言外意;要眼到、口到、心到,更要手到,做摘抄、记笔记、写心得;要反复思索、咀嚼、玩味文字之妙,温故知新,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日丰、心态愈定,对文字的理解与欣赏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要多阅读经典之作,既要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也要阅读中华元典,把阅读经典“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3]。开卷有益,穿行书林犹如“行山阴道上”的思想远足,“山川之美,应接不暇”,使人驻足而观,流连忘返。

当前,他以“尊重教育规律,关注学生发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理念,指导教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惯养成教育和课堂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践行“教学生三年,着眼学生未来一辈子”的教育思想。通过国旗下讲话、祭孔仪式、主题班会、经典诵读、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运动、养花育心、科技夏令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春励志教育和绿色环保教育,等等,让大家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

(三)切磋琢磨,怡情养志,知行合一

七年知青生活使习近平从小我的物喜己悲蜕嬗变成一个人人称赞的“好后生”。因“文革”的深文周纳、无限上纲,不仅习近平家人遭到迫害,自己也被扣上“黑帮子弟”的帽子,饱受周遭的冷眼和歧视。其时,年仅15岁的习近平不仅要面对不幸的家庭变故,还要适应从“繁华北京”到“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原”的环境反差以及彷徨迷茫的心理落差。当习近平踏上前往延安的路程时,并未像其他人那样泪眼相送,而是以一脸微笑告别前来送行的大姐。到达梁家河时,习近平并未一蹶不振,而是愈挫愈奋,逐渐适应艰苦的农村生活,把自己当作农民的儿子。因“政治身份”问题,习近平先后写的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被拒,但他并未沮丧气馁。当其他知青陆续返城工作或上大学时,习近平前途犹未卜,但他并未怨天尤人,而是下定决心留在梁家河为老百姓做事。习近平放下身段、随遇而安、深入农村、融入群众,以乐观豁达之态积极向上地度过了七年有意义的知青生活。

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9]经过七年知青生活的磨砺,习近平逐渐谙熟待人接物之道,这使他不仅收获了知青之谊和村民之情,更为他“为人民服务”的远大抱负打下了深厚根基。

当前大学生读书,或“闭关自守”,困在狭窄的半亩方塘,不善与人交流;或陷入“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伊于胡底之境,不知活学活用;或固持“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之法,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沦为权威的傀儡与书本的婢女。大学生读书应广交良师诤友,虚心请教,不耻下问,正如《诗经》所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应高悬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敢于质疑,理性批判,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弃绝人云亦云的附和与未经证实的臆测;应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入乎书本之内,出乎实践之外。“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56,读书切忌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须躬身实践、知行合一,以理论联系实践,反过来以实践经验补充理论。读书是求索未知、抵御庸俗和提升人格的法门,它使人犹如走进了七宝楼台,奇珍异宝揽不胜数。尽管这是一个电脑当道的时代,但只有人脑能把书里的知识化成修养与智慧[6]

二、做人:安身立命之本

习近平读书虽融贯古今、兼采中西,却并非泛滥无归,而是先通后专,由博返约,一以贯之,他的读书重点是政治书籍。习近平读书注重分析对比,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慎思明辨,绝不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他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时,与钱穆、吕振羽的历史著作对比佐证,鉴史知著,洞察幽微,提炼观点;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他会深入思考国家消亡、阶级斗争等问题,对比分析《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版本沿革孰优孰劣,钻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参考《中世纪史》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毛泽东军事文选》时,他会领悟和学习博弈思维、战略思维;读克尔斯克战役时,他为了了解战役全过程,在地图上全心贯注地搜寻陌生的俄国地名;读太平洋战争时,他仔细推敲、估量比较美日双方的战略决策;去峨眉山、青城山游玩时,他看到好的对联就用笔抄下,细细品味其中的高明玄妙。

(一)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积极向上

习近平读书不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而是善与人切磋琢磨、交流心得。他经常会问别人“这本书,你看过没有?”如果别人看过,他就会与其交流讨论,甚至不惜写信与朋友砥砺琢磨。习近平以读书怡情养志、修持情操。习近平对《资本论》的两位译者郭大力、王亚南的执着和毅力深感敬佩,他勉励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矢志以恒,一以贯之”[4]44。习近平被辛弃疾词作中的慷慨豪迈、忧国忧民、赤心报国所感染,他在这些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涵泳中提升正能量、培养爱国情。习近平受法西斯战争中苏联官兵的顽强战斗意志、高度责任感和大无畏精神所鼓舞,他从中深受忧患意识、历史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熏陶洗礼。别人读《中国通史简编》只求大概,习近平却勤思敢疑,有借鉴,也有批判。习近平读书提倡知行合一、躬耕实践,而非坐而论道、谈玄说虚。他认为,书本是“有字之书”,生活、中国农村、实际是“无字之书”,不可偏废其一,只有理论与实际相观照才能求得真知。

推荐理由:作品以明朝“洪武大移民”为背景,通过女孩红豆在磨砺中自强成长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女孩传承千年的自立、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作为“中国女孩”系列中的一册,秉承“突破固有的出版理念与形式,传播中华文化中的精髓”的选题立意,有历史的故事加之有知识的链接,带读者感受时代脉搏、感悟中国精神,带来文化、历史与文学的盛宴。

(二)吃苦耐劳,志存高远,心系百姓

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4]429,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勤政爱民的历史起点。“过四关”是知青生活中首先面临的严峻考验。一是“跳蚤关”。习近平全身被跳蚤蜇咬起泡,伤口出血而感染化脓,但他并未急着备装待走,而是逐渐适应水土。二是“饮食关”。农村饮食粗茶淡饭、缺菜少油、清汤寡水,但习近平从不挑食。三是“劳动关”。农村多苦活、重活和累活,习近平每天起早贪黑、炙肤皲足,却从不说苦叫累。四是“思想关”。习近平积极参加劳动,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和突出表现,赢得群众的信服与拥戴,最终入党、提干、上大学。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变梁家河贫穷的面貌,习近平排除万难,带领村民打坝、修梯田、打井、增加粮食产量,去四川学习办沼气、为村里开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夜校补习班等利民、惠民、富民的好事。心系百姓、服务百姓、以民为本已然成为知青习近平的一种崇高信仰与远大抱负。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一些大学生无限地向外“物”扩张,而忽视内“心”的反躬自省,重物质轻精神,人为物累,心为形役。在物化与异化的双重夹击下,大学生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日俱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却日渐式微。马克思曾激励青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5]459纵观马克思的人生轨迹,毕生都在朝着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辛勤耕耘,即使被驱逐、被剥夺国籍、屡遭诘难攻击、颠沛流离,他仍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到桑榆暮年仍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笔耕不辍、思想不停;仍不忘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深切关怀。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青年大学生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深耕精神家园,树立“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热血青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争当时代弄潮儿,勇为社会排头兵,甘为祖国孺子牛,在新时代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活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习近平性格随和,对人友善,喜欢交朋友,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他与雷榕生、雷平生、陶海粟、王燕生、黑荫贵等知青结下了真挚的深情厚谊,与梁玉明、石春阳、王宪平、武晖、张卫庞等村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习近平与雷氏兄弟一起出工劳作,一起过“四大关”,一起论时事经纬、谈历史钩沉、言喜怒哀乐,互帮互助、互勉共励。如果说习近平是“千里马”,那陶海粟就是“伯乐”。陶海粟慧眼识才,推荐习近平去赵家河搞社教工作,为他创造锥处囊中的机会,为习近平当干部、上大学创造了条件和机会。为了解决村民的烧柴问题,习近平和黑荫贵等人不远千里地到四川学习办沼气的经验。村民梁玉明多次据理力争介绍习近平入党,王宪平多次协助习近平的打坝工作,张卫庞一家给习近平做饭,刘金莲给习近平做鞋,习近平培养石春阳当村支书,送武晖大衣和粮票等等。在与知青、村民的交往过程中,习近平从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作为的有志好男儿。

(三)虚心学习,平易近人,乐于助人

习近平人如其名,“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乐于助人为习近平从一介布衣到国家主席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初到梁家河,习近平听不懂当地方言,就向当地百姓学说方言,练成一个地道“老陕”;不会务农,就向当地百姓学习锄地、耕地、翻土、赶牲口、因地作物;读书遇疑,就向知青同志请教。习近平亲切随和,从不因自己见识广、读书多而恃才傲物,在他眼里“没有高高低低,没有看得起谁,看不起谁,他待人讲话,总是面带笑容,总是很和气”[4]32,给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温暖。习近平心地善良、怜孤惜寡、怜贫惜老。他解衣推食,把稀缺的粮票、大衣送给乞食老汉和读书少年武晖,给孤儿寡母灵娃母子寄钱,用自己的好粮食换老乡的糟糠团子,帮老汉推车,帮老乡找猪,教老乡写名字,谁家有困难,他都不遗余力地为他人排忧解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习近平也收获了乡亲的爱戴。

青年大学生正值奋发学习、增长知识的黄金期,更应谦卑、虚心、好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向旁人虚心请教、不耻下问。青年大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无论身处高位,抑或普通百姓,都应修平易近人之心、乐于助人之德,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温暖如春,而盛气凌人、见死不救、自私自利,于己于人于社会都寒冷如冬。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做一个有人情味的人。不管我们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这个‘人味’都不能缺少。”[8]人情味就是一种接地气的平易近人、暖心窝的助人为乐,它能弥合代际鸿沟、缩短人心距离、化解嫌隙隔膜,更能体恤百姓、造福社会。当年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头顶烈日,为素不相识的无名后生看管两个小时的行李,季老这种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潜德幽光当为青年大学生的学习楷模。

三、处世:待人接物之道

(1)科学设置各个管理岗位,并妥善限定公路大中修养护人员数量,对下属的养护单位进行有效划分,将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全面整理,加强配置,构建结构更为合理的公路养护体系。

当代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安逸,未曾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磨砺与锤炼,心理较脆弱,难以承受学习压力与生活挫折,易于消极过激。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接受生活历练,自觉培养抗压受挫的能力,学会乐观豁达地面对压力、勇敢坚强地迎接挑战和坦然恬淡地应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但他并未因此而郁郁丧志、自暴自弃,而是秉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超脱、随缘自适。他躬耕东坡,广交良友,泛舟赤壁,以锄、犁、镰、镐为“笔、墨、纸、砚”,三咏赤壁而流芳千古。“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人生有阳光四溢的正道坦途,也有荆棘满布的坎坷险阻,“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7]。当我们身处逆境之时,心中装满阳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驱走笼罩心灵的乌云,以越挫越勇的气魄拆掉围困人生的高墙,以奋发图强的毅力实现精神的辽阔高远,充实和丰盈人生的内涵。

(一)赤诚相待,志同道合,同甘共苦

队伍过九垄村的时候,他们终于遇到一支三十多人的鬼子队伍。但等“鬼子”走过,埋伏在沟渠里的陈大勇看出了破绽,原来,“鬼子”只换衣服不换鞋,好几个还穿着黄色的反毛靴子——这可是国军的装备。

引进混合式教学方式,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学生为中心,以“做会、做懂”为目标。通过前期的学生线上分层次有针对的学习,中期的线下课堂难点重点讲解答疑,再到最后学生线上自主完善提高。充分应用混合式教学的便利,让学生做到“学、做”一体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学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具体的实施流程如图所示:

友谊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和珍稀资源,青年大学生交友应择善相交、真诚相交、纯洁相交。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大学生交友,应择良师诤友,而不是阿谀奉承、唯唯诺诺之人;应像清水一样纯洁透明,而非尔虞我诈、利益相搏;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非袖手旁观、落井下石;应相互分享快乐与喜悦,排遣孤独与彷徨,砥砺斗志与奋进。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堪称人类交往的光辉典范。因为共同的信仰和追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为最心有灵犀的拍档、最亲密无间的战友。为了无产阶级的胜利和全人类的幸福,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文章,以笔为武器并肩作战反击资产阶级的围困与诋毁;为了资助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和研究写作,恩格斯重新经商20年,用挣来的钱对马克思倾囊相助;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继续从事马克思的未竟之业,整理并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马克思曾深情坦陈:“如果不是恩格斯牺牲自己而不断给予资助”[10],他不仅没有条件撰写《资本论》,更有可能死于贫困交加。正如列宁评价马恩时所言:“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11]

(二)勇于任事,善于组织,知人善任

当年陶海粟推荐习近平去赵家河搞社教工作,习近平不仅不畏事,而且把社教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在赵家河,习近平不顾脏臭为村民修厕所,解决了村民的入厕卫生问题;为了垦地增产,习近平就与村民集体讨论、权衡利弊,与大伙齐心协力打坝;为了让村民爱听、听懂政治教育,习近平就用接地气的陕北方言给大伙讲,并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就地取材身边事举例,大伙听得津津有味,从不打瞌睡。在梁家河,为了解决烧柴照明问题,习近平就与村民一起去四川学习办沼气的经验;为了解决村民吃水困难,习近平不顾严寒率先跳入冰水中凿井;为了解决村里的劳动工具需求,就办铁业社;为了方便村民购买日用品,就办代销店;为了解放劳力,就办缝纫社、办磨坊;为了修坝筑地,就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开导工作。习近平看石春阳办事公道、年轻能干、为村为民着想,就培养他当村支书;看武刚文耿直、诚实、能干,就多次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当队长。

今天大学生村官与知青习近平经历相似。一些大学生村官刚从学校迈向基层,在角色转换、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不实际、不“接地气”等问题。大学生村官应放下“书生气”“迂腐气”和“官架子”,多去田间地头沾染一些“烟火气”“泥土味”,亲近百姓,融入百姓,了解百姓,遇事多与百姓沟通,与百姓建立深厚的鱼水之情,切实解决百姓所急、所需、所想;应深入实践,学以致用,把课堂书本知识与乡村具体的生产建设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利乘便,俯下身子、撸起袖子、挽起裤腿,手把手地传授百姓致富之技,躬身垂范地带动和鼓励百姓脱贫致富;应知人善任,一方面启用村里有经验、有威望的老一辈乡贤出面协调和解决左邻右舍的矛盾纠纷;另一方面多培养村里有文化知识的青年为乡村建设群策群力,大家共创共建共享和谐乡村、美丽乡村和繁荣乡村。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逐梦人、圆梦人和梦之队,是国强民富的后备军、生力军和主力军。当前正是美丽乡村、精准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建设之际,大学生村官应义不容辞地为百姓任事谋事,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大展身手,在农村的大熔炉中练就过硬本领,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三)晓之以理,公平正义,清正廉洁

知青习近平能说会道,言之成理,处事公道,无论公社纠纷还是家庭矛盾,他都处理得妥妥当当。习近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我说的话,如果有错你们就指出来,我肯定改;如果我说的没错,你们就照着办,不能打折扣。如果是你不对,我就要纠正、督促你改过来为止[4]172。针对村民经常打架的问题,习近平制定村规民约,禁止打架、骂仗,打架者不仅要在社员大会上公开做检讨,还要接受扣工分处罚。对于村里屡教不改的“二流子”,习近平主张以教育团结为主,一条条讲道理给他听,后来“二流子”洗心革面,成为村里的好社员。当他察觉到村民张卫庞与媳妇闹矛盾,他就劝卫庞遇事讲道理,放下大男子主义与媳妇讲和。习近平始终坚持“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廉洁清明原则,绝不挪用公家资源额外照顾朋友,对社员一视同仁;吃老乡做的饭,老乡不肯要钱,他就偷偷把粮票和钱压在碗底下;在分救济粮问题上,他以“谁穷谁多分”的原则让大家心服口服。

大学生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的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和骨干力量。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时代语境中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时代性是大学生党员应当反思和自省的时代课题。一些大学生党员为了评优、评奖、评干,以请同学吃饭、送礼、许诺好处等手段贿赂拉票,私自挪用学生会开展活动的经费据为己有,向社团巧立名目收取费用供私人使用等。这股歪风邪气正在大学生党员中暗流涌动。北大教授钱理群将这类人称为“精致利己主义者”“毒罂粟”,“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12]。大学生党员应端正入党动机,锤炼党性修养,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努力刻苦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学术科研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应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追名逐利、沽名钓誉,不中饱私囊、贪污腐败,不损人利己、假公济私,倡公平正义之风,树大公无私之德,养清正廉洁之气,破贪污腐败之霾,做一个堂堂正正、清白磊落的时代先锋。

综上所述,青春是用激情和热血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无悔和感动来回忆的。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过往的知青时代如是,新时代亦如是,青年大学生要立足时代条件规划人生蓝图,创造历史硕果。新时代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广大青年学生应向知青习近平学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学苦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躬身实践、知行合一,积极乐观、坦然豁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攻坚克难,胸怀百姓、服务人民,造福社会、报效祖国。“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学生应奋发图强,“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3],让青春年华在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中绽放出最绚丽的青春之花,让青春年华在新时代的光明前景中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02).

[2] 吴直雄.毛泽东妙用典故精粹(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

[3]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4]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葛兆光.穿行书林断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6.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4.

[8] 赵文池.在北大听季羡林大师感悟人生讲座[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12.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10]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7.

[1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5.

[12]钱理群.大学的利己主义者[EB/OL].http:∥cul.qq.com/a/20150517/011881.htm.2015-05-17.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7.

Learning ,Way of Conduct and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Inspiration of Xi Jinping ’s Personal Growth and Way to Success as an Educated Youth to undergraduates

YANG Rui-xuan

(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China )

Abstract : The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world outlook are shaped in youth, so youth is the most critical period of one’s lif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 of one’s lif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even years in northern Shaanxi has forged Xi’s profound knowledge, honest personality, noble sentiments and lofty aspirations. With his righteous ardor and practical actions, he has proved that “youth is for struggling”, the true meaning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the standard of “an excellent young man”. Xi serves as a guide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sets a benchmark and an example for them. Learning from his method of reading, the way of conduct, and the way of interacting with others can offer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influence, knowledge infiltration, personality edification, value guidance, and inspire them to live up to their youth and spend a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life.

Key words : educated youth Xi Jinping; undergraduates; way of learning; way of conduct; way of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中图分类号 :D432.62;B82-0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300(2019)02-0025-06

收稿日期 :2018-10-09

作者简介 :杨睿轩,男,四川巴中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王银娥 ]

标签:;  ;  ;  ;  ;  ;  

读书·做人·处世-知青习近平成长成才之道对大学生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