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
周本红1,2,祖密密2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88;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06)
摘 要: 共享发展理念是在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现实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所做出的强有力的现实回应和价值引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关照“人”的现实景况,闪耀着价值关怀的光辉。共享发展理念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将人民群众视为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源动力,通过权利平等、机会公平和分配正义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协调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回应社会“失和”的发展现状,通过保持共享发展成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来协调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提供精神支撑。因此,有必要从人本、公平、和谐、适度和自由五个价值维度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深度解读,以便有效推动其具体落实,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自由地共享发展成果,更加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创造并享受美好生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共享发展理念;价值意蕴
社会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关注的永恒话题和全球性焦点。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前提,秉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新情况,对发展问题作出科学判断与回答,进而把发展问题不断引向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发展新阶段基本特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不断总结经济社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共享发理念既传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又有力回应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现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实现了个人尊严和个体价值、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以及人与自然等多层次的统一,凸显了价值关怀和社会正义,促进经济社会有序运转和良性发展,最终确证个人的本质特征并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从人本、公平、和谐、适度和自由五个价值维度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深度解读,助推共享发展理念具体落实。
一、凸显价值关怀的人本维度
关于“人”的追问,古今中外皆而有之,无数先哲上下求索,在浩瀚宇宙中找寻并确证“人”的存在。无论是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的尺度”,还是人本主义思潮对人尊严的关注,亦或是康德所宣告的“人是目的”,均是过于强调个人价值而否定集体主义的抽象的、虚幻的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至于中国先哲,无论是儒家将“仁”作为人的本质还是道家将“无为而无不为”视为自我的价值所在,均是一种不着个人痕迹甚至遮蔽个人价值的整体主义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范畴中的整体主义在超越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基础上,追求着真实的集体、现实的个人,凸显着个人的价值,闪耀着人本精神的光辉。从主体论视角来看,“人”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价值主体。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价值诉求,共享发展理念的立足点就在于其“人民性”,进而将凸显现实的“人”作为道德最高的善。在这里,人本不再是哲学家的抽象假设,而是现实的体现。一言以蔽之,共享发展语境中的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
3)从模拟数据显示:随着开挖深度,距离盾构井50 m左右范围内冠梁轴力影响较大,呈现受拉状态;在四个工况下,标准段第一道的内支撑轴力均大于盾构井轴力值.工况一:标准段内支撑轴力大于盾构井内支撑轴力;工况二:最大内支撑轴力还是标准段第一道内支撑;工况三:最大轴力出现在盾构井第二道内支撑,且标准段第一道和第二道内支撑轴力大于第三道;工况四:最大内支撑轴力在盾构井第三道内支撑,且标准段第三道内支撑轴力大于第一道和第二道内支撑轴力.从模拟轴力云图能看出,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内支撑的最大轴力位置,也逐渐下移,最终出现在盾构井的斜撑位置.
首先,共享发展理念强调“人”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共享发展理念将“人”视为发展目的,并从发展理念和社会制度两大方面对人尊严的维护与价值的实现提供有效支撑与可靠保障,由此,有力回应“为谁发展”的时代课题。在理念层面,共享发展理念明确了社会发展的价值判断,注重发展主体对发展客体的满意程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体会存在感、尊重感。在实践层面,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环节,“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2],从而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妈妈说几个数字,或者一个词语、一句话,请孩子重复出来,内容可以越来越长。呵呵,别看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能够培养宝宝认真“听”的习惯,也会让宝宝乐此不疲。
其次,共享发展理念强调“人”是发展的源动力。毫无疑问,共享发展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将生产力作为首要的发展对象。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生产力既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3],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要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现实的人”在“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4]。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并积极倡导广大人民群众“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将“共建”作为“共享”的前提。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因此,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使其在积极劳动、积极奉献个人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智慧,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首先,以保障权利公平为前提条件。诚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或在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8]144因此,要切实使公民个体和市场主体拥有平等的权利。从公民个体的角度看,每一独立个体均无差别地享有确保自身尊严的劳动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天然权利和参与社会发展并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权利。因为“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种权利,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9]。从市场主体来看,要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大改革力度,清理消除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不合理规定以及隐性壁垒,使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行业准入、特许经营以及金融信贷等方面拥有平等权利,从而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0]。
教师叙事探究营造安全无恐惧的氛围,对暂悬习性反应,对开启一个深微、纯净、舒缓的场域空间,意义重大。因此,促使注意力场结构趋向U底“源头”变迁,个体和集体触及直觉、洞察、创造力“源头”,是叙事探究唤醒心灵回归自身认同与完整的终极意义。
二、彰显社会正义的公正维度
其次,以追求机会平等为重要一环。习近平明确指出,“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11]作为权利平等的衍生品,机会平等关涉公民个体能否平等参与共享发展的机会问题。“机会的公平意味着由一系列的机构来保证具有类似动机的人都有受教育和培养的类似机会,保证在与相关的义务和任务相联系的品质和努力的基础上各种职务和地位对所有人都开放。”[12]因此,国家要竭尽全力为每个公民的生存、发展、享受创造均等的机会,以消解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以及生活区域不同等因素造成的机会不公,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3]。
倒立摆系统由一级摆杆、小车、铰链、丝杠、角度编码器和导轨等部分组成.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影响后,一级倒立摆可抽象为由小车和匀质摆杆组成的系统,如图1所示.
公平正义既是维持人类活动的重要价值导向,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坚持的价值准则。在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依据公平正义的首要原则,有计划地劳动、参与民主管理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最终在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进而“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7],中国共产党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其目的就在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更好地分好“蛋糕”,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普惠式发展。事实证明,权利公平、制度公平和分配正义是彰显公正的三个维度,是习近平公正思想在发展领域的集中体现。因此,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斩断阻碍公平正义的现实羁绊。
最后,以实现分配正义为最终落脚点。人的景况是否客观公正是衡量社会公平正义与否的根本标准,分配差距过大的社会现实有悖于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目标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探求现代人的应然存在样态。因此,获得感的多寡恰恰是衡量共享发展是否真正落实的重要尺度。一般而言,共享发展的获得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收入分配,因为“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14]。概言之,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应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来实现分配正义。如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指出的,“消费资料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15]因此,依据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生产资料公共制为基础,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反对均贫富式的平均主义,又要反对不切实际“按需分配”,既要反对不劳而获,又要防止劳者不获,尤其注重对弱势群体和贫困人群的帮扶,从而使全体人民共同享受社会发展的惠泽。
三、维持共生共存的和谐维度
“和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还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至真至善之美,更是人类社会成员共同向往的理想社会价值诉求。主流传统文化将“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以及为人之道、为政之道的最高伦理原则,以寻求天地万物的共生、共长、共处之道,最终达到包容多样、互动共生的和谐状态。马克思主义不仅将和谐视为构成人的类本质的重要内容,还将其视为整个人类社会最高层次的善价值。换言之,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和谐”在超越 “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基础上,落实为发展生产力、变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现实运动。“共享”发展理念内蕴的“和谐”价值,旨在促进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共生共存,以有力回应社会“失和”的发展现状。
首先,共享发展将实现人自身的和谐视为人的类本质实现的个体前提,即实现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理性发展与感性发展之间的协调。一方面,要实现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相协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不仅包括物质小康,更包括文化小康、精神小康。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6]因此,要提升精神文化成果的共享程度,有效解决“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的时代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感性与理性以及不同能力之间的协调。我国社会正由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转型,依靠契约与理性交往有效维持人际关系。这就需要涵养公民理性精神,在以理导欲的基础上,正确处理自己的感性、欲望与理性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公民个人不仅要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还要在积极参与、共同建设中发挥自己的智慧,贡献自己的价值,从而创造更多财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其次,共享发展所彰显的“和谐”价值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是人与人的类本质实现的自然前提。共享发展的目的之一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作为人类生命的创造者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先在前提,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所有基础性物质要素。就如同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为了人的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7]因此,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就应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视为生命共同体,既要确保当代人共享自然资源,又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挤占后代人的生存权利,最终在改造自然以获取必要物质生活资料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其次,共享发展的关键是确保发展与当前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既要合理、适度地利用自然资源,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又要不挤占后代人应该享有的自然资源,保障后代人合理享有自然资源的正当权利,而不是为了促进当代发展而过分消耗本应由后代人享有的自然资源。考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对利益的追逐与贪婪的欲求促使其过度掠夺自然资源用以维持自身发展,致使资本逐利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总量的有限性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纵观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进程,也曾走过一段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粗放式发展的弯路。这种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依托高耗能、高污染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对大量自然资源的无情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进而严重背离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规律。共享发展就是要改变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加大科学技术要素投入、调整生产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适度利用自然资源。
最后,共享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来评判共享发展的落实程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为了人本身的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并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的发展。诚如马克思所说的,“人只要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一切社会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按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这样的话,他就会猜中现代的谜了。”[6]144因此,要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满足“人的本性的需要”。一方面,要普遍性地满足人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通过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深化改革与制度优化以及精准扶贫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做好物质铺垫;另一方面,让人民在自由自在的体面劳动中安排自己的生活,最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劳动视为人的本质属性。唯有在自由自在体面劳动、拥有更多自由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进而追寻自由个性的活动中,人的尊严才能得到全面体现。
四、保持良序发展的适度维度
正所谓万物皆有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这一哲学范畴是中外哲学历来重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原则。先秦儒家极力推崇“过犹不及”,强调理性对度的把握,认为 “度”是把握事物的关键,把握好“度”就会使事物达到和谐状态。亚里士多德认为,“感受和行为中都有不及和超越应有的限度,德性则寻求和选取中间”[19],即是说,过度和不及都是恶,而“适度”是最终的美。作为对社会发展的理性引导,共享发展理念极力追求的是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基于共建与共享的互相调试、将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共享。
最后,共享发展的目的是将共享的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共享发展既不是无节制、无差别、均贫富式的平均主义,也不是任由收入差距鸿沟不断拉大的、利益过度分化并影响经济发展后劲的共享。换言之,共享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在承认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法、合理、适度的范围之内,防止“马太效应”,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方面,通过保持适度的收入差距、保持贫富间的适度张力,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为贫富间的适度张力“既能激发人们去自我提高和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又能激发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奉献自己的体能和智能”[21]。共享发展所倡导的共享,不单纯是共享发展成果,还要共同创造发展成果。“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也能起到促进作用。”[22]另一方面,通过共享保证社会机体健康运行和发展。从量上看,收入差距要处于合理区间,从质上讲收入差距应不危害社会公平,不对社会稳定产生根本性破坏。通过建立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政策,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维护社会稳定并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2010年世界杯,蒋文文和蒋婷婷更是夺得中国花样游泳第一个世界冠军。在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中国花样游泳一次次地突破自我,赶超世界,收获了6银1铜的突破性好成绩。刘鸥和黄雪辰的双人组合第一次有了两组双人组合可供选择。
最后,实现人与人的类本质之间的和谐是和谐价值观的终极目标。共享发展的提出,就是基于社会失和的现状提出来的。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现代性发展特有的矛盾和问题,这集中体现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增多和激化,重点表现为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关键表现为民生领域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以及部分群众面临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难题,根本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是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冲突与对峙。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即是要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多元利益关系。因为,“利益关系历来是社会和谐与否的晴雨表、风向标。历史经验证明,利益关系紧张之日就是社会不和谐之时,而整合利益关系,协调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18]共享发展的出发点就是要解决利益共享的问题,因此,要根据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和贡献赋予其相对应的利益份额,以此化解重重矛盾,维持社会良性运转,使全体人民有相似的共同感受,共同参与社会进步的分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首先,共享发展的前提是要实现共享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一旦现有的分配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共享发展致力于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而分配问题又由现有生产力水平所决定。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20]因此,对发展成果的共享,理应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推动而不是阻碍共同富裕的实现。要谨慎防范超出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超出现有生产资料的过度共享,因为,“每一个社会的分配总是同这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相联系,这如此合乎事理,以致经常在人民的本能上反映出来。当一种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的时候,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下吃了亏的那些人也会欢迎这种生产方式。”[8]491
五、确证人之本质的自由维度
作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自由是最值得倾力追求的价值目标,它不仅是西方近代哲学家探讨的主题,更是马克思主义所极力追求的价值目标。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诉诸人的现实性本质,从唯物史观的视野理解、从具体的自由自在的实践活动中确证人的本质属性,在正确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人类自由实现的现实道路。共享发展理念承袭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体现了对必然的认识、对自我的完善、对法律的守护和对社会的责任,由此为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首先,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对必然的认识,这是确证人之本质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必然是自由的前提,脱离必然性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类社会不可能脱离必然而存在,并且人类能够认识必然和准确把握客观规律。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个人发展。“自由不在于虚幻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来说,都是一样的。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中把它们分开。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凭借对事物的认识来做出决定的能力。”[23]应该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将发展作为共享的前提,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多财富。在此基础上,依据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以及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资源分布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等现实问题,尤其根据社会成员劳动能力的不同,逐步推进共享发展的落实而不是同步实现。
其次,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法律的守护,这是确证人之本质的政治保障。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基于法律基础上、有限的自由。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公民的政治自由也就是公民的权利是现实政治生活的基础,其实现依靠法律提供相应的政治保障。共享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依法治国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政治权利以及更多政治自由,由此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非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法律的本质源于它的人民性并渗透着人民群众的意志,正如同“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24]。因此,要通过制度性激励激发和规导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实践自己的政治自由,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制止个体对政治自由的滥用和践踏并明确政治自由实现的必然途径。
在城镇化背景之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家庭结构的日益小型化,农村居家养老成为一种“适合国情,符合民意”的养老模式。应认真分析中国农村居家养老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充分挖掘农村居家养老的发展优势,利用有利的发展机会,不断改善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劣势,规避可能存在的威胁,从而制定合理的农村居家养老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农村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自我的完善,这是确证人之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肯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享发展提倡每个人创造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能力、创造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实现生存需要向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转变。由此,促进各种社会关系回归于人的自身,“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25],进而使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与此同时,共享发展通过调整现有的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来解放、发展生产力,能够提高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最终使人们逐渐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自由时间。如同马克思预设的,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从物的支配中摆脱出来并获得真正的独立和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即是说,自由的实现与物质生产关系十分密切,“事实上,自由王国只要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26]由此可见,工作日的缩短确实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拥有更多选择权利,使人们最终创造并享受美好生活。
最后,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对责任的兑现,这是确证人之本质的落脚点。共享发展理念弘扬的自由观是彰显社会责任的自由,其追求的是权利、义务、自由与责任的对等和统一。公民的责任精神恰恰是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广大公民在享有共享发展成果政治权利的同时,应肩负起创造相应社会财富的责任、肩负起推动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的责任以及不挤占和不侵犯他人权利的责任。归根到底,这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反映,“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27]公民不能过分强调权利而忽视个人应尽的义务和理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公民身份并不仅仅由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规定,还取决于其对国家应尽义务与责任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25.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人民出版社,2015∶32.
[3] 李玹,王让新.共享发展理念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J].前沿,2017(6).
[4] 侯耀文,周玉清.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J].改革与战略,2017(4).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51.
[7]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国际人权文件选编[G].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05.
[10] 赵汇,代贤萍.共享发展与社会分配公正[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6).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
[12] 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78.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40.
[1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4∶114.
[1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5.
[1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1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6.
[18] 陈波,洪远朋.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社会科学,2007(1).
[19]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6.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
[21] 邓泉国,孟迎辉.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三个因素[J].科学社会主义,2002(5).
[22] 孙连水,董立峰.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研究综述[J].经济理论与管理,2012(3).
[2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0.
[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71.
[2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2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
[2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中图分类号: D6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 2019) 05-0039-06
基金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消费合宜的实践样态研究”(KYCX18_0231)阶段性研究成果;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市场导向的绿色交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R1802);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天津市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研究”(VEYP5049)。
作者简介: 周本红(1979-),男,南京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交通发展观研究;祖密密(1992-),女,山东德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社会思潮研究。
【责任编辑:宇 辉】
标签: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论文; 共享发展理念论文; 价值意蕴论文;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