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情境交融,音乐美在其中论文_孙孟英

旋律情境交融,音乐美在其中论文_孙孟英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西黑前小学 262717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当前,教师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使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有机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要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教师千万不可忽略。

当前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境。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作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再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境,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教材《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我在刚教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制造一种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个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穿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里,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终于相信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着无尽的创造。正如新大纲中指出的: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二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捉迷藏时的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于是我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

论文作者:孙孟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旋律情境交融,音乐美在其中论文_孙孟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